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戏剧或引发观众口味微调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7-18
姜琳琳
从4月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到5月的曹禺戏剧节,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南锣鼓巷戏剧节等,不同类型的外国戏剧作品让人应接不暇,数量、质量以及观演口碑都呈现爆发态势。
外国戏剧看什么
以曹禺戏剧节为例,其引进的5部各具特色的欧洲大戏,展现了当代国际戏剧的先进创作理念。德国柏林列宁广场剧院的《朱莉小姐》,采用6台摄像机同步拍摄舞台画面,将戏剧表演与实时电影相结合,重新解读百年经典;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的《耶德曼》,以摇滚的方式重新诠释了这部在欧洲上演了百年的经典剧目;俄罗斯高尔基模范艺术剧院的《蘑菇沙皇》、《在底层》,是这座久负盛名的剧院中颇具俄罗斯话剧风格的两部剧目;波兰华沙话剧院的《假面?玛丽莲》,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解读了女星玛丽莲?梦露的内心世界。
这5部欧洲戏剧各自代表了所在国家的戏剧水准。借助戏剧节这一平台,欧洲先进的戏剧理念得以在国内舞台集中呈现,令不少看过演出的戏剧人和观众感叹“原来戏剧可以这么演”。德国歌德学院中国分院院长彼得?安德思说:“《朱莉小姐》将实时电影的戏剧方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准,这种戏在欧洲都是难得一见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李六乙也感慨:“《假面?玛丽莲》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引进的水准最高的戏剧之一。”
如果说曹禺戏剧节中外国戏剧作品的影响力波及京津两地,那么正在北京进行的南锣鼓巷戏剧节则让来自日本、瑞典、丹麦、以色列等国家的戏剧作品遍布北京的国话先锋剧场、蓬蒿剧场、77剧场、东宫影剧院等知名剧场。
外国戏剧给谁看
“的确有点惊讶,但算不上完全出乎意料。”天津大剧院总经理钱程表示,“对外国戏剧的热爱只能说明观众对国内的戏不满意了,我们的舞台上充斥过多搞笑的、美其名曰‘减负’和‘减压’的作品,难以满足有思想观众的欣赏需求,这些人一旦发现国外优秀的戏剧作品,追捧、狂热也就成了必然。”
“《朱莉小姐》演出那天雨大得很,可是刷朋友圈几乎全都是看这部戏的。”白领王小姐说,那是《朱莉小姐》在北京唯一的一场,由于担心买不到北京的演出票,她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去天津看了首演。戏剧制作人肖瀚分析,话剧的观众群已经在暗自轮换,曾经迷恋《茶馆》、《骆驼祥子》等的老剧迷仍在痴迷,而受他们影响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者,从小就看带字幕的外国大片,对他们来说,看字幕已经不是障碍,对外国话剧的接受变得更容易。
“让国内的观众看看国外戏剧是什么样。”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说,“蓬蒿剧场对于外国戏剧的操作与其他戏剧节还有不同,我们对80%的上演剧目不收场租,减轻剧组的压力。”这样的理念使很多原本没有机会公演的作品得以与观众见面,使很多年轻戏剧人得到登台表演的机会,也使很多小众的外国戏剧在这里“试水”。“这四五年来,法国大使馆每年都要提供两三部剧目来支持南锣鼓巷戏剧节,但是大部分我要到现场去采购,去阿维尼翁戏剧节观摩以后决定邀请哪部戏。”王翔说。
引进剧目谁把关
“市场逼迫下,国内的戏剧创作界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有编剧打出这样的交易条件,‘你给我50万元,我给你写个本子,没20个笑点可以不收钱’,‘搞笑’似乎成了一部剧目不可或缺的要素。”钱程说。
钱程所谓的“市场逼迫”并不夸张,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演出市场的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均有减少。而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有关报告预测,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票房规模为123亿元,比2012年的135亿元下降了8.9%。毫无疑问,2013年演出市场迎来了洗刷和调整,一些演出机构甚至出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一些真正有质量、有观众缘的演出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中有升。
“戏剧作品的成功在于发现市场但不迎合市场,找准了具有消费能力和情感需求的观众群体,提供给观众结合消费需求和美学需求的情感消费品,在发现市场的同时引导市场、驾驭市场。”钱程说。
但是外国戏剧作品的火爆也令业内人士担心:“外国戏剧有了一轮突出的市场表现,很难排除烂戏跟风,这就需要真正有艺术眼光的艺术家进行甄别判断、需要熟知国内外戏剧差异的艺术家来把关,引进更多有质量保证、能启发创作又能满足观众需求的作品。”
源自:中国文化报
从4月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到5月的曹禺戏剧节,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南锣鼓巷戏剧节等,不同类型的外国戏剧作品让人应接不暇,数量、质量以及观演口碑都呈现爆发态势。
外国戏剧看什么
以曹禺戏剧节为例,其引进的5部各具特色的欧洲大戏,展现了当代国际戏剧的先进创作理念。德国柏林列宁广场剧院的《朱莉小姐》,采用6台摄像机同步拍摄舞台画面,将戏剧表演与实时电影相结合,重新解读百年经典;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的《耶德曼》,以摇滚的方式重新诠释了这部在欧洲上演了百年的经典剧目;俄罗斯高尔基模范艺术剧院的《蘑菇沙皇》、《在底层》,是这座久负盛名的剧院中颇具俄罗斯话剧风格的两部剧目;波兰华沙话剧院的《假面?玛丽莲》,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解读了女星玛丽莲?梦露的内心世界。
这5部欧洲戏剧各自代表了所在国家的戏剧水准。借助戏剧节这一平台,欧洲先进的戏剧理念得以在国内舞台集中呈现,令不少看过演出的戏剧人和观众感叹“原来戏剧可以这么演”。德国歌德学院中国分院院长彼得?安德思说:“《朱莉小姐》将实时电影的戏剧方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准,这种戏在欧洲都是难得一见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李六乙也感慨:“《假面?玛丽莲》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引进的水准最高的戏剧之一。”
如果说曹禺戏剧节中外国戏剧作品的影响力波及京津两地,那么正在北京进行的南锣鼓巷戏剧节则让来自日本、瑞典、丹麦、以色列等国家的戏剧作品遍布北京的国话先锋剧场、蓬蒿剧场、77剧场、东宫影剧院等知名剧场。
外国戏剧给谁看
“的确有点惊讶,但算不上完全出乎意料。”天津大剧院总经理钱程表示,“对外国戏剧的热爱只能说明观众对国内的戏不满意了,我们的舞台上充斥过多搞笑的、美其名曰‘减负’和‘减压’的作品,难以满足有思想观众的欣赏需求,这些人一旦发现国外优秀的戏剧作品,追捧、狂热也就成了必然。”
“《朱莉小姐》演出那天雨大得很,可是刷朋友圈几乎全都是看这部戏的。”白领王小姐说,那是《朱莉小姐》在北京唯一的一场,由于担心买不到北京的演出票,她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去天津看了首演。戏剧制作人肖瀚分析,话剧的观众群已经在暗自轮换,曾经迷恋《茶馆》、《骆驼祥子》等的老剧迷仍在痴迷,而受他们影响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者,从小就看带字幕的外国大片,对他们来说,看字幕已经不是障碍,对外国话剧的接受变得更容易。
“让国内的观众看看国外戏剧是什么样。”蓬蒿剧场创始人王翔说,“蓬蒿剧场对于外国戏剧的操作与其他戏剧节还有不同,我们对80%的上演剧目不收场租,减轻剧组的压力。”这样的理念使很多原本没有机会公演的作品得以与观众见面,使很多年轻戏剧人得到登台表演的机会,也使很多小众的外国戏剧在这里“试水”。“这四五年来,法国大使馆每年都要提供两三部剧目来支持南锣鼓巷戏剧节,但是大部分我要到现场去采购,去阿维尼翁戏剧节观摩以后决定邀请哪部戏。”王翔说。
引进剧目谁把关
“市场逼迫下,国内的戏剧创作界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有编剧打出这样的交易条件,‘你给我50万元,我给你写个本子,没20个笑点可以不收钱’,‘搞笑’似乎成了一部剧目不可或缺的要素。”钱程说。
钱程所谓的“市场逼迫”并不夸张,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演出市场的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均有减少。而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有关报告预测,2013年中国演出市场票房规模为123亿元,比2012年的135亿元下降了8.9%。毫无疑问,2013年演出市场迎来了洗刷和调整,一些演出机构甚至出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一些真正有质量、有观众缘的演出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中有升。
“戏剧作品的成功在于发现市场但不迎合市场,找准了具有消费能力和情感需求的观众群体,提供给观众结合消费需求和美学需求的情感消费品,在发现市场的同时引导市场、驾驭市场。”钱程说。
但是外国戏剧作品的火爆也令业内人士担心:“外国戏剧有了一轮突出的市场表现,很难排除烂戏跟风,这就需要真正有艺术眼光的艺术家进行甄别判断、需要熟知国内外戏剧差异的艺术家来把关,引进更多有质量保证、能启发创作又能满足观众需求的作品。”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