本报记者 刘 茜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100年光辉历程之际,国粹京剧以硕果为党献礼——“京剧电影工程”经过10年努力,取得显著成绩:20部京剧电影拍摄完成,另一部也将于近期完成。
从2011年7月启动至今,“京剧电影工程”整整走过了10年。这10年,它经历了怎样的春夏秋冬?这一重大工程是如何实施推进的?它对京剧艺术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近日,记者走近这项宏大工程的组织实施方——“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采访了有关负责同志。
今年5月18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京剧电影工程’优秀影片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暨展览、展映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王杰群(左四),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右四),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原理事长刘长瑜(左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维康(右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左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孟广禄(左一),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吴江(右二),资深影视导演滕俊杰(右一)为展览揭幕。
国家级、历史性的工程
“京剧电影工程”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关怀推动下,在中宣部和相关部委、相关省市宣传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及京剧界、电影界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下开展的一项国家级、历史性的工程,也是弘扬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京剧文化,丰富电影艺术题材中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故事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工程是在浩如烟海的京剧传统剧目与新创历史剧目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通过舞台展演和电影拍摄等环节,将当代最优秀的京剧艺术家对京剧艺术的悉心传承和艺术风采广泛传播,永久留存。
京剧电影不是新事物,但作为一项系统性的文化工程,却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事。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工程的组织实施者。
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组建“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工程的整体工作。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龚学平为小组组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晓晨为副组长,并由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与此同时,成立了由28位京剧艺术家、剧作家、评论家组成的艺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京剧剧目的选题、剧本整理、演职人员安排、展演审查、电影脚本审定及影片的最后把关。国家京剧院原副院长赵书成为艺术指导小组召集人。“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中信国安集团原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孙延负责办公室的日常运转和保障服务工作。
“京剧电影工程”分两批进行。第一批10部由原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北京、上海、天津三市市委宣传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部影片共同出资600万元,于2016年拍摄完成。2017年开始,中宣部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第二批京剧电影每部投入800万元。并且,除以上成员单位外,福建省委宣传部等部门也加入“京剧电影工程”队伍,高度重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10年来,“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60余次全体专家论证会,整理专家发言记录近1000万字,同时协助人民出版社整理21部“京剧电影工程系列丛书”素材资料600多万字,整理照片6万余张,负责安排组织专家讨论会和进京展演人员共计1.2万人次。
工程的艺术指导小组有梅葆玖、李世济、谭元寿、杜近芳、尚长荣、宋长荣、刘长瑜、张学津、李维康、叶少兰、刘秀荣、张春孝、孙毓敏、耿其昌、苏移、吴江、黎中城、王玉珍、崔伟、刘连群、赵景勃、张关正、和宝堂、燕守平、李祖铭、滕俊杰、马崇杰、赵书成28位,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张学津、李世济、梅葆玖、张春孝、谭元寿、杜近芳、刘秀荣7位已先后辞世。
公平、公开地推进
“京剧电影工程”作为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历史工程,其构架具有与其地位匹配的战略性、长远性。工程制定了“一戏一影一书”的立体格局。据“京剧电影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包含剧目选择、研讨、舞台排练展演、电影拍摄宣发、丛书出版等全方位创作环节。
目前,“京剧电影工程”已拍摄完成的影片有《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状元媒》《秦香莲》《萧何月下追韩信》《穆桂英挂帅》《谢瑶环》《赵氏孤儿》《乾坤福寿镜》《勘玉钏》《大闹天宫》《贞观盛事》《四郎探母》《红楼二尤》《群英会·借东风》《文姬归汉》《捉放曹》《红鬃烈马》《九江口》《满江红》,将于近期完成的影片有《锁麟囊》。在浩如烟海的京剧剧目中,为什么是这些剧目脱颖而出?
“挑选剧目的标准就是按照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比如忠孝节义,还有大善大美,选择流传于民间的最动人的故事。”龚学平介绍。
在选择剧目的同时必须考虑人,由谁来演,在演员和剧目的选择上追求最大公约数,“要挑选好剧目也要挑选好演员,不能顾此失彼”。因而,这些剧目包含了经典剧目和新编历史剧目的优秀作品,而且涵盖了各个流派。演员阵容超级豪华,囊括了当代京剧界翘楚,61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龙凤呈祥》主演李维康、冯志孝、叶少兰、耿其昌、赵葆秀、陈少云、寇春华、王平、杨赤、安平,《霸王别姬》主演尚长荣、史依弘,《状元媒》主演王蓉蓉、谭孝增、杜镇杰、李宏图,《秦香莲》主演赵秀君、孟广禄、李军、朱强……
以《大闹天宫》为例,它是“京剧电影工程”里唯一一部武戏,“选择它,是因为振兴武戏迫在眉睫”。《大闹天宫》的演出单位选择了福建京剧院,因其有排《大闹天宫》的底蕴和根基:该院武戏力量比较强,猴戏曾在全国有名,剧院有著名猴戏老艺术家李盛斌,《真假美猴王》是福建京剧院的看家剧目。
再如《锁麟囊》,本来有好几位优秀演员可以担当主演,在经过两三年的酝酿、沟通讨论后,达成共识,选定了张火丁。
精益求精,守正创新
虽然入选工程的多是传统“骨子老戏”以及优秀的新编剧目,但并不是把舞台演出直接照搬到电影,而是在电影拍摄前,每一个剧目都经历了不断打磨的过程——论证、剧本研讨、舞台演出、再研讨。10年来,“京剧电影工程”已经开过60余场专家座谈会、200余次中小型协调会。
“前半出相对来讲比较弱、比较碎,把第三场韩信见萧何这场适当地加强,可以弥补一下前半出的弱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耿其昌在《萧何月下追韩信》讨论会上坦率地建议。
“第一场武则天命谢瑶环即日启程,谢瑶环一句‘谢陛下’我觉得不够准确,应该是‘遵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在《谢瑶环》讨论会上说。
“我认为需要加强的是:‘认子’这场戏感觉不足,有些简单、松散,不够激动人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在《乾坤福寿镜》讨论会上提出意见。
……
艺术指导小组每位专家都一丝不苟,开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以往京剧哪怕最经典的剧目多是口传心授,再加上流派众多,各个流派对台词的解释都有不同的表述,所以“京剧电影工程”在剧本方面必须严谨对待,做艰苦细致的剖析工作。
每一部入围的剧目都召开全体专家会议进行研讨,领导小组提前印制统一规格的剧本,提前一个星期发到专家手中,专家们经过一个星期的苦思冥想,在会上引经据典,把心中所想所思和盘托出,提供给领导小组和主笔改编的剧作家参考借鉴。
刘晓晨介绍,他们本着这样的原则——把最规范的、最有效的、最能原汁原味继承传统并重视守正创新的最优秀本子汇总来供大家讨论。“从文字梳理到结构逻辑,再到历史渊源,细致到每个词都反复推敲,但是也有争论。”
剧本研讨结束后,就是剧目舞台版排练演出,演出时要组织央视《空中剧院》直播,直播中戏迷、票友评头论足,工作人员再将这些意见搜集提供给专家座谈会梳理吸收。
由于工程在每一个环节都能精益求精,以工匠精神投入打磨,最终面世的作品实现了对传统的创新。
《贞观盛事》经过吸收专家意见,由侧重突出魏征,变成了同时突出李世民与魏征这一对明君贤臣。《文姬归汉》是程派名剧,经典唱段脍炙人口,但剧本冗长繁杂,戏剧性较弱,经过艺术指导小组研讨,不仅精炼了情节,而且大大强化了经典唱段。《红楼二尤》从筹备到拍摄用了两年多时间,因第一次舞台呈现不理想就推迟拍摄,最终以提升主角、换配角的形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凝心聚力,德艺双馨
参与“京剧电影工程”各个方面的所有同志都是以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怀着对历史负责、对国粹艺术敬畏的精神投身每一部京剧电影的创作中。
工程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的“强强联合出精品”的原则推进,集中了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上海京剧院、福建京剧院、大连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贵州京剧院、吉林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武汉京剧院等16家京剧院团共同参与排演工作。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天津北方电影集团、福建电影制片厂4家电影拍摄单位对“京剧电影工程”的拍摄高度重视,而且都克服诸多困难,给予了补贴和资助,精心打造,成就精品。
“在尊重电影导演前提下,每位参加电影工程的电影导演对京剧艺术都非常敬畏,他们非常认真地听取专家的意见。” 这是赵书成的切身体会。
工程的开展极大地营造了京剧界大团结、大合作的氛围,成为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的“德艺双馨”工程。
许多著名京剧艺术家破除门派、院团界限,组成各部电影的强大阵容。如两位名演员由于历史原因,10余年没有同台演出,无个人往来,在“京剧电影工程”中却破天荒地实现了通力合作。
一些名角、演员服从大局,不计较名次与角色大小。时任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武汉京剧院院长刘子微作为一院之长,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工程电影中甘当配角,有的戏份甚至被删掉。舞台上3位主演谢瑶环的优秀演员在电影里面分别饰演3个不同的角色,让《谢瑶环》这部京剧电影熠熠生辉。许多青年新秀化身龙套、宫女,让舞台演出和电影呈现气度不凡。
李维康曾形容,自接受拍摄《龙凤呈祥》电影的任务后,两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生活在这出戏中。《龙凤呈祥》中的多位京剧名家和3位年事已高的舞台版导演荀皓、任凤坡、常贵祥不舍昼夜地坚持在现场;电影拍摄团队的主创人员每日大汗淋漓地工作着,毫不抱怨,全身心投入。
工程领导小组中的负责同志零报酬参与其中,其他成员也是一颗公心,不计个人得失。
技术精良,制作讲究
“京剧电影工程”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京剧舞台艺术片源于舞台,高于舞台,广为传播”的定位,达到“京剧艺术片的传世之作”的目标,这决定了既要尊重京剧艺术本体的原汁原味,同时又不能一成不变。
影片拍摄中碰到的困难数不胜数,往往越是舞台上的经典看点,越是电影展示的难题难点。
每部京剧电影时长必须根据电影艺术规律控制在2小时左右。有的骨子老戏,如《群英会·借东风》时长达3个多小时,如何精简?舞台展演后,领导小组就请电影导演参加讨论会,吸收艺术指导专家的智慧,与主创共同商议对策,形成电影剧本。
“电影后期制作尤其是剪辑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电影导演需依靠京剧业内的资深专家,结合他们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提出简要的建议。这项工作,我们跟每位电影导演至今配合得都相当好。”赵书成介绍。
戏曲和电影是两种艺术形式,戏曲是虚拟写意的艺术,而电影往往更注重真实的感染力,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考验着京剧电影的拍摄者们。电影导演滕俊杰介绍自己的经验就是“以京剧为本,电影为用”,既不能全部虚拟化,又不能过分地写实,两者要融合起来。
对于先进的电影拍摄制作技术,“京剧电影工程”更是不吝成本,积极“拿来”。上海电影集团把他们所承担拍摄的6部中的5部制作成了3D电影,且《捉放曹》用8K技术拍摄。《霸王别姬》是中国第一部全程3D实拍加全景声技术制作的3D京剧电影。美国好莱坞主动邀请该影片去好莱坞杜比剧院首映。
值得一提的是,“京剧电影工程”注重能够走出国门,所有影片一律采用中英文字幕。京剧有太多典故和文言文,翻译成英文有难度,参与“京剧电影工程”的剧作家就和翻译专家现场合作。电影一幅幅画面播放,剧作家和翻译专家一处处核对语汇,只为切合要义、精准妥帖。
文化自信,奋力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京剧电影工程”得到了德高望重的中央老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悉心指导、亲自推动。“京剧电影工程”的各个参与方无不秉持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投身这一意义非凡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践之中。
北京市大力支持“京剧电影工程”,市文化和旅游局拨付专项资金保障专家论证会和赴京人员接待安排;北京市朝阳区委、区政府提供办公场地以及相关服务。上海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单位投入拍摄资金支持,为了提升影片质量与效果,纷纷追加成本。
工程电影《大闹天宫》的拍摄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挂帅,时任省人大副主任一线指挥,成立专班,从全国抽调三十几位武戏精英和名角助阵,艺术指导小组派5位专家全程服务,仅培训就将近4个月,经费开支由福建省增拨1000多万元,保证了工程质量。
“京剧电影工程”的影片目前已经获得了41项国内外电影节大奖,《穆桂英挂帅》和《贞观盛事》分别两个年度都获得了金鸡奖戏曲最高奖,还有4部获得了提名奖。2015年,由全球193部3D影片参赛、600多位国际评委投票的年度世界3D电影评选中,《霸王别姬》夺得“最佳音乐故事片”奖——金·卢米埃尔奖。近4年来,部分京剧电影在北京市朝阳区3个电影院常年固定播放500多场。工程第一批10部影片已经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
尚长荣参与主演了“京剧电影工程”中的《霸王别姬》《贞观盛事》《群英会·借东风》,带着作品走过了世界很多地方,感受到京剧电影在外宣方面起的作用非常大,“用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工程配套出版了“京剧电影工程系列丛书”,目前已经出版14部,其余的正在出版或征集书稿。丛书记录了“京剧电影工程”艺术指导小组专家的点评、主创们的感想感言、剧目传承与赏析、剧本与精彩唱段,当代艺术家们的经验之谈、前辈们的传承都体现在丛书中,对研究、学习、传承京剧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京剧电影工程’优秀影片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活动于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举行。“京剧电影工程”领导小组向中国电影博物馆捐赠工程全部影片数字拷贝和工程系列丛书、电影光盘,让这些京剧电影有了“家”,同时也搭建了京剧艺术与未来沟通的通道。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号召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京剧电影工程”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10年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努力,他们的精神、情怀及其取得的成果、经验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当中弥足珍贵,值得铭记,必以强大影响力、感染力激励后人薪火相传、开拓前行。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