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艺全面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1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指明了文艺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报理论部特别约请尚长荣、范曾、莫言、杨飞云、赵季平、陈彦、张建国、茅善玉8位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文艺工作者畅谈参会感受和学习体会。
    (范曾、莫言、杨飞云文稿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提供。部分标题由编者拟定。)
    守护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要做得更好
    尚长荣
    此次文艺工作座谈会是十八大之后我们党的一次重要的指导性和方向性的重要会议。以前内心很困惑很不解的问题,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之后豁然开朗。曾经有一段时期,戏曲非常边缘化,地方剧种在缩减,演出院团在衰落,目前,基层院团还很艰苦,但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基层戏曲院团奋战在演出第一线,坚守着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一方净土,虽然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很艰苦,但他们演出来的戏却是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的真善美,真正实现了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的统一。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鼓舞激励了我们,给予戏剧工作者更多的启迪和力量,我们的腰杆更硬了,底气更足了。守护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不但要做下去,还要做得更好。
    我从事了60余年戏曲工作,因为家庭的原因,可以说在娘胎中就感受到了中国京剧艺术旋律的优美。自幼耳濡目染,看到的都是父亲的教学、师兄们的勤学苦练,戏曲慷慨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情感,以及高台教化的功能潜移默化中根植心间。戏曲艺术作为我毕生钟爱和从事的事业,至今仍觉得它是宝藏,究其根源就是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它的程式、语言、旋律遵循着美学原则和精神内核,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但是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回顾戏曲艺术的道路,本身也是在包容创新、兼收并蓄中发展演变。
    我在座谈会上发言后,总书记说你的两出戏我看过,有警示、启迪现实的教育意义,你们做了繁荣发展文艺的工作,很好,支持你。听了这句话我的眼泪出来了。这是一种激励,是一种温暖,是指引我们戏曲工作者今后前进的方向。弘扬中华文化,让广大观众认可和支持,这是戏曲人应尽的天职,我们要用大干、实干去回报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支持,用真情、真心回报人民对我们的厚爱。
    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我当时想作为戏曲人、戏剧人、艺术工作者,更不能当“孔方兄”的孝子贤孙,我们要不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信任和重托,担当弘扬中华文化这个光荣的责任,我们要拼尽全力梦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接下来,我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的讲话,领悟精神,落实于实践。作为戏曲工作者有几个具体工作要做:第一,仍然要加强文化修养,多读书,深入生活,感悟生活;第二,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领悟和实践;第三,加强团结,不要为谁第一个,谁第二个,你的工资有多高,一个化妆室谁来化妆等等做无谓又幼稚的争端,而是多一点担当,多一点奉献,如此岂不活得更加愉快,更加有意义,也更加健康。古代张衡有一句名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我们要以古代先贤格言为行为守则,在党中央的指引下,力争做一名让党和人民信得过的人民演员。
    艺术不要沾满铜臭气
    杨飞云
    作为一个画家,一个实践者,很有幸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我感触很多。回溯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当时正处在中国最危亡,抗日战争最艰难时刻,文艺工作发挥了极有力量的作用。我们虽与那时的处境不同,但当今世界的经济、科技、传播手段和社会形态的各种变化,很容易使我们有些迷失和混乱,文化方面也是如此,面临很多问题。在这个时候召开如此重要的会议,很有必要。习总书记的纲领性讲话为我们解决当下面临的困惑和问题指明了方向。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时的讲话,使我想起南怀瑾先生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一个民族被掳掠不可怕,只要文化根基在,这个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会团结起来,重建兴起这个国家。但是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断了,也就彻底毁灭了。我认为,在这个层面上看问题,才能更透彻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现今中国的政治稳定了,经济发达了,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发展文化,并且是发展优秀的文化。记得小时候,文化匮乏,只有几个样板戏,可看的电影也极少。而当今中国社会有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习总书记召开这个文艺工作座谈会,可见文化的关键性和重要性。现在各种推动文化的新型手段介入其中,加上商业利益的有力推动,使得文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热闹非凡,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当前的文化艺术特别需要新的振兴。看一看人类的历史和我们所处的现状,确实有些让人担忧。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非常明晰地看到了文艺界存在的问题,而且也提出了非常具体可行的实施纲领和措施,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讲话。这个最高层面、最重要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对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来说是重要的新开端。会场上的很多话语都触及我们灵魂的深处,当时全场都很激动,大家深受感染。习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文化艺术要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当经济价值阻碍了社会价值的时候,经济价值要让位于社会价值,这个关系摆得非常对。习总书记还说,“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都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艺术要贴近百姓生活
    张建国
    10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谈到的艺术需要人民,人民需要艺术,令我深受教育。总书记的讲话提醒我,搞艺术,不但要注重艺术性,更要注重它的思想性,它是否扎根于人民。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可以说是有着亲身体会。我曾经偏向于作品的艺术性,总觉得一部作品有了好的艺术性,让观众感到赏心悦目,观众就会喜欢。这次座谈会,使我从更高的层面领悟到:搞艺术要有好的内容的重要性。艺术要贴近百姓生活,一定要弘扬正能量,要与时代紧密相结合,要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那才是真正的好的艺术。
    总书记还讲到了艺术的“通俗”与“低俗”问题。他说,文艺工作者要创造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要“通俗”,而不能“低俗”“媚俗”。在我们京剧的历史上,能够在百姓当中常演不衰、流传至今的无不是这样的作品——有文化的深意,通俗而不低俗,百姓朗朗上口。
    总书记说:“云是飘动的,地是坚实的。”这样充满诗意的语言,我听后感到内心也浮动着一幅辽阔的画面。我愿意将其理解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艺术就是在这片坚实的中华大地上形成的,所以我们的文化艺术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这个特色,是与民族血肉相连的。作为京剧演员,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对于京剧传统一定要珍视,要认真继承、加以利用,从而塑造出好的、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
    总书记在讲话中还讲到,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响,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感召力。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时期,中国人要富强首先必须有文化的支撑。通过文艺的形式陶冶一代又一代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我们要珍视这个传统。我多年来呼吁传统戏要“开新花”。传统戏曲要继承传统,但是不能一味模仿传统,而要能够引领时代的风尚。老树要开新花,就是说,传统艺术的“老树”要与时代相互结合,弘扬时代精神、弘扬正能量,开出时代的“新花”。
    要有凌云之志,又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范  曾
    我们与会的人,无不为习总书记激扬的情感、真挚的感情所动,无不为习总书记那种对文艺的深刻了解、博古通今的学说和亲切和蔼的言谈深深感动。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的历史背景下,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这次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习总书记强调了中华民族文艺的复兴在今天世界上的意义,要求我们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在新的时代要发扬、光大、复兴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总书记号召文艺工作者要重德,对文艺工作者的品格提出了很崇高的要求,我们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家们,应该身体力行,能够为社会先,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创作优秀作品最好的一个标尺。习总书记提出来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样的文艺作品是我们希望的。艺术家们不仅要做道德的楷模,还要做群众的学生,特别强调要深入到生活中去,要有凌云之志,又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习总书记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空洞的,而是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来。
    习总书记也提到党的领导,就是要使党能够了解文艺,要使能够深知文艺的人来领导文艺工作。他特别强调,文艺创作有它的特殊性,领导者要尊重艺术家的个性、流派、风格,要能够团结他们,能够引导他们,能够走上一个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道路。
    习总书记这么直率地这么全面地谈到文艺问题,而且谈的都是我们心里想说的。
    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种情况,有待于习总书记解决,能够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前,召开这样的文艺座谈会,用意非常之深,所以我们兴奋又激动,也忧思难忘。我们记住要振兴民族文化,首先要有危机意识。
    其次,我们要有对新生艺术的助产意识,习总书记谈到了古希腊。古希腊苏格拉底讲需要新思想的助产,我们中国文化现在也如此。要拨乱反正,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还需要有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由之精神这种意识。为什么特别强调艺术家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各种风格流派,要让了解艺术特性的人来领导艺术,这些都是过去很少提出来的。
    还有,我们需要有艺术的批判意识,批判是辨析、判别。我想这几个意识是我们学习习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时时要想到的。总书记对未来的艺术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一种关爱。他引了两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他寄托这样的希望。我想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将更加有希望。
    反映人民心声 抒写人民情怀
    赵季平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党在新时期治国方略中对文化建设高屋建瓴的精辟阐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当代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当前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鼓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心中远航的红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能亲临现场聆听总书记立意高远、哲思深邃、语重心长、平易亲切的讲话,深感荣幸、深受感动、深受鼓舞。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一名作曲家,我铭记总书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创作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箴言,“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就是自己的天职使命和责无旁贷的文化担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自己多年来从生活到艺术的音乐创作轨迹,深感“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一条朴素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就要像总书记倡导的那样,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要做到“三入”,做到“身入”“心入”和“情入”。不做无根漂泊的浮萍,要做植根深水的藕荷。欢乐人民的欢乐,忧患人民的忧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捕捉到原真的生活形象,感受到人民的心灵呐喊,理解人民的希冀梦想,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笔杆插上灵动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才能真正进入“我手写我心,时代为妙俏”的艺术创作境界,才能写出“反映人民心声”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总书记讲话中令我振聋发聩的是,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发展繁荣的前提下,明确指出在经济大潮下,当前文艺创作出现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发出了警示,这些有悖于文艺以人民为中心根本方向的迷失和偏差,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和创作者需要进行深层反思,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坚决杜绝和阻断这些丑陋文艺现象的存在、蔓延和发生。
    作为一名党的文艺工作者,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自从聆听总书记讲话的那一刻起,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自己要在不断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的同时,要率先垂范、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作为自己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体,坚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家传文脉,不断创作出高扬主旋律、传递真善美,像蓝天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反映人民心声,抒写人民情怀的优秀音乐作品来。
    要认识文艺担负的责任
    茅善玉
    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当自豪,但不可盲目陶醉。我们的文化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这是根本,但要放眼世界,吸纳世界文明洋为中用。国际上现在对我们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很关注,想了解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大国,文化是我们立命之本,我们要尊重别人的文化,也让别人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明。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着功利,心浮气躁,作品形式大于内容,缺少悲悯。如果精神世界空空,价值观缺失,风气这样坏下去,没有精神追求,其破坏力是可怕的。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力量,文化人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要认识文艺担负的责任。要加强文艺院团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批文艺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充分自由。
    能够代表上海去开这个会,感觉很荣幸。习总书记在同我握手问候时,我和他说起他在上海短暂工作几个月,曾到我们剧院来调研,他说记得,并说沪剧一直在创作现实题材。我说我们在创作沪剧《敦煌女儿》这部戏,他说好!并说,老百姓喜闻乐见,好事,预祝成功!他的话让我深深感动。
    莫  言
    习总书记的讲话内容非常丰富,有几点让我感受特别强烈。一是习总书记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假如没有立得住的作品,仅仅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不断地露面,仅仅搞了很响亮的很大的名声,这样艺术家是站不住脚的。艺术工作者要将这两句话作为座右铭不断地来警示自己。
    二是习总书记提出,爱国主义就是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爱国主义包含了一切,包含了尊重我们的历史,尊重我们的传统,热爱我们祖国的一切,我们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们的美丽的汉语,我们的伟大的文字,当然最终说回到我们的人民身上,人民创造了这一切。习总书记还说,人民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这样的话,讲得很辩证,非常的有趣。文艺创作的主旋律一旦确定,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天地就会变得更加广阔。过去我们一提到主旋律,把主旋律理解为是歌功颂德的作品,说好话的不批评的作品就是主旋律。现在我想有了爱国主义这面大旗,我们的创作天地会变得更加广阔,我们的题材也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眼界也会跟过去不一样,这一点让我感受很深。
    习总书记还提出,作家要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筋骨的作品”,这种说法很生动,很平易,也很口语化。“有温度的作品”,确实是具有丰富的可感性。这跟过去很多文艺理论比较空洞、比较抽象的说法有了很鲜明的对照,让我们感觉到很好理解,很好把握,而且马上就可以在眼前产生很多的形象。总而言之,确实是需要认真地、反复地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然后做理论上的思考。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陈  彦
    有幸聆听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受鼓舞,深感振奋。讲话内涵十分丰富,既是对我党领导文艺事业发展的历史概括与总结,也是对现实与未来走向的一次准确把握与领航。是一次篦梳、廓清、厘定,更是一次宣示,一种担当。我尤其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宣示与担当,备感掷地有声,精神贲张。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旦在文化上盲目、盲从、盲动起来,必将造成十分可怕的恶果。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石。这就要求文艺创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审美风范,防止“以洋为尊”“唯洋是从”,防止“去历史化”“去中国化”。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党领导文艺事业,获得亿万中国人民拥护支持的根本保证。很难想象,一个泱泱大国,整天津津乐道着别人的精彩,过着别人的生活方式,讲着别人的故事,信奉着别人的价值观,对自己祖先的文明探索弃之若敝屣,对自己的现实和未来只吐槽、贬损、挞伐甚或“佛头着粪”,那这个民族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因此,文化立场很关键。解决了立场问题,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也就会随之改变。中华文化滋养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虽然风雨坎坷,但文明积累,文化贡献,是世人皆知的。任何文化都有糟粕,任何文化都是在发展中渐次激浊扬清的。西方文化滋润下的大地,上世纪初,不是还出现了像希特勒这样反人类的魔头与诸多走卒吗?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不是还出现了“麦卡锡主义”式的法西斯暴虐,累计一千三百万公民,遭到精神与肉体的“忠诚”调查迫害吗?因此,任何文化,都不能说是人类的绝对范本,文化永远是在不同的山川风貌、不同的生命风尚中,各司其职、各张其旨、各美其美、包容互鉴的。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历史发展局限中的弊端与糟粕,中华文化也不例外,但不能因为有糟粕,我们就全然抹黑它的价值,自动放弃继承、演进、提升、创新的责任。总书记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萃取那些适合于当代、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精华,创造性地转化为文艺的内容表达,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魄的文艺作品。这是坚守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与必须之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形态,坚守自己的文化,就是坚守自己的人格尊严,坚持自己的生命主张。从本质上讲,也是在为人类文明贡献更加丰富多彩的生命样态。当然,坚持,坚守,不是固步自封,不是抱残守缺,不是自视甚高,不是武大郎开店,而是知己知彼,目光高远的欣赏、借鉴、吸纳与为我所用。总书记在讲话开篇,即如数家珍地涉猎了世界文学艺术的数十位大师巨匠以及他们的经典之作,用这种欣赏与赞叹的目光,开启一篇有关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坚守与创造的重大话题,其坐标之大,立意之高,胸襟之阔,目光之远,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个坐标上,谈中华文化的坚守与创新,无论对国人,还是对世界,都将更有说服力。因此,这篇讲话,是在开放格局下的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坚守宣言,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战略思考与发展构想,它的认识价值,将在中华民族的前进征程中进一步显示出来。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自己的审美风范,不妄自菲薄,不夜郎自大,不瞻前顾后,不随风飘摇,除自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外,创造、创新文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艰巨的任务。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他还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了铜臭气。其实我们民族精神领域所出现的一切症候,都与价值判断与审美判断有关,其根本还是文化价值立场问题。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这些老话题,其实就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立场,道是民族精神,是家国情怀,是价值谱系,是意义图腾,是须臾不能不遵循的历史经验与规律、常识。这些东西都被抽空了,文艺不走心,不化育,只好玩,只娱乐,只感官,只刺激,出现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自然就不奇怪了。总书记讲,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是坚守中华文化的根本保证。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其实就是坚守中华民族精彩的自己。坚守是继承,坚守更是创新、创造,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我们只有拿出新的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创造,才能持续印证这个民族文化的优秀与人的精神高度与深度,从而永保中华文明亘古不息的生命演进。
    人世间,唯有文化创造,最能证明一个民族的优秀程度,历史已经证明过,今天,我们仍在更加自信自觉地继续证明着。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