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珊珊
“没想到京剧院的票这么便宜,以后不用挑着看了,咱天天来。”站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售票处,杜大爷得意地和老伴儿说道,他一口气买下了3场演出票:青年演员研究生汇报专场、《黑旋风李逵》、《杨门女将》,单张票价仅50元。
由国家京剧院负责管理运营的梅兰芳大剧院自2007年开业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和名家在这一舞台上为观众倾情奉献了数百部优秀戏曲剧目。为推动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7个月前,国家京剧院向社会发布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关于全面下调演出票价的公告》,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国家京剧院在梅兰芳大剧院主办的所有演出剧目票价大幅下调,其中全场100元以下低价票(50元、80元)占全部可售票比例的50%。“实施半年多以来,梅兰芳大剧院俨然成了公益惠民的文化场所,老戏迷常来常往,新观众接连不断。”国家京剧院业务部的成爱国告诉记者。
票价的降低带来了演出收入的锐减。“十几万元再刨去演出成本和剧场的运营成本,所剩无几,也就是保本。但我们必须先做出表率,这关系到演出市场的培育。另外低票价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台下观众多,台上演员也起劲儿,这样才能保证艺术生命力。”成爱国说。
相较于国剧京剧,芭蕾舞算是小众艺术。但这并不影响中央芭蕾舞团在观众培养、低票价运营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除了降低本团在天桥剧场主办所有演出剧目的票价外,中央芭蕾舞团还将市场定位的目光投向了高校和青年,用“优雅的时尚”全新定义芭蕾舞演出市场。
据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王全兴介绍,早在14年前,北京大学就成为中芭的演出前沿阵地。2010届的北大毕业生任昭翰至今回想起在校期间看过的《希尔薇娅》仍颇多感慨:“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舞台演出,和室友一起,一人花了10块钱。本想着随便看看就罢了,但进了剧场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高雅艺术不是高高在上,它就在我们身边。”
“有一年夏天在北大演出,恰逢雷暴雨,我心想这么恶劣的天气同学们肯定就不来了,毕竟门票只需10块钱,不来看也不会太心疼。可没想到,7点钟还没到,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就披着雨衣、趟着积水来了。想想有时候上百元的赠票送出去都不见人来,但10块钱的票却这么被珍视,我心里特别受触动,中芭一定要坚持培养青年观众,这比挣钱更有意义。” 讲述这段往事时,王全兴的眼眶甚至有点泛红。
长期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中央和文化部对国家艺术院团发出的号召。各文艺院团积极响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探索低票价运营机制和办法,充分发挥了国家院团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作用。“大把挣钱绝对不是国家院团的导向和目的,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今天,即便我们要开拓市场、探索商业运作,也一定要让演出票价稳定在可控范围内,决不允许出现观众买不起票的现象。”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说。
几乎每个周末,中央民族乐团都会把部分演出票免费赠送给乐团附近的小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学生,这种做法已经坚持了4年。除惠民演出外,乐团还在民族音乐厅推出系列低票价演出,最低票价仅50元。此外,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中也常见中央民族乐团的身影,音乐会会员价10元、普通观众40元,这种亲民票价被观众评价为“物超所值”。
眼下,隶属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北京音乐厅正在推出暑期品牌活动——“打开音乐之门”。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品牌项目是广大音乐爱好者每个夏日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在今年“打开音乐之门”的演出表上,记者看到交响乐、民乐、室内乐、合唱一个都不少,国内外知名演奏家、指挥家、歌唱家轮番登场。
北京音乐厅副总经理周佳毅告诉记者,除了高品质的演出令人期待,多年来音乐节百元以下的低票价也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虽然票价低廉,但音乐会的艺术质量却没有因此而降低。‘打开音乐之门’主要是为古典音乐正名,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认识并喜爱古典音乐。”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