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一家亲 以文传情共圆梦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4-29   

台中市副市长蔡炳坤为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专门题字“京味台中”

昆曲《牡丹亭》

曾获得金小丑奖的杂技《腾韵·顶碗》

专门为宝岛观众精心编排的京胡独奏《两情相悦》

美轮美奂的魔术表演

来自世界屋脊的藏族小伙子带来的民族表演

古典舞蹈《踏歌》

国粹京剧

台湾观众拍手叫好表达内心喜悦

蒙古族舞蹈《顶碗》受到台湾观众好评

演员古丽和同伴们走到观众中间表演新疆乐舞

    4月6日,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王利军带着书籍里获得的台湾印象登上首都机场直飞台湾的航班。置身宝岛,他感觉真实的台湾要比书里写的生动很多,不光风景美,人也亲和,台湾接待人员对大陆历史的熟知程度让他很是惊异,于是创作的灵感便不停不歇地流淌而出,笔笔饱含浓情……

    “呀,海拔这么低,50米!”4月8日,西藏拉萨市歌舞团的演员们买了个海拔测量仪,与3700米的世界屋脊相比,平原富裕的氧气让他们困得只想睡觉,但想想紧张的行程,就又打起百倍精神。这次,从拉萨到北京再到台湾,遥远的距离并没有阻挡他们把藏族舞蹈跳到台湾的决心……

    4月13日,中国杂技团带着曾获得蒙特卡罗国际杂技节最高奖“金小丑”奖的杂技项目《腾韵·顶碗》亮相台南市长荣新城,年仅14岁的小演员以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全场观众,在一片紧张的沉寂后,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4月6日至17日,由北京市台办、市文联、市新闻办举办的2014京台文化交流暨第十四届京味文化之旅走进宝岛台湾,近百位艺术家深入台湾的台中、台南、彰化、桃园、嘉义、台北等地,为当地同胞送去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等多个门类的文化表演。两岸书画家以笔传情,共同书写京台文化交流的美好篇章。这个4月,风靡台湾的不只是京味文化,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来自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北京对口援建城市的艺术团演员身着本民族节日盛装,带上热瓦普、手鼓、马头琴从草原和高原赶来,展示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歌舞文化。11天的演出中,艺术家为台湾民众奉献了7场演出和6场笔会,上万市民参与其中,主办方的精心组织和艺术家的卖力演出促成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又一段佳话。

    精心组织:参与人数最多、节目形式最丰富的京味文化之旅

    “京味文化之旅”是北京推出的一个入岛文化交流品牌,自2001年创办以来,北京市先后14次组织首都艺术家入台交流,向台湾民众提供了一个展示北京历史和民俗传统文化的平台。2012年,现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率文化参访团入台开展文化交流时即表示,台湾传承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正是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经贸交往是手拉手,文化交往是心连心。两地在今后的友好交往中,将通过经贸、文化等各领域的友好交往与合作,不断增进两岸人民的福祉。

    近年来,北京市文联在京台两地文化交往中的举办方主体意识不断凸显,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和平易近人的书画笔会让台湾民众感受到了首都文艺家的担当,提供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更多可能性。

    “听说有个特别的节目是专门表现老北京叫卖的,特别期待能在现场听一听。”4月7日,京味文化之旅首站走进台中市,副市长蔡炳坤在新闻发布会一开始就打听起了这首《北京叫卖声》的歌曲。他表示:“透过文化做两岸的交流是最务实的方式,因为两岸文化各有特色,这次交流,尤其是少数民族带来的舞蹈,将让广大市民感受到不同文化呈现的特色。”《北京叫卖声》的演唱者申静听说蔡炳坤专门提了自己的歌曲很是高兴。“这还得感谢市文联给我们搭建的平台,这首歌去年12月参加北京市区县文联系统优秀节目展演得了二等奖,作者通过两年观察,把老北京的叫卖进行集中整理,加入古曲元素,以对唱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传统文化,要不是文联推荐,还真不一定能走到台湾。”申静说。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介绍,此次文化交流是北京市文联历次京味文化之旅活动中参与艺术家最多的一次。参加本次活动的演员以中青年艺术家为主,节目则以北京市文联近期举办的北京舞蹈大赛、北京青年相声节等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原创节目为主。而邀请新疆、西藏、内蒙古地区北京对口援建城市的艺术家共同赴台交流的机制在经过两年探索之后,也变得更加成熟稳定。

    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新玉歌舞团,已经是第二次受北京市文联的邀请来台湾了。这次团里很早就开始准备,并总结了前次演出的经验,从9个节目里精选出了四个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女演员头上的小花帽还创造了世界上最小花帽的吉尼斯纪录。“第一年来的时候还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外国人,好多人都不知道维吾尔族长什么样子。今年再来大家看我们的服装就知道我们是少数民族,而且台湾的观众特别热情,喜欢你的节目就使劲给你鼓掌。”新玉歌舞团书记王丽娟说,“北京市多年来组织文艺工作者在和田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和培训,让我们掌握了不少演出技巧,这次能到台湾演出,也是对我们多年来援建成果的一个检验,增加了维吾尔族歌舞走出去的自信。”

    心有灵犀:我们节目里表达的感情,他们都懂

    11天里,伴随着“卖青菜嘞,卖香果嘞”的《老北京叫卖声》传唱到台湾的大街小巷,人们在春天的《踏歌》声里《两情相悦》,在《牡丹亭》里情思意韵悠长的前门大碗茶,整个台湾在4月陷入到对北京的迷恋和向往中。热情的台湾观众辗转于各大剧场,乐此不疲地追寻着演出团的足迹。14年京味文化之旅积攒的人气让来自首都艺术家们备感欣慰:两岸同根同祖,心有灵犀,我们节目里表达的感情,他们都懂。

    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姜旭是跟随北京市文联开展文化交流的“常客”了,擅长多种乐器演奏的他总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吹奏出最恰如其分的旋律。这次来台湾,姜旭的杀手锏便是两岸都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当《橄榄树》、《童年》和《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响起,很多观众便轻声应和着唱出歌词。“这些旋律是两岸人共同的记忆,大家的心是一样的,就能引起共鸣。”姜旭表示。令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兴奋的,是台湾街头处处可见的剧院,展示了台湾民众对戏曲的青睐,于是那段经典的《牡丹亭·游园惊梦》自然唱得也是酣畅淋漓,声情并茂。“有句行话说‘最好的昆曲演员在大陆,最好的昆曲观众在台湾’,我们在大陆唱两个小时得考虑观众是不是坐得住,但在台湾即使三四个小时,对他们来说也是种享受。”魏春荣颇有感慨地说。首次来台的脱口秀表演艺术家良子在出发前还担心观众是否能理解他段子里的包袱,经过4月8日的首场演出后,这样的疑虑被一扫而光,观众对他笑点的及时回应给了他后期演出的信心,后来他还特地跟当地人学了闽南语加入到表演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4月8日,听说北京来了很多书画界的同仁,台中地区的书画家抱着颗“一探究竟”的心早早在现场等候。双方见面等不及主持人介绍,便自报家门交上了朋友。台中书法家苏仁彦用一句“京味文化传两岸 台式风情两岸馨”形容本次活动盛景,大陆书画家窦志强则写下“琴瑟和鸣”呼应。整场笔会,两岸名家现场共创作出三十余幅作品。当天,爱好书法的蔡炳坤还现场挥毫,写下“京味台中”四个大字,祝本届交流活动在台中首秀成功。

    “节目经常超时,观众太热情,演员们也很兴奋。即便这样,还是有观众跟我们说节目时间太短,没看够。很多人跑到后台问我下一场演出的时间和地点,你走到哪,他们就追到哪。”连续3年参加京味文化之旅的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刘颖说。

    意蕴深远:更多渠道延伸两岸交流平台

    “家是故乡好,人是老娘亲!”近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热映的电视剧《原乡》将镜头对准了大陆留台的老兵群体,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眷村生活的老兵们思念家乡并最终和家人相见的故事。长荣社区是目前台南最大的眷村改造社区,居民来自10个眷村。这次来台,艺术家们并没有忘记这群不能回家的亲人。

    4月8日,第10次走进台湾的中国戏曲学院京胡老师王彩云以一首独奏《两情相悦》技惊四座,打动了众多大陆留台老兵的心。像孩子一样开心的老兵急迫地打听起大陆的现状,诉说起对故土的思念。“这次创作我融合了十次到台湾的全部所思所感,时间再久,也割不断两岸间天然的血缘之亲。” 王彩云说。

    4月14日,桃源县龟山乡,93岁的国民党老兵何志忠从首都书画家手里接过了一幅墨迹待干的骏马图。何志忠说,自己是河北保定人,卢沟桥事变后,和父母及哥哥逃难到西南,后来加入国民党空军,1937年来到台湾,一待就是六十多年,却再也没能回老家看看。“我家离保定火车站可近了,就是不知道现在成什么样子了,有机会的话有生之年还是想回去。”说完,老人早已是老泪纵横。

    家住长荣社区的吴美珍没忍住好奇,4月9号就坐车到了台南市文化中心,想提前一饱眼福。在4月12日的演出现场众多演职人员中,她一眼就认出了去年曾经来台表演的魔术师李学义,想起他把观众的500元台币变成200元的情景便乐得合不拢嘴。“好久没看到这样的表演了,今天晚上我们还要带上家里的老人一起看。”吴美珍说。

    陈启刚表示:“两岸艺术家都表达出强烈的面对面交流愿望,未来,我们将延伸交流平台的服务,欢迎并支持台湾艺术家到北京举办展览,为两岸艺术家持久深入的交流提供更多渠道,两岸携手共圆中国梦。”

    (戴冰、董大汗、盖畅供图)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