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宝船》剧照
刘 平
在不久前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上,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了大型儿童剧《宝船》(编剧老舍,导演钟浩)。大幕拉开,一派田园牧歌式的美景出现在观众眼前——郁郁葱葱的美丽山景,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上有一个独木桥,林中小鸟争相鸣唱,忽然间从树林深处传来悠扬的歌声——“清早上山去打柴,太阳升,下山把柴卖,早打柴,早去卖,买盐买米,早早回家来。”随着歌声由远至近,剧中的主角王小二背着一捆柴上场了。这漂亮的开场,一下子就让喧哗的剧场安静下来,并把观众带入戏中。
从内容上说,《宝船》是一出非常适合儿童观看的戏。它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赞美劳动,鼓励勤俭治家,有爱心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有了爱才能有生活的和谐与美满。这虽然不是一个新的主题,却是一个常讲常新的主题,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需要的一个主题。尤其是在金钱泛滥、道德滑坡、孩子成长缺乏一个健康环境时,让孩子们看这样的戏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它不仅让孩子去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还会让孩子从戏中“榜样”的身上,学会一些如何成长的知识,逐渐明白一些如何做人的道理。
编剧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创作这个戏没有直白地讲大道理,而是用形象说话,用故事去让孩子们感知。为此,他在剧中着力塑造了几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王小二、李八十、张不三等艺术形象,还有大白猫、蜜蜂、仙鹤、蚂蚁等小动物的形象。
王小二和张不三是这个戏里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两个人的品质却截然不同。王小二勤劳、朴实、善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他因为救起落水的李八十爷爷,得到了爷爷送给他的“宝船”。但他没有把“宝船”当成玩具据为己有,而是按照老爷爷的话用它救助受灾的人。在一次发洪水时,王小二用“宝船”救起了很多村民,也救了很多动物如仙鹤、蜜蜂、蚂蚁等,并跟他们成为朋友。而张不三与王小二却不一样,他只顾自己的利益,是一个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人。在洪水中他被王小二救上“宝船”。可是他不懂得“报恩”。当他得知“宝船”的秘密后,就花言巧语从王小二那里骗走了“宝船”。他撒谎说把宝船送给皇上,皇上会给很多金子、银子,拿回来让大家过上好生活。可是他把宝船献给皇上后,自己做了大官——宰相,就不管别人的生活了。王小二找他“说理”,他竟蛮横地把王小二打伤。蜜蜂、仙鹤、大白猫和蚂蚁不仅热爱劳动,而且有正义感。当他们听说张不三骗走宝船又打伤了王小二,都感到义愤填膺,他们都想帮助王小二,去找张不三报仇。在李八十爷爷的帮助下,他们和王小二一起发挥自己的智慧,动脑筋想办法,战胜了一天到晚只知道吃饭的皇帝,惩罚了刁钻奸猾的张不三,夺回了“宝船”。
这个戏的舞台创造是吸引孩子们的一大亮点。导演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的舞台制作技术,使舞台演出更具有真实、漂亮的艺术魅力。比如舞美制作,一场是静谧的田园诗的意境,一场是波涛汹涌的洪水泛滥的场景,一场是农家茅屋,一场是皇上宫殿。“宝船”的设计与制作更是精彩,开始是一个小纸船,只要一念口诀“快长快长,乘风破浪”,它就会变大,要多大有多大,最后变成可以乘坐很多人的大船。一念口诀“水落收船,快快还原”,大船就又变成小纸船。舞台上的大船的制作可谓独具匠心。平整的舞台台面,几块提前设计、制作好的木板翻起来就变成了一条真的大船,船上不仅可以乘坐几个人,还可以转动,其逼真的程度令人惊讶、赞叹。看到这条漂亮的“大船”,小朋友自然会联想起“诺亚方舟”的故事。灯光的美妙变幻,营造出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如深山密林中的静谧清幽,洪水泛滥时的昏暗迷蒙,王小二带领小动物们盖房子时的欢快场面,给这个戏的演出平添了几分诗的意韵。服装设计简洁形象,扮演大白猫的演员手拿一个猫头的面具,加上一条尾巴;扮演仙鹤的演员一只手拿着仙鹤的头的模型,一只手上挂一块布,展开后就像一个翅膀;扮演蜜蜂的头上戴着蜜蜂的头饰,蚂蚁的头上也是一个头饰的模型。这样形象的造型,使小朋友感到很有趣,使他们感到新奇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该剧的语言幽默且具有生活哲理。为阻挡王小二要回宝船,张不三出了一道难题想难住王小二:“什么花儿热?什么花儿凉?什么花儿是木头?什么花儿噼里啪啦炒得香?”一听这道题,蜜蜂着急了,“什么花儿我都认识,根本没有你说的这种花儿”。可是,这难不倒聪明的王小二,他在劳动中不仅学到了很多技能,也见识了很多东西,对生活方面的知识懂得也很多。他立刻回答:“灯花儿烫手热,雪花儿片片凉,刨花是木头,玉米花儿炒得香。”他的回答让自以为聪明的张不三哑口无言。一看宰相败下阵来,皇上着急了,他也给王小二出了一道难题:“我喜欢两种花儿,是什么花儿?”王小二开始一愣,后来他一想到皇上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吃饭,一天要吃24顿饭,他每天一起床就喝一大碗香油,最爱吃葱花儿烙饼。于是他就回答说,皇上喜欢的两种花儿是“盐花儿”和“葱花儿”。皇上也难不倒王小二。这些情节确实出人意料,很多小朋友可能也猜不出来,自然会吸引他们看下去。同时,通过这样的问答也让小朋友明白了,热爱劳动的人才是最聪明的,只要肯动脑筋,再大的难题也能克服。
《宝船》演出的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儿艺继几年前创作的《西游记》之后的又一部优秀剧目。我认为,《宝船》创作成功的现实意义就在于,不仅给少年儿童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传承中华美德、寓教于乐,为儿童成长“打底子”的优秀作品。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马兰花》影响了几代少年儿童,那么,儿童剧《宝船》的出现也必将持续地对千千万万少年儿童的成长起到帮助与鼓舞作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