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市场-周记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7-30
数据
据温州市商务局(网络经济局)统计数据,1月至6月,温州市共实现网络零售额299.72亿元,占浙江省网络总零售额的12.85%,同比增长 84.67%,位居浙江省第三位,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与此同时,温州市居民上半年花在网络上的购物费用达到199.73亿元,同比增长47.84%,占浙江省居民网络消费总额的14.53%。
上半年,越来越多的“温字招牌”开始出现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上。据浙江省商务厅发布数据,1月至6月,温州市在天猫平台 (B2C)上开设的店铺总量达到2636家,其中,旗舰店和专营店分别达到1870家和532家,一举超越宁波市,位居浙江省第三位。此外,截至今年6月15日,温州市已完成市场主体网络建档4.5万户,同比增长53%,其中企业3.1万户、个体工商户1.4万户,开办网店的数量超过5.4万家。(来源:《温州日报》)
观点
金融与文化产业相伴成长
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更好地促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总裁万晓芳谈到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第一,以建立文化产业专业担保公司为切入点,完善文化产业金融担保体系。进一步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变财政资金直接奖励、补贴的低效能使用现状,将财政资金集中使用、集中管理,使之成为“种子资金、杠杆资金”。具体来说,可以由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成立文化产业专业担保公司,通过金融杠杆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发挥银行的专业化管理优势, 监督、帮助文化企业用足、用好资金,提升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整体成效。
第二,建议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无形资产评估、确权、转让机制,为金融对接文化产业提供配套支持。无形资产是文化企业的核心资产,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无形资产评估、登记、转让、确权机构,加快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登记、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的管理办法,满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无形资产质押创新所需要的融资配套环境。
第三,建议支持文化企业运用创新型金融产品。文化产业轻资产特征明显,与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产品对接难度较大,更适用于投行类的金融产品,如基金、债券、信托、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但目前国家对于文化企业的扶持,尤其是财政资金扶持方面,大多局限于贷款贴息,难以满足文化企业创新型的金融需求。因此,对符合文化产业融资需求的各类创新型金融产品,可视同贷款亦给予贴息。
第四,建议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文化领域进行创新多依赖于现金流控制的方式,管理难度大、要求高,形成不良的概率较其他行业相对较大。建议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一是对于设立了文化产业专营机构的商业银行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信贷规模支持;二是适当提高文化产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容忍度。(来源:新华文化)
地方
安徽蚌埠:文化产业由配角变主角
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4000年前的大禹文化、2200年前的大汉文化、600多年前的大明文化,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双墩一号墓和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这是安徽蚌埠历史文化的缩影。
文化是资源,文化是生产力。如今,蚌埠的“文化引擎”已开始高速运转。结合旅游发展要素、突出地方文化元素,是蚌埠近些年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根本方向,也是蚌埠进行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点亮文化大版图,搞活文化生产力,提升城市新品位。”蚌埠市委书记周春雨表示,在文化产业版图上,一个引爆点对一座城市的拉动作用非常有限,蚌埠需要串珠成链的多个引爆点,发挥大项目的集群效应。
近几年,蚌埠市开动脑筋让文化资源和旅游要素融合贯通,在文化资源利用、文化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升级、文化品牌打造上做足了文章。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形成了以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等为支撑的“城东板块”;以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蚌埠闸水利风景区等为支撑的“城西板块”;以花鼓灯嘉年华为特色的“城南板块”和由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双墩遗址、三汊河湿地等构成的“城北板块”。
据了解,2012年,蚌埠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1.16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2013年,全市43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总额570亿元,接近2012年的2倍。“蚌埠文化产业从幕后走到前台,由配角变为主角,以崭新姿态站到了发展最前沿。”周春雨说。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程丽仙 整理摘编)
源自:中国文化报
据温州市商务局(网络经济局)统计数据,1月至6月,温州市共实现网络零售额299.72亿元,占浙江省网络总零售额的12.85%,同比增长 84.67%,位居浙江省第三位,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与此同时,温州市居民上半年花在网络上的购物费用达到199.73亿元,同比增长47.84%,占浙江省居民网络消费总额的14.53%。
上半年,越来越多的“温字招牌”开始出现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上。据浙江省商务厅发布数据,1月至6月,温州市在天猫平台 (B2C)上开设的店铺总量达到2636家,其中,旗舰店和专营店分别达到1870家和532家,一举超越宁波市,位居浙江省第三位。此外,截至今年6月15日,温州市已完成市场主体网络建档4.5万户,同比增长53%,其中企业3.1万户、个体工商户1.4万户,开办网店的数量超过5.4万家。(来源:《温州日报》)
观点
金融与文化产业相伴成长
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更好地促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民生银行文化产业金融事业部总裁万晓芳谈到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第一,以建立文化产业专业担保公司为切入点,完善文化产业金融担保体系。进一步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变财政资金直接奖励、补贴的低效能使用现状,将财政资金集中使用、集中管理,使之成为“种子资金、杠杆资金”。具体来说,可以由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成立文化产业专业担保公司,通过金融杠杆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发挥银行的专业化管理优势, 监督、帮助文化企业用足、用好资金,提升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整体成效。
第二,建议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无形资产评估、确权、转让机制,为金融对接文化产业提供配套支持。无形资产是文化企业的核心资产,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无形资产评估、登记、转让、确权机构,加快制定和完善无形资产登记、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的管理办法,满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无形资产质押创新所需要的融资配套环境。
第三,建议支持文化企业运用创新型金融产品。文化产业轻资产特征明显,与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产品对接难度较大,更适用于投行类的金融产品,如基金、债券、信托、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但目前国家对于文化企业的扶持,尤其是财政资金扶持方面,大多局限于贷款贴息,难以满足文化企业创新型的金融需求。因此,对符合文化产业融资需求的各类创新型金融产品,可视同贷款亦给予贴息。
第四,建议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文化领域进行创新多依赖于现金流控制的方式,管理难度大、要求高,形成不良的概率较其他行业相对较大。建议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一是对于设立了文化产业专营机构的商业银行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信贷规模支持;二是适当提高文化产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容忍度。(来源:新华文化)
地方
安徽蚌埠:文化产业由配角变主角
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4000年前的大禹文化、2200年前的大汉文化、600多年前的大明文化,先后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双墩一号墓和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这是安徽蚌埠历史文化的缩影。
文化是资源,文化是生产力。如今,蚌埠的“文化引擎”已开始高速运转。结合旅游发展要素、突出地方文化元素,是蚌埠近些年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根本方向,也是蚌埠进行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指导思想。“点亮文化大版图,搞活文化生产力,提升城市新品位。”蚌埠市委书记周春雨表示,在文化产业版图上,一个引爆点对一座城市的拉动作用非常有限,蚌埠需要串珠成链的多个引爆点,发挥大项目的集群效应。
近几年,蚌埠市开动脑筋让文化资源和旅游要素融合贯通,在文化资源利用、文化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升级、文化品牌打造上做足了文章。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形成了以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等为支撑的“城东板块”;以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蚌埠闸水利风景区等为支撑的“城西板块”;以花鼓灯嘉年华为特色的“城南板块”和由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双墩遗址、三汊河湿地等构成的“城北板块”。
据了解,2012年,蚌埠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1.16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2013年,全市43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总额570亿元,接近2012年的2倍。“蚌埠文化产业从幕后走到前台,由配角变为主角,以崭新姿态站到了发展最前沿。”周春雨说。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程丽仙 整理摘编)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