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型舞剧《丝海梦寻》绽放国家大剧院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8-27   

第一幕《受命远航》  陈秋平 摄

第四幕《情满刺桐港》   陈秋平 摄

第二幕《魂归大洋》   科比 摄

第三幕《月夜盼归》   陈秋平 摄


黄国勇
    穿越800年的“海丝”新梦
    时空穿越,大幕开启。
    800年前的一天清晨,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刺桐港迎来新一轮朝阳,年轻的福建水手小海率领着“通远舟师”船队,穿越天风海涛,浩浩荡荡地航行在辽阔的海洋上,延续船长父亲阿海与父辈们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继往开来。
    8月24日晚的国家大剧院,福建大型舞剧《丝海梦寻》的序幕徐徐展开,观众如潮的掌声响彻全场。
    就在《丝海梦寻》演出前两天,8月21日,在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策马奔向中蒙关系更好的明天》的署名文章中,再次强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
    《丝海梦寻》正是在“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提出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首部表现 “一带一路”建设题材的大型舞剧。
    当晚由福建省文化厅组织福建省歌舞剧院创排舞剧《丝海梦寻》在京城的首演,也是今年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办福建戏剧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的首场演出。
    《丝海梦寻》以一家两代闽南水手远航西亚国家的航海故事为剧情主线, 描绘了800年前以福建泉州刺桐港为起点的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充分展现了福建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沟通各大洲商贸往来、维系东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该剧的主创班底为福建省歌舞剧院,由著名编导邢时苗担纲总导演,著名作曲家杜鸣、舞蹈演员唐诗逸和孙富博等目前国内一流的主创表演人才倾情加盟。
    传递“海丝”大爱
    “我们的创排初衷,就是希望在建设21世纪海丝之路,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中,发出闽南文化的声音。”邢时苗介绍,该剧注入很多浓郁的闽南文化元素,惠安女与闽南木凳舞、滚元宵舞、拍胸舞、摸彩蛋、泉州提线木偶与高甲戏中的丑婆等。舞剧还展现了舞算盘、中国瓷等海上丝绸之路沿海省份元素,以及周边国家元素。“整台舞剧浓墨重彩地体现闽南文化元素和福建特色,将中国气派展现得淋漓尽致。” 福建省歌舞剧院院长张树平说。
    当晚观看演出的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表示,《丝海梦寻》中闽南独有的文化符号很贴近生活,舞美帆船斜线、海葬情景、船桨跺地的摇铃声等许多很艺术、很巧妙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
    著名作曲家莫凡认为福建特色是剧中最出彩的地方,他说舞剧的主题音乐很鲜明,对南音等闽南文化元素的融入与整合,晶莹剔透,很有生活底蕴。
    剧中使用大量场景来描述航海生活和航海劳作细节,描绘大宋船队远征英姿的中国气派,巧妙运用抖动的绸布、风帆等舞台装置,逼真呈现了狂风呼啸、巨浪滔天,海船在波谷浪山中沉浮,水手们与风浪搏击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动感的舞美手段使舞剧“活”起来,重现80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故事和画卷。“要与大海建立和谐的友谊,哪怕航船在征服大海的过程中,也是与大海同呼吸,共命运,做大海的朋友。”邢时苗认为,《丝海梦寻》对海洋文化提供了另一种解读,就像舞剧中的阿海一家人,一代又一代与大海的深情交往。
    万帆升起的景象和阿海家给儿子过满月、出海的场景,左邻右舍和外国朋友的祝福,传递了大爱的正能量。邢时苗说:“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友善之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传统已经深植在劳动人民心中,外来者总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情。”
    莫凡说,《丝海梦寻》立意很高,两代人为海丝奋斗、奉献,探索世界的大同,展现了中国梦的海洋文化与中华民族宽阔的胸怀。
    冯双白认为,舞剧中大量闽南文化元素的出现,就是在表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商品贸易的往来之上,文化的交流建立起人与人的情意,和平与友谊的传递。
    福建视角的“海丝”文化品牌
    《丝海梦寻》的创排过程,也是福建挖掘海丝文化的具体行动。
    《丝海梦寻》创排经历3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保留了对海丝文化的一脉相承。20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了反映“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舞剧《丝海箫音》,《丝海梦寻》正是在该剧基础上重新改编创排;今年5月20日,由福建省文化厅组织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的舞蹈音画《丝路梦寻·海》,在上海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专场文艺晚会献演,该段舞蹈是根据《丝海箫音》精选片段改编创作而成;“亚信峰会”后,舞剧《丝海梦寻》创排全面启动,创排过程紧张艰苦,仅舞台美术方案就历经23次修改,终于在8月15日首次登上福建舞台,并于8月15日、16日、17日在福建大剧院连演三场,引发了观演热潮和好评。
    《丝海梦寻》所表现的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000多年以前。宋元时期,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郑和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拓展;福州的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漳州的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如今福州、漳州、泉州正与兄弟城市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表示,“海上丝绸之路”之于福建,不仅是一条海上贸易大通道,更是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因此,福建省文化厅致力于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打造“海丝”文化品牌,重新创排《丝海梦寻》和举办“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联展”,有力配合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战略,以艺术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福建省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