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间小戏体系化研究的新视角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2-07-06   
  应  姿
  在戏曲发展的长河中,民间小戏占据了戏曲剧种总数的大半壁江山,产生于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两个类型的剧种不少于210个,其传承发展的研究是当今戏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以红色为主要题材的江西民间小戏在解放前的苏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宣扬革命精神的战斗号角,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红军战士的娱乐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支持下,民间小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成为新时代创作的主力,新创作的小戏作品数量大幅提升,其艺术价值显著提高。
  民间小戏地域特色鲜明,由于创作约束较少,善于吸收多种元素,因此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但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剧种同质化的危机,关乎民间小戏的振兴和发展,也是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加强各学科门类的体系化研究是建设文化大数据的关键和前提。江西民间小戏体系化的研究范式是应时代之需,为江西戏曲音乐及中国传统音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江西民间小戏的研究现状
  戏曲音乐形态研究是当前戏曲研究中的“弱势区域”,大多数研究江西戏曲的学者多着眼于弋阳腔、青阳腔等大剧种的戏曲史研究思路。江西民间小戏剧种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不少可借鉴的成果,但以音乐形态为出发点的江西民间小戏体系化研究仍有待加强。因此,这种由民间歌舞艺术演变而成的江西民间小戏剧种研究,对更大空间范围内的民间歌舞类小戏剧种具有借鉴意义。
  已有研究成果显示,刘正维首次提出“民间小戏也有自己的声腔系统”的说法。之后,其学生陈海燕对江西采茶戏的声腔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打锣腔系、梁山调腔系、调子腔系三种声腔系统。在江西,因赣南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剧目,长期以来研究热度很高,多次列入国家社会科学等其他科研基金项目。但学者却因此忽视对袁河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西采茶戏、武宁采茶戏等小剧种的研究,这种趋势亟待扭转。
  江西民间小戏的体系化研究的价值与思路
  匈牙利巴托克1925年出版的《匈牙利民歌研究——试论匈牙利农民旋律系统化的尝试》一书,系统地整理匈牙利民歌对记谱数据进行编码和分类,受其影响,笔者认为,也可以按照以下研究思路来研究我们的民间小戏曲调:
  第一,标记出每个剧种的基本唱段,从音阶、音域、唱词、乐句、伴奏等几个维度对江西民间小戏曲调进行编码统计,找出基本曲调及它的一系列变体,对曲调的亲缘家族进行“结构归类”,建立起江西民间小戏的学术档案,从而对江西地方小戏有着更为全面、立体、清楚的认识。
  第二,提取各民间小戏剧种的旋律乐思,并建立乐汇典。旋律乐思与乐汇典的建设有助于其创造性转化,且为戏曲唱腔和伴奏设计提供原始素材。
  第三,由于剧种是变化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剧种会消亡,也会产生新的剧种。结合学界前辈将江西民间小戏分为“打锣腔系”“梁山调腔系”“调子腔系”3个声腔类型的研究成果,将现有的剧种数量再次进行声腔归类。梳理剧种间的共性和个性,阐释同属于一个声腔系统下小戏剧种的依据和原理。
  第四,从微观音乐本体着手,进而深入阐释江西民间小戏的形成演变历程,勾勒其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基层文化空间中江西民间小戏的结构形态,真正揭示江西民间小戏如何在活态流变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并对小戏剧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剖析和探讨。
  本体的学术体系建设是文化大数据建设的关键,对江西民间小戏文化数据的构成要素及分类进行阐释,从而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数字化新业态转型。
  江西民间小戏体系化研究为江西戏曲音乐及中国传统音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江西民间小戏的研究只是方式和手段,重要的是传承发展,总结、归纳出其发展的规律模式,为戏曲音乐创作提供原始素材,为建立中国音乐话语体系、中国音乐学术体系、中国音乐学科体系提供支撑。
  江西民间小戏的体系化研究意义与影响
  学界对“江西民间小戏剧种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赣南采茶戏的影响”这一说法表示认同。其他民间小戏吸收赣南采茶戏的唱腔或剧目,不断地丰富自己。江西民间小戏中一些极具传播力、辐射力的曲调,随着戏班、艺人的流动,在外落户生根。为满足当地群众的欣赏喜好,不断接受当地语言、语音的影响,发生了音随地改的衍化,加之汲取当地的艺术营养,最终变成了一个个新的剧种。
  赣南采茶戏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扩散至南方诸省、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因此,研究江西民间小戏有利于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有利于推动祖国的团结统一和促进文化交流合作。2013年,文化部设立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其初衷就是为了加强与港澳台地区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话语权,从而维护国家主权和文化安全。
  流沙在《从赣粤地区传到台湾的采茶戏》中,曾对赣、粤、台采茶音乐进行了比较,发现台湾采茶戏音乐中有不少赣南采茶戏的曲调,并说道:“从主要唱腔来看,台湾采茶的真正根源在江西的赣南采茶中。”随着客家人的海外迁徙,采茶戏走出国门,深受华侨同胞的喜爱。
  民间小戏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反映了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情况。从江西民间小戏的传播可以印证这一客观事实:“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作者单位: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