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艺节”后,山东剧场发展有妙招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11-06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11月4日晚7点,秋冬之交的山东济南街头寒风瑟瑟,行人稀少,但在济南市中心的历山剧院,不少民众早早来到剧院,等候一部演艺“舶来品”——来自爱沙尼亚的ARSIS手摇铃室内乐合奏音乐会。演出中,市民尚立业小声告诉记者,这次他只花了100元就买了3张票,夫妇俩带孩子来感受异国风情。当晚,历山剧院持票进场观众近千人,上座率八成左右。这是历山剧院10月起推出的“世界艺术之窗”国外精品展演的小片段,也是山东省大部分剧场发展现状的缩影。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落幕至今,山东各地剧场根据自身特点,着力探索能发挥剧场优势的运营思路,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打造品牌,积累大量人气
历山剧院位于济南市繁华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十艺节”前,剧院门口用“门庭冷落车马稀”形容也不为过。“十艺节”筹备期间,历山剧院作为展演场地进行了整修改造,斥资上千万元。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历山剧院负责人于剑说:“有这么好的场地,不利用起来就是糟蹋东西。”“十艺节”闭幕后,经过一年时间运作,历山剧院陆续承接了“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经典剧目展演”“全省优秀小型戏剧新创作剧目展演”等演出,“周末相声俱乐部”“世界艺术之窗”等演出品牌在泉城更是家喻户晓。
与历山剧院境况相似的还有山东省会大剧院,这个坐落在济南西部新区、斥资20多亿元的建筑,起初并不被外界看好。“位置太偏,谁愿意去?”“建这么好,门票是不是很贵?”一年后,人们对剧院的质疑逐渐消解。尽管位置偏远的硬伤无法克服,但省会大剧院还是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13年11月正式运营至今,省会大剧院自办“2013大剧院开幕暨新春演出季”“2014大剧院首届艺术节”“2014大剧院暑期嘉年华系列演出”等活动,积累了大量人气。剧院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十艺节”闭幕后至今年10月31日,山东省会大剧院共举办各类演出活动241场次,包括合作运营演出165场、各类艺术推广普及活动26场。2013年10月以来,大剧院累计售出演出门票近12万张,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
票价优惠,百姓走进剧院
实行低票价、主打文化惠民,是山东省内“二线”剧场吸引观众的方法。“十艺节”筹办期间,山东建设或改造了52个演出场馆,总投资98.31亿元。除少部分在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外,大多数场馆在地级市或县级地区。本地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限,“十艺节”后怎么办?部分地区打出了文化惠民牌。
在泰安市,当地居民视泰安文化艺术中心为地标性建筑。文化艺术中心里的泰山大剧院,也成为泰安市民休闲娱乐、接待宾朋的新去处。剧院几乎每天都有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演出,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在登泰山之余前去参观。
“作为泰安市委、市政府投资打造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开发运营,就会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泰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刘康说,剧院投入使用时,当地政府部门对各地剧场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并最终决定打出惠民牌:由本土文化企业接管,排练驻场演出剧目,发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势,让寻常百姓能够走进大剧院享受高雅艺术。泰山大剧院的驻场演出如今涉及音乐剧和杂技剧,20元、50元的门票占70%。从去年8月至今年10月10日,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在泰山大剧院驻场演出超过200场,并推出教师、学生、出租车司机、导游等惠民演出专场,累计惠及民众6万多人次。
抱团取暖,加强项目合作
2013年国庆节前夕,山东剧场院线在济南揭牌。而在此前的2013年初,由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全省189家演出剧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成立的山东演艺联盟也正式成立。山东剧场院线成员单位、淄博剧院副经理张立新表达了自己对剧场抱团取暖的期许。他说,基层剧场有些还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没“资本”、没胆量独自引进剧目。“山东省内剧场联合在一起,联合引进剧目,甚至联合打造剧目,有利于充实基层剧场的演出内容。”
最近,于剑还在忙着参与制定《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倘若申请通过,该《标准》将成为全国首个剧场地方标准。于剑说,“十艺节”后,山东剧场迎来了发展繁荣的关键时期,破除思想障碍闯出去,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市场业态的培育,是今后山东各地剧场负责人应该关注的领域。
源自:中国文化报
11月4日晚7点,秋冬之交的山东济南街头寒风瑟瑟,行人稀少,但在济南市中心的历山剧院,不少民众早早来到剧院,等候一部演艺“舶来品”——来自爱沙尼亚的ARSIS手摇铃室内乐合奏音乐会。演出中,市民尚立业小声告诉记者,这次他只花了100元就买了3张票,夫妇俩带孩子来感受异国风情。当晚,历山剧院持票进场观众近千人,上座率八成左右。这是历山剧院10月起推出的“世界艺术之窗”国外精品展演的小片段,也是山东省大部分剧场发展现状的缩影。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落幕至今,山东各地剧场根据自身特点,着力探索能发挥剧场优势的运营思路,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打造品牌,积累大量人气
历山剧院位于济南市繁华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十艺节”前,剧院门口用“门庭冷落车马稀”形容也不为过。“十艺节”筹备期间,历山剧院作为展演场地进行了整修改造,斥资上千万元。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历山剧院负责人于剑说:“有这么好的场地,不利用起来就是糟蹋东西。”“十艺节”闭幕后,经过一年时间运作,历山剧院陆续承接了“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110周年经典剧目展演”“全省优秀小型戏剧新创作剧目展演”等演出,“周末相声俱乐部”“世界艺术之窗”等演出品牌在泉城更是家喻户晓。
与历山剧院境况相似的还有山东省会大剧院,这个坐落在济南西部新区、斥资20多亿元的建筑,起初并不被外界看好。“位置太偏,谁愿意去?”“建这么好,门票是不是很贵?”一年后,人们对剧院的质疑逐渐消解。尽管位置偏远的硬伤无法克服,但省会大剧院还是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13年11月正式运营至今,省会大剧院自办“2013大剧院开幕暨新春演出季”“2014大剧院首届艺术节”“2014大剧院暑期嘉年华系列演出”等活动,积累了大量人气。剧院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十艺节”闭幕后至今年10月31日,山东省会大剧院共举办各类演出活动241场次,包括合作运营演出165场、各类艺术推广普及活动26场。2013年10月以来,大剧院累计售出演出门票近12万张,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
票价优惠,百姓走进剧院
实行低票价、主打文化惠民,是山东省内“二线”剧场吸引观众的方法。“十艺节”筹办期间,山东建设或改造了52个演出场馆,总投资98.31亿元。除少部分在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外,大多数场馆在地级市或县级地区。本地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限,“十艺节”后怎么办?部分地区打出了文化惠民牌。
在泰安市,当地居民视泰安文化艺术中心为地标性建筑。文化艺术中心里的泰山大剧院,也成为泰安市民休闲娱乐、接待宾朋的新去处。剧院几乎每天都有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演出,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在登泰山之余前去参观。
“作为泰安市委、市政府投资打造的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和市场开发运营,就会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泰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刘康说,剧院投入使用时,当地政府部门对各地剧场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并最终决定打出惠民牌:由本土文化企业接管,排练驻场演出剧目,发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势,让寻常百姓能够走进大剧院享受高雅艺术。泰山大剧院的驻场演出如今涉及音乐剧和杂技剧,20元、50元的门票占70%。从去年8月至今年10月10日,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在泰山大剧院驻场演出超过200场,并推出教师、学生、出租车司机、导游等惠民演出专场,累计惠及民众6万多人次。
抱团取暖,加强项目合作
2013年国庆节前夕,山东剧场院线在济南揭牌。而在此前的2013年初,由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全省189家演出剧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成立的山东演艺联盟也正式成立。山东剧场院线成员单位、淄博剧院副经理张立新表达了自己对剧场抱团取暖的期许。他说,基层剧场有些还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没“资本”、没胆量独自引进剧目。“山东省内剧场联合在一起,联合引进剧目,甚至联合打造剧目,有利于充实基层剧场的演出内容。”
最近,于剑还在忙着参与制定《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倘若申请通过,该《标准》将成为全国首个剧场地方标准。于剑说,“十艺节”后,山东剧场迎来了发展繁荣的关键时期,破除思想障碍闯出去,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市场业态的培育,是今后山东各地剧场负责人应该关注的领域。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