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跨界融合探索河南儿童剧市场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10-17
赈灾义演结束后全体人员合影
赈灾义演现场
6月7日,由河南艺术中心打造的大型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首次公开亮相就让人耳目一新; 8月10日,“众志成城、情系鲁甸”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赈灾义演现场为灾区筹得爱心善款3万余元;8月29日,《小马过河》让河南省确山县革命老区的小朋友在新学期伊始就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小马过河》自首演成功后,目前已演出10余场,场场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老剧新编,小马要过三次河
从1957年开始,寓言故事《小马过河》因为入选小学教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并被译成英、法、日等10余种文字。与同名寓言故事相比,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小马一共过了三次河:帮妈妈给山羊阿姨送东西第一次过河,回程赶上大雨河水暴涨,第二次过河被水冲走,落到大灰狼和黑狈手里的小马急中生智逃走第三次过河……剧中增加了多个形象,情节更加丰富曲折,既紧张又有趣。
该剧艺术指导陈静表示:“现场演出时设置了多次互动,随着剧情发展,演员还一次次邀请小观众登上舞台参与表演。该剧出品人、河南艺术中心主任王仕俊表示:“我们希望以小朋友最喜欢和接受的演出形式出品剧目,使观看演出的每位小朋友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加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筹备3年,精英团队联合打造
作为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一个地标性演出场所,河南艺术中心自2007年落成开业以来引进了很多国内外优秀剧目,但儿童剧目引进较少。河南有3000多万少年儿童,孩子们的需求与目前市场上儿童剧产品总量少、精品更少的矛盾十分显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艺术中心经过3年的筹备工作,决定联合多家专业团队打造自己的驻场演出品牌——大型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在王仕俊看来,《小马过河》是河南艺术中心在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开拓河南演出市场的全新尝试。为保证剧目质量,《小马过河》从创作、制作到生产全程引入精英团队,其中“呱呱团创”负责剧目策划、编剧和艺术指导,郑州华豫兄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动漫制作、音乐、导演、舞美、服装、道具设计等,河南省木偶剧团负责演出及舞台保障。
《小马过河》自筹备之日起,主创团队就再也没有休息日的概念,其中滋味王仕俊深有体会:“我们之所以如此苛刻地要求自己,是因为不想让观众在看完剧目后说,这个剧是糊弄观众的。”
跨界融合,填补国内演出空白
这部改编自传统童话故事的剧目如今仅仅面世3个月有余,为何得到如此大的关注?在主创团队看来这有着必然性:“我们创造性地把动漫元素引入舞台,将舞台表演、动漫、多媒体、人偶、音乐、话剧等融为一体,是河南省舞台艺术生产进行多专业跨界融合的一次新尝试。”
大型动漫人偶童话剧这一新理念和模式在国内属于首创,此次演出的《小马过河》是这种新的演出形式的第一部作品。陈静认为,“跨界融合不仅是科技的趋势,也是儿童剧发展的趋势”。“它不仅以全新艺术形式填补了国内演出市场的空白,也将对郑州儿童剧市场的培育、发展带来有益的探索和借鉴。”王仕俊说。
河南省木偶剧团团长赵飞说,童话剧《小马过河》比原来的故事更加丰满,情节更加丰富,重点突出互动,把“人人观看”的剧目形式变为“人人参与”。这些创新使得该剧更加符合当代孩子的心理,也让家长们有耐心陪着孩子看完,这对儿童剧的发展大有裨益。
据了解,河南艺术中心已经联合河南省内10多家剧场建立了河南省剧场联盟,在全省范围内巡演。明年,该剧将走进全国院线。(张莹莹)
观众反响
人偶童话 经典重现
——大型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观后感
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园长 崔 梅
《小马过河》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河南艺术中心把这个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以人偶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从服装、画面、音效到动漫效果,编排紧凑,环环相扣,使这部童话剧好看、耐看,美轮美奂。
这个故事很多孩子都看过,非常熟悉,但是在现场,孩子们依然被优美的舞台画面、演员精湛的表演、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小马过不过河而担忧。演员的表演到位而不夸张,特别是穿插其间的老牛讲故事,台上问、台下答,引起小观众的共鸣,现场反应非常热烈。
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孩子的世界是纯净的、简单的,他们经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在一起,把自己放在想象的世界中,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因此,小马掉进河里时,孩子们会紧张,担心小马的安危,这些都是孩子的真情流露。童话剧能吸引孩子观看,人偶剧的表演形式很具体,而孩子们恰恰对这样的表演感兴趣、有热情,觉得“好玩儿”“我喜欢”。
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台上台下的互动,孩子想参与、乐意参与。而《小马过河》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参与机会。一会儿喊“小马加油”,一会儿让“小马快点儿”,现场气氛热烈。当大灰狼和黑狈出现在观众席时,有的胆大的孩子要打,胆小的孩子则是躲闪。台上台下都参与其中,有的小观众被邀请到台上与演员一起表演,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剧情一波三折,台下观众紧张纠结,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就连我这个工作30多年的幼儿园老师也仿佛置身于精彩的故事情节当中。《小马过河》使孩子们在欣赏童话剧的同时也懂得了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以及乐于助人的道理。
非常感谢河南艺术中心为孩子们奉献的这场艺术盛宴。
主创访谈
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小马过河》出品人、河南艺术中心主任 王仕俊
现在世界上各个剧场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不管是芭蕾、歌剧,还是儿童剧等,都期望通过这些品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影响力。河南省投入巨资建设成河南艺术中心,我们不能把它只局限于一个公共文化设施。艺术中心要走出河南、走向世界,也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唯此才能发挥剧场的作用,提升艺术中心的服务功能,增强河南与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我们也做了许多探索,比如利用自有资源推出了“放歌如意湖”公益广场文化活动、中外戏剧音乐史展、河南“艺术之声”雕塑双年展等文化品牌。今年打造的《小马过河》是艺术中心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寻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契合的崭新探索。
目前,《小马过河》的演出已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多场演出都非常火爆。我们将联合河南省内有条件的剧院建立省剧院联盟,进行巡演。之后将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公司合作,通过院线优势,在全国40多家保利院线剧场演出,从而把《小马过河》更好地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孩子欣赏到这部剧,得到更多有益的启迪。我们的体会是,市场的开发和智慧的启迪是可以有机统一起来的。事实证明,《小马过河》通过驻场演出和巡演,不仅满足了市场需要,而且也体现了人文关怀。这只是我们“十二生肖”系列剧的第一部,我们正在考虑陆续把“十二生肖”系列剧完成,这些剧目的内容大多是结合部分寓言故事,以孩子们喜欢的且能启发心智的内容为主线,以儿童剧的形式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启发他们的智慧,传递正能量,为全国广大少年儿童送上一份饱含责任、关爱和深情的礼物。
教孩子走过人生的河
《小马过河》艺术指导、策划人 陈 静
由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孩子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想象力都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何与时俱进地为他们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整个社会都需要认真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我们认为有责任从艺术创作生产的角度来寻求解答和突破,认真研究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和需求向往。我们策划、编剧团队人员的孩子基本都在10岁左右,也正是思想活跃并且不稳定的时候,说句心里话,带孩子真的挺累的,虽然我们也很努力,但有时往往是力不从心,甚至教育的结果适得其反,和孩子产生过很多矛盾和冲突。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就在讨论,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孩子没有错,他们是弱小的、被动的,肯定是我们的理念和方式没有科学、合理地适应他们的发展变化。现在很多孩子都热衷于各种游戏、电子产品和屏幕,我们要提供给他们喜闻乐见的、更多更好的东西。
大型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教你的孩子走过人生的河,这是我们策划、编创团队的初衷和心声。
因此,《小马过河》创作的基本理念就是:一、着眼于社会效益,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文化滋养。二、寓教于乐,注重与孩子们的平等对话、真诚交流。三、注重气氛调动,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在全剧设置了多次互动、交流场面来调动孩子们的情绪。四、注重创新,相比原来的经典故事,全新的故事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节奏更加明快,也更加紧张、活泼、有趣。
《小马过河》是一个平台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尚春升
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的创作、演出过程,无论在教育式思考,抑或是艺术化解读方面,对所有创作者来说,都是一次文化的拷问过程。创作、演出《小马过河》,不仅关乎《小马过河》本身的得失成败,也关乎市场受众和社会评价体系的共识,更关乎河南本土文化生态的丰富与健康。
不可否认,传统的寓言故事,以说唱、乐舞方式,在传统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道路上没有更好的艺术表现范式和空间。而缺少能歌、能舞、能说、能演的复合型演员,也是《小马过河》立体地把本土文化向社会文化过渡的前置短板。然而,人类在发展的路途中,总留有缺憾而成为后人扬长避短地表达文化态度和生活态度的机会。
譬如,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成人的社会,成人的思维方式,成人的行为方式,成人的楼房和围墙,成人的街道和商场……儿童,只是社会和家庭的附属。千百年来,各社会阶段,推崇“高台教化”的功能,之于儿童的大多事象,均是居高临下,于是,把《小马过河》作为一个平台,让成人与儿童、历史与当下展开平等对话、沟通成为可能。
《小马过河》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对事物的关注时间不长的特点,从视、听、感知、体验等方面入手,以单线条递进故事过程,强调事件,弱化人物个性,缩短故事段落构成,设置故事的领读者,在儿童和故事之间担当起沟通和认知的桥梁,缓解儿童受众的疲态,在将说教方式转换成领读方式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回避了演员表现力不足的情况。
这一匹小马和从前不同
《小马过河》导演 王经建
作为《小马过河》的导演和场景人物的总设计,我经常想,怎样做出与以往不同的东西呢?我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家长说:“咦,这个《小马过河》,和妈妈(爸爸)小时候看的一样。”
过去的儿童剧被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出大场面、好作品,很少有儿童剧像我们这部《小马过河》这样,汇集了这么多专业人才。
《小马过河》将舞台表演、动漫、多媒体等有机结合,动画和真人表演相融合,在人物表述、情节设置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首先,从视觉上力求场面好看、上档次,故事上和编剧充分沟通,跳出旧的框架,让小马一共过了三次河。考虑儿童喜欢歌舞说唱,我们在剧中加入了部分歌舞说唱的成分。此外,我们利用大屏幕可视性和观众的互动性,把剧中的部分情节穿插到屏幕中演绎。在人物设定方面,吸收了当下流行的cosplay造型的一些因素,让人物更加好看,更加贴近时代。
让每一个角色都有性格
《小马过河》舞台导演 董茜茜
大型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是一个结合了原创流行音乐元素以及原创三维动画元素的创新剧。这部儿童剧时间跨度不长,但是空间跨度很频繁,剧情发展,尤其是从第三场到第六场,冲突越来越强烈。人物的处境、彼此的关系有较大变化,对演员的要求就相对较高。这部剧的表演幅度大,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动作也很夸张。所以,需要演员在表演的时候梳理好人物的情感脉络,搞清楚角色在每场戏中的态度、心理和相互关系。
我们对于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定的设计,即使是反面角色也有他可爱的一面,不会让孩子们讨厌,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他们。这需要在表演和台词设计方面有个“度”的把握,当孩子们快要讨厌反面角色的时候,再利用设计的动作表演把他们拉回来,让观众又看到他们其实还是有可爱的一面。我们紧紧抓住角色性格中最独特的、最典型的,或者是很矛盾的点去放大、发挥,发挥到淋漓尽致,这样就能施展每一个角色的魅力,让孩子们都喜欢他们。毕竟每一个角色的出现,孩子们看了都会去学习。
这里的音乐是有温度的
《小马过河》音乐总监 吴 昊
《小马过河》最初的想法很大胆、够创新。敢于以十二生肖作为背景,并且计划将相应的12部儿童舞台剧一一创作推出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最初的创作中,那种压力难以形容。我们很容易只关注一个点或局部细节并抓住不放。音乐就像是人的耳朵,需要眼睛提供色彩和轮廓信息,也需要用嘴去向外界传达所聆听的感悟。最后是配合,只要各环节够专业,默契也是很容易建立的。
最关键的是,我们更希望《小马过河》剧中的音乐是带有温度的。因为这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所以需要想得更远,甚至去思考当现在的孩子成为家长时,是否能想起他们童年时的这个《小马过河》。因此我们并没有在音乐风格上给予限制。这部剧的音乐介于现代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之间,又或者说根本没有流行与古典的界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接受什么。关键是,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我们不希望用成人的眼光或思维,把一些低幼的东西强加于孩子。他们本可以接受更为新鲜或是未来的东西,只要这些东西带有温度的,一切都不再是问题。所以,我们就回归到什么东西是带有温度的这一问题上,这也是《小马过河》音乐创作的源头。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