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学相长,打造艺术人才成长摇篮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9-18   

北京市舞台艺术优秀成果系列展示之七

“中华美德故事”之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剧照 丁  杨  李  雪

    8月23日,在文化部举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一举收获了包括金奖在内的9枚奖牌,并同时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全国青少年学生京剧大赛,赢得了中专组两枚金牌,成为两项赛事的大赢家。
    艺术比赛是检验教学成果最直接的手段,有了丰硕的成果,北戏也吸引了更多追逐艺术梦想的少年。9月12日,新学期伊始,140多名中专新生和170多名大专新生来北戏报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通过严格的考试得以到北戏求学,经过中专6年或大专3年的专业学习,将成为艺术界特别是戏曲艺术领域的新生力量,或许还有些人将成为未来舞台上的明星。
    他们进校伊始,便目睹了北戏的魅力——就在这个9月,全部由北戏地方戏曲系评剧专业学生创排的原创评剧《什刹海》,参加了在河北唐山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主演盖学泉荣获优秀青年演员奖。今年11月,由北戏在校学生演出的《少年马连良》将作为唯一一部由院校创排的原创京剧剧目参加中国文联在上海举办的校园戏剧节,同时还要转战天津参加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北戏用不争的事实立起了自己的金字招牌,成为业界称赞的“培养戏曲人才的摇篮”。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市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多年以来,北戏先后开设了戏曲、舞蹈、音乐、影视、舞台美术技师、曲艺及舞台造型、灯光等近20个专业,在这里毕业的学生占据着戏曲舞台的半壁江山,其中共有21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2012年,北戏院长刘侗上任伊始,本着“打造特色示范性高等艺术院校”的理念,开始着手教学改革,通过聘请艺术名家进课堂授课指导、开展艺术科研及教材建设、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建立生源基地、开办专门为学生进行舞台实践的“少儿戏剧场”、创排新剧目、完善学科建设等创新举措,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道路,有效地推动了让民族艺术后继有人的教学育才工程。
    “戏曲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名曲名段的传承必须要有名家的指导,才能让学生领悟规范的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刘侗说。
    2011年,北戏曾率领阵容浩大的团队赴沈阳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最终却只拿回一块铜牌的经历让北戏师生一度受挫。2012年初,北戏的第一项教学改革就是聘请戏曲名家进入课堂指导教学,京剧名家孙毓敏、李玉芙、李鸣岩、杨少春、燕守平等15位专家和张德福、谷文月、刘萍、李惟铨、刘文田等评剧艺术家先后走进课堂,亲自给孩子们指导示范。
    京剧系中专学生刘孟千一便是北京京剧院马派优秀传人高彤亲自指导的学生。今年暑假,刘孟千一凭借雄厚实力分别夺得第二届全国院校文华奖戏曲大赛和CCTV第二届全国戏曲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两项金奖。这样的成绩不仅让业界对北戏刮目相看,也让全校师生享受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曾经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持怀疑态度的老师也纷纷开始产生认同感,积极转变心态,配合调整教学方式。
    在梳理学校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刘侗发现,“学校有的教材不够规范,有些专业甚至没有教材,老师们往往根据自己所学的流派或以往的经验进行授课,学生不能系统规范地掌握各剧种的艺术特色。”于是,便有了开展各专业编写教材的系列工程。2013年,由北戏主编的音乐和舞蹈等教材已经陆续出版。在文化部第二批艺术系列教材中,北戏承担的京剧、音乐和舞蹈等7项20余本教材也先后进入编纂阶段。同时,考虑到北京市属文艺院团在舞台演出上的优势,北戏陆续与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等院团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北戏为这些院团定向培养人才,各院团也派出名家和优秀演员走进课堂,把毕业后才能掌握的舞台经验提前带到教室。教师结构的变化,直接促进了学生成才率的提升。
    师资力量加强了,教材规范了,北戏又把眼光从台前转到了幕后。“传统戏曲除了表演和演奏外,幕后工作梯队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艺术传承的一体化问题。当今很多学生更喜欢在台前演出而忽略幕后工作,导致化装、服装、装置等人才的极度缺乏,很多院团都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刘侗说。
    今年下半年,北戏开设舞美技师班的消息刚一发布,就引起了全国各地文艺院团的关注,黑龙江评剧院和天津评剧院主动推荐人员前来报名考试,最终22名经过考试的学生组建了北戏首届舞美技师大专班。这一举动同时引起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关注,并计划将传统艺术舞台技师培养计划列入今年的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2013年6月1日,以北戏排演场为大本营的“少儿戏剧场”正式启动,意味着北戏拥有了以在校学生为演出主体,集演出、观摩、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全国首家少儿综合艺术演出场所,为广大的少年儿童学习、观摩戏曲艺术,为北京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崭新环境。从投入使用至今,剧场在每周末进行的演出总计已突破120场,其中,京、评、梆等传统戏曲剧种的比例占60%。台湾豫剧团的《花嫁巫娘》,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全本京剧《玉堂春》、《杨门女将》都曾在“少儿戏剧场”开展交流。北京市民族艺术进校园的演出项目,更拿出相当一部分场次给北戏的孩子们演出。依托“少儿戏剧场”,北戏的原创剧目《少年马连良》、《白雪公主》,“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也有了展示的舞台。“小孩儿演大戏”成为北戏的一道风景。而“少儿戏剧场”的开办,也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少儿戏剧活动在北京常态化的局面。
    眼下,北戏一派繁忙,筹备2013—2014学年北戏学生优秀获奖剧目展演、参与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APEC峰会的文化活动演出、备战2014年中国京剧艺术节和全国校园戏剧节……忙碌让刘侗在忍受劳累的同时也享受着出人出戏的喜悦。“艺校教育由两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一是课堂,一是排练场或剧场;一方面是技艺及理论的传授,一方面是演出实践的增加。而这些,北戏都具备了,我们将利用好这些资源,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专业素养和文化使命感的人才。”刘侗说。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