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知名戏曲导演谢平安10月25日凌晨因病去世。惊闻噩耗,天津京剧院全体演职员不胜悲痛,深表哀悼。自2000年起,谢平安曾先后为天津京剧院执导京剧《华子良》、《妈祖》、《护国将军》、《康熙大帝》。图为今年上半年《康熙大帝》彩排期间谢平安(右)与王平合影。本文其他配图为《康熙大帝》剧照。
崔 伟
历时两年、剧本修改12稿、舞台呈现3次大加工……10月24日晚,天津京剧院新编大型历史剧《康熙大帝》全新亮相天津滨湖剧院赢得观众满堂彩,也为下月即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精彩暖场。
《康熙大帝》依史写剧,讲述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收复台湾的一段故事,生动刻画了一代君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宁舍骨肉不舍寸土的家国情怀。该剧由知名编剧周长赋执笔,知名导演谢平安执导,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领衔主演。此外,梅花奖获得者吕洋,“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得主王嘉庆、闫虹羽、黄齐峰分别在剧中饰演主要角色。实力深厚的创作班底、强大的演出阵容保证了《康熙大帝》的精彩,充分展示了天津京剧院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排演帝王宫闱一直是京剧和戏曲艺术的强项。戏曲自古以来就承担着传播历史知识、弘扬民族道德、彰显人间是非的重要艺术作用。但近年来历史剧创作过分追求描写帝王权谋的阴鸷极端化和宫闱倾轧的惊心戏说体,似乎也影响到了戏曲历史剧的创作演出。有些历史题材戏曲作品以往追求的,如深沉磅礴的历史感,特别是体现出的正义性、时代性、思辨性等正能量,以及艺术表达的鲜活性、独特性也逐渐暗淡。天津京剧院历时两年多创作排演的《康熙大帝》,其传达的题材内蕴、塑造的生动舞台形象、讲述的戏曲特点,特别是带来的符合京剧欣赏规律的审美效果,让人获得一种欣赏新编京剧剧目难得的过瘾与满足。
尽管《康熙大帝》截取的只是收复台湾与平定边陲的故事,康熙以一国之君的责任与胸襟,体现出捍卫主权的坚强意志以及对和平团结的诚挚追求,但却在这并不复杂的情节中,浓重感人地刻画了他面对牺牲骨肉亲情换取收复台湾与维护民族安定的磅礴大义和情感痛苦,展示了一代帝王对民族和国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应该说,这部戏继承了许多传统优秀京剧历史和军事剧目的讲述经验,追求以京剧擅长的讲述角度和艺术铺排,力避玄虚、晦涩、概念、干瘪,既开掘出题材中最具历史感,同时又很具现实性的深刻内涵——国家的完整与民族的和谐,塑造了一位与以往舞台上少年康熙志得意满、暮年康熙心机重重的形象都不同,更加具有深沉宽广胸怀和宏图大志担当的康熙大帝。独特题材追求首先体现在其人物塑造上别开生面,剧中康熙不仅有着一代帝王的智勇,而且具有普通丈夫与父亲的柔情。作品把事件厚重的历史感与情感真实的故事性结合得紧密自然,在情势的严酷中写出了帝王的意志与担当,更在骨肉分别和生杀予夺的纠结下,展示了亲情的撕扯与踌躇,表现了他“强忍悲泪腹内吞”这在以往帝王剧中并不多见的常人之痛。因此,剧中所讲述的大势、传达的大义都奠定在了康熙非同一般的大情、大智、大勇、大悲等具有感动力量的丰富情感基础上,故事和人物更自然更感人至深,也为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情节的流畅鲜明、跌宕起伏是京剧《康熙大帝》又一显著特色,该剧很好地实现了题材迸射震撼力与戏剧讲述吸引力的有机统一。剧中无论情节发展的脉络轨迹,还是康熙与噶尔丹、淑妃、兰儿的人物关系,都紧紧围绕矛盾紧张点和情感爆发点来细腻生动地展开,赋予了历史事件可触可感的情感表达,也使人物在命运与抉择的危机情势中洞开内心,使精神的窗口变得自然而然,让观众能由情节的严峻洞悉到情感的鲜活,由最后的结果延伸到对戏剧动作与人物命运发展完整和感性的全程把握,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同喜同悲的效果。
《康熙大帝》由全国知名创作人员加盟。周长赋担任编剧,谢平安担任导演,续正泰、李凤阁携青年作曲祝福担任唱腔设计,王卫中担任舞美设计,周正平担任灯光设计,蓝玲携青年设计师赵佳担任服装、造型设计,该剧还特邀来自北京京剧院的张四全担任技术导演。天津京剧院的郭秉新、李英杰携青年演员程洪磊与其共同担任技术编导,施惠担任编舞。他们脱胎传统富有新意的创作让该剧呈现出独特的舞台风貌。
王平作为一位文武兼备的老生演员,所塑造的康熙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呈现出精美的艺术完整感,不仅为这部戏的成功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尤其是体现了他在若干年前创造《华子良》后艺术日臻成熟的新突破。无论是对人物的气质把握、内心体味、情感表达、悲情释放,还是形象塑造的表现力、吸引力,他的演绎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认知和感受京剧艺术与康熙大帝相得益彰、精彩感人的艺术之窗。在康熙的塑造上较之以往华子良等人物,更多了一份气质的威严与忧思的情态,特别是注重传达属于京剧和行当的独特形式美。王平塑造的康熙坚守京剧“四功五法”的法度,完全凭借唱、念、表演等京剧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但又把握住一切外在表演技法,紧紧围绕为人物性格的生动体现和内心情感浓烈抒发服务的创新准则,从而使传统、技巧都因为源于人物塑造而升华出更强烈的生命感与感染力、表现力。剧中,他的唱腔多取材于观众耳熟能详的传统旋律,但在情绪把握和声音造型中则又结合人物,在其本身的“谭(富英)派”“李(少春)派”基础上,化入“杨(宝森)派”“余(叔岩)派”的声腔特色与唱腔语汇,韵味也更加醇厚隽永,可谓把人物内心情感的传达与京剧欣赏的过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如,王平与吕洋扮演的淑妃在宫中关于是否嫁女的对唱,整个段落唱腔优美、情感真挚,康熙从[原板]起唱,节奏随着人物情绪交流而自然变化和递进,直至[反西皮二六]的伤感而出,层次感极强,将康熙与淑妃大义之下的亲情柔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传达了情节与情感中具有的戏剧性,在剧情基础上升华出更加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与完美的欣赏效果。此外,王平充分发挥自身文武老生的优势,还原了康熙作为“马上皇帝”的民族与年龄特点,气质充满朝气与英气,其中几段动作性很强的段落身手矫健,“翻身”“枪花儿”“出手儿”“亮相”,英姿勃勃,干净漂亮,而那段“耍辫”更是活用和继承了天津京剧院前辈在《火烧望海楼》中的绝活,也使这部戏为观众增添了更强的观赏性与兴奋点,强化了一些新编京剧中缺乏的可看性、技巧性。
京剧艺术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人才涌现,基础则是要有精彩的新剧目为青年新秀搭建展示平台。《康熙大帝》中青年演员吕洋、王嘉庆、闫虹羽、王志刚等,都很好地从人物出发,表演具有精彩的京剧本体魅力和浓郁的流派特点,使该剧在京剧艺术的完整性和纯粹性上体现了不俗的艺术实力,也让人看到了天津京剧院的未来与希望。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