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河北巡演行记
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太行风组合《太行谣》
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小品《修鞋的故事》
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小品《讨薪》
正定南王庄村民观看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节目
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时张家口下花园区文广新局演出的舞蹈《绣楼打彩》
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在新乐市演出的音伴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群星奖获奖作品《枫林红了》在邯郸市演出
李秋云 吴潇玎 刘珂辛
9月19日,“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在最后一站秦皇岛市抚宁县顺利落下帷幕,为群星奖在河北的20场巡演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自今年6月25日石家庄市新乐市开始,来自全省不同行业的30余名优秀文艺骨干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走太行、跨燕山、进矿区、行坝上,横跨东西、辗转南北,从太行山脚到渤海之滨,从磁山遗址到坝上草原,长途跋涉、风尘扑面,行程往返6000多公里,奔波了10市20个县区乡镇,在绵延着燕赵古情的河北大地上,烹制了一场普惠民生的文化饕餮大餐,描绘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群星画卷。
高人气是因为接地气
群星奖是从群众中产生、评选出来的我国最高级别的群众文化政府奖项,它的权威性、艺术性和广泛性毋庸置疑。所有群星奖获奖作品都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创作过程,是在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的作品中层层筛选出来的。因此,群星奖的参赛及获奖作品一定是来自民间的、最接地气的群众文艺作品,其创作灵感迸发于老百姓日常的闲谈,故事取材于生活的点滴小事,它们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质朴清新,一经艺术的加工打磨,必然会引发最广泛的共鸣,这样充满乡情的作品不必担心曲高和寡、无人问津,它们的接地气为自己积攒了高人气。
在本次“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河北巡演的节目中,女生小合唱《太行谣》、器乐合奏《古道乡音》、丝弦小戏《枫林红了》等优秀的作品总能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据河北省群众艺术馆馆长马维彬介绍,群星奖的每一个获奖作品都曾在成型之后第一时间下到基层接受实践的考验,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调整节目。“以丝弦小戏《枫林红了》为例,作为石家庄市特有的曲种,丝弦演员的挑选十分不易,不仅要衡量演员外形条件是否与角色性格相匹配,更要考虑演员的专业功底能否胜任高水平的演出。剧中,郝书记和喜才哥的扮演者都是省群艺馆的工作人员去石家庄市的各个县区精心走访、挑选出来的,喜才娘和丽萍的扮演者为了节目的演出效果,在排练期间经历了一次更换。”“随着节目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演员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专业功底差一点都不行,都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枫林红了》的导演石大光介绍。至于节目语言内容上的修改那就更为频繁细致,这样在实践中不断打磨、逐步提高,终于塑造出了如此成功、广受欢迎的艺术作品。
“《古道乡音》是在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情况下诞生的,从编曲到制作,再到演出,我们整整准备了三年。”负责器乐合奏《古道乡音》中笛子演奏的谢珍珍是宣化县一中的音乐老师,每逢集中排练,她都要从宣化坐一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赶到张家口,这样每日来回奔波持续了两个月时间。笔者在与她聊天过程中感受不到丝毫的怨气,在她看来,也许这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和提高自己艺术水平的良好机遇。鼓手王庆凯,排练过程中手掌经常打出裂口,就绑上绷带继续练,白色的纱布渗透出丝丝血迹,他却浑然不觉……每一个获奖作品背后都有一连串感人的故事,每一个参演人员身上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正是在众多台前与幕后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和执着坚持下,才诞生了这一个个经典的节目,才汇聚了这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在每场巡演节目中,有的展示时代精神、有的弘扬地方特色,既有幽默轻松的语言也有深情动人的情节,每一个节目无一例外都带着浓郁的乡土风情和熟悉的生活气息。“群众文化就得让群众看,群众演,群众评,评价一场演出的标准就是老百姓爱看的、喜欢的是成功的,老百姓不爱看的就是不成功。群众文化的精髓就是小中见大,主题鲜明。有了浓浓的乡情,才会有暖暖的深情。”张家口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郭宝贵如是说。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3个月,20场,这样耗时、耗力的巡演不亚于一次小型的“长征”。无论是前期的筹备阶段,还是紧张的巡演期间,这支巡演队伍遇到的困难层出不穷。衣、食、住、行,任何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工作人员在演出前仔细谋划,精心安排。
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和广泛覆盖性,演出队伍总是一天换一个地方,人在奔波,机器也在奔波。因此,每到一处,在演员们吃饭、化装的时候,幕后人员早已投入到一连串紧张的工作中:搭台装台、检测设备、调试音响,配合灯光彩排……经过这样三个月高强度的“锻炼”之后,舞台队的人都练就了一身迅速装台的过人本领。“现在我们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装台,但是正常情况下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巡演舞台队的领队刘硕江一边指挥着音响师调音,一边指着满地大大小小近30个箱子说:“像这样的大件多一点,有20件,小件少点,也就八九件。”而他口中的大件最轻的有80公斤,最重的重达300公斤。“你不要小看这些箱子,这一车设备重量近两吨,价值八十万元呢!”
三个月来,舞台队的六个人与这一车音响寸步不离,白天自不必说,晚上也有专人看管,甚至连睡觉都要睡在驾驶室。巡演中期正值河北省最炎热的时间,室外温度高达40多度,在烈日的烘烤下,铁制的机器表面经常达到60度以上,变压器、音响处理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驾驶室更如同一个蒸笼。“我们在热的时候就在车旁边铺一张凉席,睡外面,挺凉快!”一位音响师仰着一张晒得黝黑的脸,咧着嘴笑道。
巡演的三个月是挑战台前幕后工作人员身体和耐力的三个月。为了让更多的人观看演出,巡演的舞台总是在露天的公园或广场内搭建。河北省南北跨度较大,石家庄、邯郸等市最热的时候,承德、张家口等地早晚还有丝丝凉意,这样的寒热交替让很多工作人员病倒了。巡演领队王磊在张家口下花园演出时发高烧,连续三天都没有胃口,当笔者问到他当时高烧多少度时,他却说不知道。作为巡演的领队,他担任着生活后勤、演出场记、道具搬运工等多重角色。“反正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有一次到一个村子里演出,我还在大喇叭上广播通知。”像王磊这样“全能”的人在这支巡演队伍中比比皆是,河北群艺馆的皇甫华由于在这次巡演中负责所有的字幕排序工作,并且技术日益纯熟,从未出现过差错,被大家笑称为“有专业技能的人”;本来主要负责搬运的小伙子高进伟在巡演结束后学会了音响接线;今年大学刚毕业、学习编曲的“90后”王春哲在演出时负责整场的灯光;演员们不分男女,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最完美的“舞台妆”……为了节省经费,巡演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发挥出了自身最大的潜能,在每一场演出中齐心协力,把集体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人人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自己的歌唱好、舞跳好、戏演好、工作做好。笔者看到演员们在演出前认真背台词、练声、对戏、走位,忍不住问他们:“在三个月做了20次重复的事情,还记不住吗?难道不感到不耐烦吗?”《太行谣》的一名主唱却说:“对于我来说,也许这场演出不是第一次,但是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我们都是崭新的,我们来了就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争取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炙热的天气、扰人的蚊蝇、长时间的颠簸……也许有些演员在巡演之初会有些许的不适应、不习惯,但是随着巡演日期的拉长,人人都练就了“百毒不侵”的本领。演出时观众的热情,临走时当地群众的不舍,上了年纪的老大娘拉着演员的手嘱咐他们多穿点、以后常来……每逢这时,所有人心中总是溢满温暖与感动。这些质朴的乡亲也许不善言辞、拙于表达,但是他们对文化的期待和渴盼,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憧憬,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为这样可爱的老乡们演出,又有什么辛苦可言呢?
“以后你们一定要常来”
“像这样高水平的演出真是难得一见,让我们饱了眼福、耳福,你们以后一定要多搞、常搞些这样的活动,丰富、提高我们新乐整体的群众文化生活。”在新乐的首场演出结束后,一位老大爷兴奋地说。23岁的大学生王子健告诉记者:“以前在电视上看到戏曲我从来不看,今天在现场听到家乡戏,没想到这么好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果然名不虚传,以后一定要多听!”作为此次“大地情深”巡演的第一站,新乐之行演出效果好得让人出乎意料,演员们大受鼓舞,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在井陉矿区,当一位老大娘知道演员们都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时,激动地拉着河北群艺馆工作人员的手说:“俺也想演,你留俺一个电话,什么时候教教俺,叫俺也上台去。”
邯郸武安市小冶陶村地处此次巡演的最南端,是本次巡演中最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地村委会在接到演出通知后,带领全村百姓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打扫卫生,安排住处,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个略显寒酸的小村子里,巡演队伍受到的接待却最让人动容。老乡们端出了只有过年时才会炸的油条,把全村最好的房子拾掇了出来,其中竟然还有婚房。在这个极度缺水的小村庄,用水都需要从很远的地方挑回来,老乡们专门出动了拖拉机运回清水供演员们卸妆。在这里不仅人受到了全村最高的礼遇,连乘坐的大巴都被乡亲们用木条“保护”起来,派专人看守。这一趟小冶陶之行,虽然没有明亮宽敞的舞台,但是古老的、土搭的戏台上下摆了十盆老乡们自家养的鲜花;虽然没有漂亮的舞台背景,但是当地人用毛笔写的火红的条幅、海报、欢迎词照样显得热闹暖人。面对这一切,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的刘凤霞副馆长被深深打动了,她不顾旅途的疲惫,培训当地的小戏迷王晓宇整整一个下午,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在得到这位漂亮可爱的刘阿姨指导后信心倍增,逢人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为了圆她的舞台梦,工作人员用手机下载了伴奏曲目帮助她登上了巡演的舞台。
在张家口尚义,70多岁的芦大爷和老伴裹着厚厚的大衣相互搀扶着看完了两个小时的演出,芦大爷激动地说:“这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看过的最好的一场演出,你们来我们这儿就算来对了!”他的老伴孟大娘附和道:“你们无论巡演、还是走基层,就是要远离大城市,多到偏远的县里面、村里面来,越穷、越闭塞的地方你们越该来。这样的地方见识这些高水平的演出机会本来就很少,因此这里比热闹的大城市更需要你们。”谈到节目,芦大爷赞不绝口:“就是一个字——好!内容好、演得好、寓意好。你看《枫叶红了》、《修鞋的故事》,都是在教我们感恩。”在张家口下花园区,消防中队除少数值班人员留守单位以外全员到齐,他们身姿挺拔、面庞黝黑,站在观演群众中分外显眼。在面对镜头时,一张张年轻健康的脸庞露出了羞涩的微笑,带队的指导员告诉我们,他们连队平时也经常搞一些文化活动,但是像这样专业优秀的节目还是很少看到的,今天就是要带着战士们好好开心一下、好好放松一下。
20场巡演,场场演得精彩、看得开心,场场溢满温情、收获感动。每到一处,当地群众的欢迎,文化部门的支持,都让演员们忘记疲惫,感慨万千。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河北人民对文化活动的热爱、各地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分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发达与落后差异广泛覆盖全省;让全省各地区、各层次的基层群众都能共享党的文化惠民成果;让这些来自民间的优秀文艺作品真正走到群众中来,反哺基层;使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也许,这就是本次“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巡演最大的意义所在。
为了更好的未来
作为河北省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头人,河北省群众艺术馆近年来在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积极探索群众文化工作的新路径。例如,结合本省实际,召集全省群文工作者开办群文理论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开班授课、讲评论文;建立农村文艺辅导基地,走基层、串农户,下乡辅导、多方调研,激发各地群众文化活力;举办“中国梦?民歌情”首届河北省民歌演唱大赛,为河北民歌的整理、保护、传承和创新打造平台、提供机遇等。“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在河北省的20场巡演不仅是河北省群艺馆积极响应文化部号召的结果,也是省群艺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一个侧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巡演过程中,河北省群艺馆非常注重各市区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他们将这次巡演视为激活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契机,在巡演过程中建立农村文化基地、开办业务培训班、挑选文艺骨干、捐赠文化书籍,努力做到既“演”又“建”, “演”“建”结合。每到一处,群艺馆的工作人员都会提前与当地文化部门沟通协调,让代表当地特色的优秀的文艺节目也有一个展示的机会,大家在巡演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使整个巡演过程变为一个全省优秀文艺节目、特色民俗节目与获奖作品同台争艳的文艺大会演。井陉的拉花、抚宁的唢呐,台上演员既有专业骨干也有退休大妈,既有头发花白的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有朝气蓬勃的文艺新秀,本地人觉得熟悉亲切,外地人看得新鲜有趣,取长补短,热闹非凡。同时,河北省群艺馆将新排练的评剧《月缺月圆》、《一根筋》也搬上了巡演的舞台,广泛听取意见,接受观众评判,为冲刺下一届的群星奖做准备。这样的新老节目无缝衔接,不仅扩大了群星奖在老百姓中的影响力,更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这次“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在河北省巡演的完美收官离不开河北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他们为本次巡演划拨经费、下发文件、搭桥引线、保驾护航,保证了巡演的顺利进行。同样也离不开各市政府、群众艺术馆和文广新局的密切配合,正是由于自上而下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才让这三个月的巡演活动从欢笑中开始,在感动中结束。
总之,“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河北巡演活动已经落幕,但是由它而生的故事和回忆,由它收获的回忆和感动,深深激励并影响着每一位参与演出的演职人员。让基层的智慧反哺文化,让文化的雨露润泽基层,一直是创作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盘活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文化惠民最有效的途径。为了这一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依然任重而路远。
(本版图片由周美芹、吴潇玎摄)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