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优秀剧目展示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9-18   

京剧《少年马连良》剧照

儿童京剧《白雪公主》剧照

“中华美德故事”之评剧《孔融让梨》剧照

京剧《少年马连良》:
    致敬大师 勉励后生
    “今后没有富连成的人,全国的剧团就开不了锣!”作为历史最为悠久,且人才辈出的京剧艺术家的摇篮,红极一时的富连成科班培养了雷喜福、马连良、谭富英、李盛藻、白元鸣、谭元寿等一批卓越的艺术家,支撑起京剧舞台的百年辉煌。而作为与梅兰芳齐名的“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在科班学艺的经历却从未示人。
    2012年,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打造的原创励志京剧《少年马连良》与广大观众见面,该剧通过马连良辞别亲人,进入科班艰苦求艺,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塑造了一个质朴上进、温良敦厚、勤勉致学的京剧少年形象。目前,该剧几度打磨,已成为北戏课堂上的教学剧目。
    为探索京剧人才教学培养的新方法,自2010年起,北戏开始打造原创教学剧目《少年马连良》,两年时间里,仅剧本就经过18次修订。70多岁的导演李仲鸣最终确定了以贾洪林和马连良的师徒关系作为剧目主线,以“情”字展开叙述的基本思路。“抓住这一点,戏就有谱了。有时,夜里睡觉想起来一个词,就马上写到纸上。第二天起床,写的字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李仲鸣回忆。
    此外,主创团队还通过舞台再现了旧式京剧科班的面貌,通过“学生演学生,老师演老师”的模式,把课堂实景教学从幕后搬到台前。剧中“背班规”“练私功”和“梨园公墓喊嗓子”等片段都体现了京剧传承的规律与艰辛。特别是马连良在科班学演《甘露寺》和《借东风》的情景,运用现代戏中嵌套古代戏的方式,借现代戏的舞台将传统的曲牌、唱段呈现出来,风格形式上给人新颖、独特的感觉。
    据悉,为了演好这部戏,小演员们都是在不占用上课时间的前提下,利用晚上6点到9点的时间排戏,即便周末也是如此。北戏院长刘侗表示,马连良的求学经历与现在很多学生有着相似的一面,这对在艺海中苦苦求索的孩子来说能产生认同感。老艺术家对戏曲事业的执着也鼓励他们通过后天努力来赢得舞台上的荣耀。
    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傅谨评论:“《少年马连良》不只是机械地展示京剧演员学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教师们精心培养学生付出的心血,正因为他们的呕心沥血才有了今天京剧的发展。一部《少年马连良》重建了戏曲从业者对戏曲教育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也体现着北戏领导与老师们在京剧人才培养方面深入而细致的思考。”
    儿童京剧《白雪公主》:
    不失京剧内核的创意混搭
    仍旧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用真善美战胜邪恶力量的故事,只不过白雪公主唱起了京剧,七个小矮人秀起了矮子功。2012年7月,德国著名格林童话《白雪公主》披着京剧的外衣上台,收获一片惊叹。
    两年后的2014年5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在黄金时段上演少儿京剧版《白雪公主》,证明当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的这一大胆尝试值得肯定。不少观众表示:“让童话披上京剧的外衣,是一个有意思的尝试,小朋友们能在熟悉的题材中体会京剧的韵味,不失为京剧传承的一种方式。” 据悉,该剧所有角色全部由北戏京剧系的学生扮演,平均年龄不足15岁。
    京剧版《白雪公主》是北戏在台湾儿童京剧《丛林七矮人》的基础上创排的,全剧弱化原来童话故事中爱情和复仇的主题,提炼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之间为了朋友相互牺牲的主线,歌颂了正义、善良、无私的优秀品格。作为一个喜剧题材,京剧的唱腔和身段在该剧中得到了不俗的运用:王子与刺客之间搏斗的武打场面,扮演小矮人时演员的矮子功、扮演苹果树的演员的跷功,都原汁原味地表现出京剧艺术的精髓。在念白方面,考虑到观众年龄层次较低的状况,该剧大量采用一般观众都能听懂的普通话对白并加入了互动,让小朋友参与其中。该剧的舞台设计并没有拘泥于京剧传统的“一桌二椅”模式,而是在舞台上搭建了宫殿、小木屋、森林等多个场景,并配合舞台灯光和LED屏等先进技术手段,营造出一个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北戏副院长许翠认为:“教学相长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丰富了京剧系的实践教学剧目,成功探索出了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填补了长期以来少儿观众没有京剧题材剧目观看,少儿演员没有京剧少儿题材剧目学习和演出的空白。该教学剧目已经具备了长期演出的条件,有了这一品牌节目,就如同在全国设立了众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演出实践的机会。”
    “中华美德故事”:
    好艺术传播中华好美德
    从千百年锤炼的故事中学习向善和爱国情怀,从千百年流传的戏曲中感受文化和智慧。2014年,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文化局的指导下,秉承“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根据首都文明办组织编写的“中华美德故事”丛书,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将中华传统美德以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并精选了《草原英雄小姐妹》、《苏武牧羊》、《孔融让梨》等12个古代和近当代故事,创排了“中华美德故事”京剧专场、评剧专场和综艺专场3台剧目,让观众在欣赏京剧、评剧、舞蹈、歌剧等不同门类的艺术特色的同时,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感染和激励。
    “在众多道德模范里,我们选择了两个贴近现代北京普通人生活的事迹,一个是北京的义务指路大王谢亮,另一个是两次义务捐献骨髓的女法官厉莉的故事。因为是真人真事,不能虚构。要把几行字的模范事迹,编排成既让观众爱看,又能在平凡中凸显人性光辉的作品,确实费了不少心思。”提及创作的难度,编剧方雨舒说。
    “演出面对的观众主要是中小学生,所以戏里的人物首先是学生们熟知的典型人物。我们把原来的剧本进行压缩和加工,使各剧的情节更加精炼,人物更鲜明。”参与“中华美德故事”京剧剧目创作工作的马派老生、国家一级演员高彤说。
    为了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作团队特意在舞台中加入了LED屏等现代元素,强化了灯光效果。在《苏武牧羊》这出戏中,当大幕徐徐拉开,灯光缓缓亮起,人物登台前,LED屏马上展现出苏武牧羊时的大漠荒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很快吸引了台下的小观众,此时演员上场献上苏武的经典核心唱段,灯光也随之变幻成蓝灰色调,给人以悲凉之美。
    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源自1987年发生的真实故事。东北姑娘徐秀娟热爱丹顶鹤,扎根苏北盐城,在一次寻找鹤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在沼泽地。为了表现好故事内核,北戏院长刘侗对剧本进行了重新创作。在剧中饰演徐秀娟的孟璐是北戏高职音乐班的学生,曾在诸多比赛中获过奖。演出中,她用动人的歌声感染了不少在场的观众。与此同时,音乐系、舞蹈系、舞美系等各个部门精诚协作,使得简朴的舞台呈现出至真的美,体现出北戏的凝聚力与高品质的艺术追求。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