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下第一楼》演出剧照王雨晨 摄
本报记者 刘 淼
7月13日,由何冀平编剧的北京人艺经典名作《天下第一楼》迎来第500场演出。从1988年6月12日首演至今,这部有着“新时期《茶馆》”美誉的北京人艺看家戏已经上演了26年。这期间,剧组迎来送往一代代演员,有9位演员却一直没有离开。
26年,500次登台,他们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
张万昆:我做梦都梦见夏淳老师
当晚演出前,饰演二掌柜王子西的张万昆正拿着一件棉袍出去,一问才知是当天天气好,要去晒一下。由于正值盛夏,这件贯穿二幕始终的棉袍天天都被汗浸透,时间长了得出去晒晒才能再穿。
张万昆说,26年,他始终难忘导演夏淳看这出戏时的表情。“当时,夏淳老师每天都来看演出,要么靠在边幕,要么靠在门口。随着戏的发展,他的表情不停地变。他是真爱这个戏呀!我觉得只有爱,才能做到好。戏里常贵有一句话,人要自己瞅得起自己。我们做演员的,自己看得起自己,拿自己的角色当回事,观众才能拿你当回事。”
王刚:我们还在不断丰富这部戏
曾扮演宫差,而今扮演罗大头的王刚,说起《天下第一楼》感慨万千。“那时候我刚毕业进了剧院,白天学理论,晚上就在《天下第一楼》里跑龙套,一共跑了300多场。2001年重排时,我开始扮演罗大头这个角色。有了前人的铺路,我们才能继承发展。”
关于人物塑造,王刚讲了一个与杨立新有关的故事。“在剧中,罗大头为了给李小辫一个下马威,叫徒弟成顺把李小辫准备的豆泥给倒了。然后,成顺和常贵都去帮李小辫买绿豆糕,成顺没买到,常贵却买到了。我们一直在琢磨这是为什么,后来杨立新提出来:他是真没买到还是师傅不让他买?我一下就明白了,于是在这个地方加了一个处理,成顺出去买绿豆糕时,我给他递了一个眼神,成顺一看我这眼神就懂了——要是买了,这手艺就学不成了。虽然演了这么多场,我们还是在不断丰富这部戏。”
王长立:林连昆老师说要让常贵永远活在舞台上
26年,扮演常贵的演员王长立从毛头小伙子演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为了《天下第一楼》,我推掉了很多影视剧的拍摄,一方面是因为戏比天大,另一方面是我真爱这个团队。这个团队里,哪怕一个小角色都那么有光彩,像画素描一样,练功夫,我们演得过瘾呀!”
王长立说,当年排练时,连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是内行,所以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曾经,有两个行政处的工作人员给我详细描述了当时饭庄子的样子,他们不是演员,可他们是行家。这些生活体验我是从他们身上吸取来的。我为这个角色付出了青春和功夫,如果有观众为舞台上的常贵所打动,我只能说,我是要完成林连昆老师的愿望——让常贵永远活在舞台上。”
张永强:拎着蛐蛐罐儿上台
“我一上台,就感觉林连昆老师还在舞台上。”1988年开始接替林连昆饰演克五的张永强说,因为见识了林连昆的舞台创造力,他根本不敢懈怠。“当年在舞台上,林连昆老师每天的表演都能让人有新鲜感,他的那种创造很能激发对手的感觉。我跟着他演戏,学到了很多。所以直到现在,虽然已经演出了500场,但我依旧要求自己不能炒冷饭,人物形象要不断丰富。比如,我给克五加了一个玩蛐蛐儿的爱好,在第一幕时,他拎着蛐蛐罐儿上台,凸显克五这个八旗子弟的纨绔和得意忘形,这样才能跟后面的落魄形成鲜明反差。”
丛林:“传帮带”为戏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扮演修鼎新的演员丛林,曾在1988年时与李光复一起出演剧中的二少爷唐茂盛。“我觉得《天下第一楼》能演500场,是因为我们有扎实的基础。那时候,老艺术家们在A组,我们这些青年演员在B组,两组一起排练,A组演完B组紧接着就演,任何一组有好的地方,另一个组就要学习。审查时,艺委会的专家先看A组演出,再看B组演一遍,然后对我们逐一点评。我还记得朱琳老师那时候对我说,‘小丛林的二少爷不错啊!’后来,我们这些年轻演员一步步接过了别的角色。到2001年重排时,剧中更换的主要角色都是来自于当年剧组培养的青年演员。这真是个好传统,《天下第一楼》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剧院‘传帮带’的传统。”
杨立新:怕忘事道具也要有备份
从老版的大少爷到新版的卢孟实,杨立新在剧组摸爬滚打了26年,戏早已经烂熟于心,但他还是对自己不大放心。“我这人忘性大,所以每天演出还是紧张,老怕自己忘了什么。比如在二幕时岳秀清演的玉雏儿要交给我一块玉,我得揣在我的白小褂里。可是三幕我要换成棉袍,得再把这块玉拿出来重新交给玉雏儿。这一换衣服就得想着把玉挪到棉袍里,不然到时候拿不出这块玉就瞎了。所以,我想了一个辙,就是多做了一块玉,把它用不干胶贴在棉袍里。万一到时候忘了,我还有个备用的。这么多年了,这个备用的一直没用上,但是备着这个,我心里踏实。这就是我们演员俗称的‘偷手儿’。”
张福元:一个角色演了500场
从首演至今,作为剧组唯一一位一个角色演足500场的演员,王副官的扮演者张福元笑言自己“从一而终,未曾改嫁”。讲起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张福元有着说不完的话:“最难忘的是当年排练,我跟马恩然一组,他扮演大执事,我扮演王副官。剧中我俩的对手戏很难,因为这两个角色都不是生活中的人物,既不能太生活也不能太戏剧。第一次审查之后,于是之老师说‘不够’。我们俩琢磨,这戏不够也不能加戏、加词呀。于是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我给王副官这个民国人加了一个清朝人的‘请安’,而大执事这个清朝人呢,来一个民国人的敬礼。这一请安一敬礼,如此三番,观众笑过之后觉得合理。这些都是小细节,却都是下功夫琢磨出来的。”
他回忆,当年的创作非常严谨,每天排练之后演员都要写日记,然后导演夏淳亲自批改。“有一天,我排练感觉非常好,在日记中写道,‘我就是王副官!’夏淳老师批了3个字,‘你不是!’我一下就懵了,赶紧问夏淳老师,他跟我说,‘演员只可能无限接近角色,永远不可能是角色。’告诉我们要不断努力。”
岳秀清:铁打的玉雏儿流水的卢孟实
饰演玉雏儿的岳秀清在《天下第一楼》中也从来没有更换过角色,不过在1988年时,她是与前辈吕中一起出演这个角色。她说,这么多年最难忘的是“铁打的玉雏儿流水的卢孟实”。“我曾与3位卢孟实对过戏,排练初期的濮存昕,后来因为别的演出没能一起上台。后来我又跟谭宗尧老师一起演出,他是前辈,我很尊敬他。再后来又变成杨立新,我们之间挺默契的。”
岳秀清说,开始觉得跟玉雏儿离得挺远。“怎么接近啊?就靠体验生活。我跟吕中老师就去八大胡同,看那些老妓院的房子,感受那种年代和环境;看《北洋画报》里那些妓女的照片,一点点找感觉。”演了26年,岳秀清直言:“我跟杨立新还在不断交流。我们之后可能会越演越难,因为不能让自己退步。”
兰法庆:体验生活让表演更扎实
作为老版福顺的扮演者,兰法庆在剧组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他曾骑车亲自去寻访剧本中提到的西总布胡同65号,“可是我到了那儿发现根本没有65号,而且为了跟剧中说的一样,我是从我们体验生活的烤鸭店开始去找,想想这小伙计福顺到底是怎么从‘福聚德’到的西总布胡同。虽然最后还是没找到吧,但那时候我们是真的很扎实,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肯下功夫。正因为这样,我们对于舞台上偶尔的突发状况应对特别自如。”
兰法庆说:“有一次,演员郭家庆在舞台上流鼻血,我们一点没慌神,有的找棉花,有的扶他,在舞台上就能处理,观众看着特别自然。我们能在舞台上生活。还有更有意思的,那时候林连昆老师从日本买了个计步器,我带着想看看我这小伙计在台上台下跑了多远,嘿,整整2700步呢!”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