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广阔视野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9-15   
    事件:
     9月5日,由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期“2014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京开班。经过一周多的课堂学习和考察交流,很多青年汉学家对自己眼中的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当中许多人表示,在西方甚至亚洲一些国家,当地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程度依旧不够。如何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各方观点
    毕罗(意大利拿波里东方大学亚非研究所研究员):
    我个人对从汉代到隋唐那段时期的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很深,因为那段时期的文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那段时期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当前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那段时期的历史是很有研究借鉴价值的。
    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审视中国文化需要从细致入微的角度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知其价值和魅力。而当前外国对中国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虽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客观原因有很多种,但我们主观上也应该反思一些东西。
    在西方传播中华文化,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宣传。文化交流不应该仅仅是演一场演出就走,办一个活动就结束,应该形成长效的宣传机制。这种宣传机制应该灵活一些,比如孔子学院,这个机构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不应该仅仅是教汉语和从表面上推广些浅显的传统文化,应该更多地去研究如何把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精髓带过去,承担起更具有实效的文化宣传使命。
    蔡焱通(泰国皇太后大学中文系主任):
    中华文化对泰国实质上影响很深。在泰国,至今还有许多关公、妈祖等庙宇存在,可以说泰国很多文化起源于中国,随着时光流转在泰国实现了“本土化”,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哪些文化能够在泰国落地生根?为什么又会被泰国的风俗习气改变?从文化对比的角度,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其成果也有助于加强两国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现代中国特色文化。从目前来看,传统文化艺术在泰国比较有传播优势和影响力,只是受众偏窄,而诸如流行歌曲这样的现代中国特色文化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却在传播时存在壁垒,比如《泰囧》作为中国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在泰国市场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认为,现代中国特色文化应该更多地交给市场自由选择。而在传统文化艺术传播方面,两国政府应该为扩大交流作出更多努力,争取以差异性对比的手段,让更多泰国人民对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比如,联合办一场音乐会,节目的设计应该选择两国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的特色性艺术门类进行同台竞技,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王帆(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博士):
    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然而,同中国传统艺术相比,中国当代艺术存在两点明显的缺陷:一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某些作品存在抄袭嫌疑,很多作品传递出来的信息未必真正符合中国当下的社会实际;二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缺乏包容性,很多艺术批评不够理性客观,具有批评者强烈的个人主观感情色彩。
    中德两国的外交关系一直很友好,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相比之下,两国的文化交流远远不够。在德国,大多数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只是出于好奇的心理,而做不到真正深入挖掘;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化层面,对中国现代、当代文化艺术的飞速发展了解不够。当前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中国梦”,在国际上也要打“中国牌”,我认为,实现这些理想,不应仅仅依赖于传统文化的推动和交流,现代的中国文化产品在外国其实更具有市场潜力和想象空间。
    (本报记者许亚群采写)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