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家亲 闽台手足情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7-16   

歌剧《土楼》演出结束后,台湾观众长时间鼓掌,久久不愿离场。

6月25日,“福建文化宝岛行——福建优秀舞台剧(节)目赴台巡演”活动高雄记者会现场。

6月27日,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闽剧《梅玉配》在高雄中山大学逸仙馆的演出结束后,主演为排起长队的观众签名。

 6月28日,福建省杂技团在高雄市劳工育乐中心的演出现场。

6月26日,福建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要离与庆忌》在台南成功大学演出时,两岸话剧界人士现场交流。

 7月2日,观众在台南生活美学馆等待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尹派经典越剧《玉蜻蜓》的演出。

7月5日,福建京剧院京剧《锁麟囊》在高雄市劳工育乐中心演出,观众排队与演员合影留念。

 黄国勇
    6月21日早上9点,福建平潭澳前码头,由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带队的先期赴台文化交流团100多人,乘坐“海峡号”客轮,穿越台湾海峡,直抵台北。随后,福建省六大文艺院团共462人陆续从这里奔赴台湾。据悉,462人数的规模创下了福建乃至大陆赴台文化交流团组规模之最。
    这次由福建省文化厅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福建文化宝岛行——福建优秀舞台剧(节)目赴台巡演”活动,派出了福建省属全部六个院团最优秀的节目与最强大的演员阵容,其中,六院团的所有梅花奖演员陈洪翔、周虹、李敏、陈琼、孙劲梅等悉数到台。12场演出中,既有传统戏剧闽剧、京剧、越剧,又有现代歌剧、话剧、杂技共六大艺术表演门类。观演人次达到3万多,演出前后历时17天。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是闽台文化艺术交流历史性的新跨越。
    “家乡戏”勾起浓浓乡愁
     6月24日晚,许多台湾客家乡亲驱车数小时,从四面八方赶到桃园展演中心观看福建歌剧《土楼》,现场1600个座位座无虚席。当“土楼”出现在舞台上,客家山歌响起,许多观众泪流满面。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长时间鼓掌,迟迟不愿离去。
    参加这场演出的福建省歌舞剧院在此次“福建文化宝岛行”巡演的六个院团中最先亮相。福建是80%以上台胞的祖籍地,“看一场福建来的演出,就是解一回思乡愁。”这是许多现场观众的共同心声。高雄的市民更幸福,此次巡演有一半场次在他们家门口。陪伴了十来天的闽剧、福建杂技、京剧,就要离开自己的生活时,就像身边的亲人即将离别。
    “这样的演出太少了,现在就盼望着下一场。”台湾“中华心灵美全民推展协会”理事长何若兰在看完由著名男高音莫华伦主演的歌剧《土楼》时说,朋友们都想不到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出国际水准的原创歌剧。为了多看些演出,她专程驱车载着五个朋友,从台北到桃园看歌剧,又从桃园到台南看话剧,再从台南到高雄看杂技,再回台北。她的观演路线已经跟随了“福建文化宝岛行”所到的三个城市。
    路途再远也无法抵挡家乡戏的召唤。为了观看6月26日的闽剧演出,在福州工作的台北闽剧粉丝李俊易,6月20日就专门请假从福州飞到台北,再从台北赶到高雄,这是他第三次也是首次在家门口观看闽剧《别妻书》。他说:“台湾很多人都曾学过《与妻书》,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6月28日晚,高雄市雷雨交加,却丝毫没有影响当晚的福建杂技演出。整个劳工育乐中心的过道被1800多名观众挤满,现场“嗨”翻了天。“这是南部台湾多少年没有的盛况。”导游李堂安说,他的叔叔李堂庆曾是台湾著名杂技团团长,“叔叔去世后,台湾再也没有看到这门艺术了。”
    7月5日晚,台湾高雄市劳工育乐中心澄清会馆,当福建京剧院演出京剧《锁麟囊》最后一幕,女主角湘灵在结拜金兰赵氏帮助下,历经艰辛终得全家大团圆时,全场上千名台湾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巡演圆满的收官之作,引发了现场观众期盼与亲人团聚的浓浓思乡情。
    “表演走到哪,掌声、赞美声就到哪。”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秘书长廖素葳表示,观众都说这些古老剧种美妙的舞台效果,完全改变了他们的观感,从开始的好奇与疑虑到完全被折服。
    “台湾有句流行广告语‘生生皮鞋,请大家告诉大家’,用在这次巡演上再恰当不过了。”全程关注巡演的台湾退役海军中将徐忠国表示,多元化长时间的巡演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次创举,高水平的演出口耳相传使得越到后面越火爆。
    “这是近百年来,甚至是有史以来闽文化最大规模的入台演出。”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教授郑梓对此番巡演高度关注。“很显然,这次的‘福建文化宝岛行’已经引发了台湾各地的福建文化热。”
    巡演造成的轰动,也吸引了众多台湾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中国时报》、《旺报》、中天电视台等当地媒体进行了跟踪系列报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文化报》、香港中国通讯社、香港中评网等媒体也对活动给予详细报道。
    台湾民进党“立法委员”许智杰参加“福建文化宝岛行”高雄启动仪式致辞时说:“文化是两岸交流的最好方式,希望高雄和福建一起做文化,特别希望这样的演出越来越多,让高雄民众享受两岸艺术交流的丰盛大餐。”
    另一位在台南观演的台湾民进党“议员”庄玉珠也表示很喜欢传统的乡土文化表演,非常愿意协助支持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向主办方询问下次来台演出的时间。
    在郑梓看来,这次巡演收获的远不止掌声和鲜花。“两岸关系的希望在未来,但未来的历史文化记忆是从现在的每一次努力开始。”他说,随着台湾老一辈的逐渐离去,真正了解并对祖地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那批人已经慢慢变少,多数年轻一代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共鸣。“直接亲近基层民众的大规模文化交流,会积累深厚的共同文化历史记忆。”郑梓说。
    何若兰认为巡演就像在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心里播下种子,生根发芽,两岸的心会随之拉得更近更亲。“这样的基础深厚了,很多不必要的想法自然就会褪色甚至屏蔽,‘福建文化宝岛行’就是一项从心灵做起的伟大事业。”何若兰说。
    “福建文化宝岛行”
    实现多层面交流与互动
    “通过多年来‘福建文化宝岛行’的开展,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和创新闽台文化交流的新模式。”陈秋平表示,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厅开始尝试更适合台湾现状的新做法。2012年起,在文化部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福建省文化厅组织开展“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活动,以台湾青少年群体为重点的文化交流对象,计划通过5年时间深入台湾100所大中专院校交流,现已开展4批次,完成了对台湾40余所大中专院校的交流计划。同时,注重以闽南文化为依托,乡音乡情为纽带,增进和台湾南部乡亲的交流和互动。
    这次福建优秀舞台剧目巡演较之以往的交流,呈现出了更多突破与创新,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演出达到最高水平。
    郑梓提出此次交流特别值得赞赏之处在于,交流特别自然顺畅,平民化路线更是紧紧贴近了台湾民众的心灵。巡演间隙,主办方特别组织演员走进社区。6月26日上午,福建闽剧院的演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4个折子戏来到长青日照服务中心,为100多位台湾失智、失能老人和员工献上了精彩表演。老人们乐得开怀大笑,与演员们激动地交谈,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温馨的画面深深打动。
    在走进民众的同时,此次巡演还在两岸艺术合作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这次演出最大的不同在于,实现了与台湾乐团的歌剧表演的直接合作。”福建省歌舞剧院院长张树平介绍,此次歌剧《土楼》在台演出邀请了台湾广艺爱乐管弦乐团25人一同参加器乐演奏、台湾YMCA合唱团20人参加合唱。广艺乐团的廖佩茹说:“用中文演出歌剧很亲切很震撼,演奏更能融入剧情,两岸乐团合作的效果特别好。”6月22日,在竹东树杞林文化馆举行的交响乐《土楼交响诗》音乐会上,双方还一起演奏了鲍元恺创作的台湾题材作品《台湾音画》中的《宜兰童谣》、《鹿港庙会》。
    台湾话剧很受民众欢迎,水平较高。福建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饶文富介绍,福建话剧《要离与庆忌》到台南演出时,特邀纪蔚然先生等八位台湾戏剧界著名专家学者观摩演出,现场交流。“也是向台湾话剧界最高水平的专家取经,尤其在剧目创作的时代性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学习借鉴。”饶文富说。
    “台湾越剧同行用热爱和坚持,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中华传统剧种的强大生命力。”福建芳华剧团团长黄国庆在与台湾越剧界的专场交流后发出感慨。台湾再兴青年越剧团艺术总监周弥弥带来了一张花费5年时间制作的新唱法创意碟片,这一融合了越剧和歌仔戏的录音,使黄国庆对越剧在台湾与当地音乐的融合有了新的启发,当即联系台湾的歌仔戏剧团商谈具体合作方案。
    “许多福建传统戏曲与台湾有着共同渊源,容易引发台湾观众的共鸣。”对传统戏剧颇有研究的台湾戏曲学院副院长蔡欣欣说,历史上,许多福建的“原乡剧种”在台湾落地生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非常值得相互切磋,携手合作。
    在陈秋平看来,“福建文化宝岛行”正是要把福建最优秀的舞台艺术搬到台湾,让台湾乡亲分享福建的艺术成果,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家乡艺术精品,伴随浓浓的乡音乡情,重温家乡文化的热度,感受共同的喜悦与幸福。
    不断激活共同文化基因
    陈秋平深知闽台的文化交流更需要两岸携手形成合力。“这次演出我们与台湾艺术界增加了许多合作,就是希望两岸一起来做文化,一起来弘扬文化。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让福建文化走进台湾的每一个角落。”他认为,文化是最能够增进台湾乡亲感情的交流方式,闽台文化特殊性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闽台乡亲间骨子里共同的文化基因一直存在,但需要在不断的碰撞中激发共鸣。
    从历史上看,闽台间源远流长的联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福建境内的闽越族就已经东渡台湾,带去了福建的文化。闽台间形成了相同的语言、民情风俗、宗教信仰。
    “闽文化是由中原的河洛文化、本土的闽越文化和外来的海洋文化,互相交融长期渗透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闽台间独特的“五缘”优势,为福建对台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优势。”陈秋平表示,近年来,福建充分发挥优势,从各个方面扩大了对台交流。
    福建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台湾乡亲,据统计,该馆每年台胞的接待量就达七八万人次,累计已近60万人次。利用福建独有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和民俗宗亲优势,福建省文化厅每年都赴台举办各类涉台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族谱展等,组织妈祖金身、陈靖姑金身入岛巡游等。同时,举办了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目前,这些活动已经相继被列入文化部、国台办年度重点涉台文化交流平台建设。
    陈秋平谈到了歌剧《土楼》中重复出现的一幕:土楼里的人用最郑重盛大的仪式祈求保佑家人平安,繁衍生息,世代繁荣。“这种朴素的愿望不仅是客家人,也是所有台湾人民的共同心愿。”
    “台湾人最认同的语言就是闽南语,最亲近的文化就是福建文化。”祖籍在福建漳州的台湾人士许智杰表示要充分利用闽台共同的文化资源,推向国际社会。“两岸本是一家人,闽台就是相同血缘的亲兄弟。”许智杰说。
    据了解,福建省文化厅已开始着手筹划明年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走进佛光山并到台湾全岛巡回展演一事,要用多种形式让台湾民众再次重温、认识自己祖先留给兄弟的共同的财富。
    又一个崭新的开始,可以想见,福建文化的新“海峡号”又将再次扬帆起航。
    “我们也深知文化的交流需要时间的沉淀。‘福建文化宝岛行’是一个播种的过程,收获不只在当下,更在10年、20年后,甚至更长。”陈秋平说,两岸的交流,文化是根本。只有文化交融了,其他交流才能更顺畅。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