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戏曲表演人才培养现状实录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12-10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身段课堂教学
吴晓华 刘坚平在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湖南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湖南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虽可圈可点,但仍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需高度关注。基于此,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组织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他们结合多年从事戏曲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对拓展戏曲办学思路、提高戏曲教育质量、加强新时期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等,均有积极的建议与对策。近日,笔者专访了牵头进行调查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鲁雁飞,共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
两种培养模式结合
鲁雁飞说,当前,承担湖南省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高校只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为湖南戏曲学校,办学63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戏曲表演人才,先后有张也、瞿颖等人,从学院戏剧专业毕业后走向全国。湖南专业艺术院团的绝大部分演员、演奏员和业务骨干毕业于该校。学院戏剧系戏曲表演专业现有学生239人,正式在编教职工中湘剧表演5人,花鼓戏表演5人,器乐表演5人,其他2/3为外聘教师和外请代课老师。有梅花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各1人,全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表演招生注册情况,近5年来每年近100人,这几年略有减少。此外衡阳艺校现有一个花鼓专业,有学生23人;原邵阳艺校现有戏曲专业学生47人;原郴州艺校开设了一个湘昆班,学生24人。
培养模式方面,鲁雁飞说,戏曲专业的培养模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自主招生、自主培养的常态模式。一种是委托培养模式。湘剧和花鼓戏是湖南的代表性戏曲剧种,一直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办学的主专业,基本为常态培养,每年都招一批新生。其他17个地方戏,主要是根据文化部门的需求代为培养。如原邵阳艺校的武冈丝弦专业是与武冈市文广新局联合办学,定向委托培养。衡阳艺校花鼓戏专业是为衡阳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定向委托培养。原郴州艺校的湘昆班是为湖南昆剧院定向委托培养。2011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表演专业实施自主单招,3年面向剧团招收全日制脱产学生70余人,学制2年。
常态培养模式,尤其是委托培养和进修班模式把湖南院团的需求和院校的办学宗旨结合起来,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为湖南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临问题颇多
鲁雁飞说,调研中,大家反映当前戏曲人才培养存在政府对戏曲教育支持还不到位、办学空间萎缩、教育成本高、生源数量与质量下降、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就业结构性失衡等突出问题。
政策支持不到位。一是顶层设计尚不到位。大家普遍认为,湖南对戏曲教育的发展与扶持,缺少全方位调研与思考,缺乏系统思维。二是办学投入不足。原湖南的几所艺术院校,因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空间狭小,办学条件简陋,实习实训设施与设备陈旧。全国有十来个省份实施戏剧生免学费政策,并建立了专门的奖励基金,以吸引优质生源,但湖南这一方面至今还没有动静。三是政策设计有漏洞。一方面,现行的国家中职助学金资助政策规定资助时间只有两年(主要针对3年制中专而言),没有考虑到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和学制的特殊性(至少5年);另一方面,国家对中职生的免学费政策明确将艺术类表演专业(含戏曲)排除在外,地方财政对戏曲专业没有足额配套到位。
办学空间萎缩。一是原有的4所戏曲学校50%经演变、合并而消失。湖南省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长沙、衡阳、邵阳、常德设立了专门的戏曲学校4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加上戏曲专业的特点限制,以及其他文化元素的冲击,后纷纷更名为艺术学校,戏曲萎缩成为专业科;本世纪初,文化部门管理的艺术中专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扶持与推广,最终走向并校之路。常德艺校(原常德戏曲学校)2003年并入湖南文理学院音乐系,戏曲专业彻底消亡。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当务之急,并校之路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邵阳艺校2012年脱离市文化局管辖,与当地几所职校合并,归属市教育局管理。郴州艺校2013年与当地几所职校合并为湘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归属文化行业管理的仅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衡阳艺校。二是缺失本科层次的戏曲教育。湖南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独立设置本科艺术学院的省份之一,造成了高精尖艺术人才培养的断层,这与湖南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不相称。
培养成本高。多年来,戏剧办学主要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地方剧种,社会效益好,却无办学利润和经济效益。就学生而言,学费一年5000元至7500元,加上生活费等一年要1.5万元至2万元,家庭的付出也较大。
招生困难。戏曲专业无法像过去一样挑学生,因为报名的人数往往不及招生计划的零头,现有的一些学生甚至是其他专业挑剩的。10年前,戏剧表演招生是“花中选花”,现在是“雾里看草”,有时是求人入校。真正热爱戏曲、音乐剧艺术并有所追求的不到总数的1/4。
师资青黄不接。作为培养戏剧人才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随着一批老艺术家的先后离世,出现了教师行当不齐、年龄偏大甚至奇缺的现象。年轻教师缺乏舞台表演经验。教学活动中起中坚力量作用的教师奇缺,带来师资结构上的不合理。
就业结构性失衡。一是国有院团就业岗位饱和,戏曲表演团体是戏曲专业主要的用人单位,也是戏曲艺术人才的主要市场。目前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一名戏曲演员从入行到登台需要近10年的培养,且训练辛苦,花费高,可收入远比不上短期训练的通俗演艺员的报酬,这使得戏曲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国有剧团就业。二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素质艺术人才引进困难。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因前途的不确定性与社会地位的不高而放弃。
政府须加大扶持力度
目前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前景存在不少危机,这些危机环环相扣,互为因果。鲁雁飞说,经过调研,课题组认为:
一是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戏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改变目前不景气的状况,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建议湖南要制定好“一纲要”,实施好“两政策”。按照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今年在启动实施的80多项改革任务中,要求制定《全国中长期戏曲教育发展纲要(2015-2025)》,大力发展戏曲教育。湖南要在全国的基础上,调研并启动制定《湖南中长期戏曲教育发展纲要(2015-2025)》,做好顶层设计。实施“两扶持”:一是由省政府尽快出台地方戏曲学生学费减免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设立地方戏曲学生培养专项基金。二是培养戏曲人才的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要优先支持、特殊扶持。当前是着力解决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搬迁扩建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目前一期工程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
二是完善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格局。当前湖南戏曲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实施“221”工程,即抓好两大基础工程,做强两所艺术中专,筹建一所艺术本科,完善人才培养格局。
实施两大基础工程,拓展艺术教育空间,培育生源市场,建立正规的戏曲教育启蒙机构。在中小学开展戏曲进课堂活动。借鉴教育部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的经验, 建议在一至九年级学生中学唱20首湖南戏曲经典唱段,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对于戏曲艺术的感情。
做强两所艺校,充分发挥艺术中专的专业强项、专业特色。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在确保衡阳艺校单列,不被吞并的前提下加强扶持力度,做强戏曲表演专业。同时要建设好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附属学校——湖南省艺术学校。湖南省艺术学校规模控制在1500人左右,其中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在稳定现有200人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每年适度扩大招生。
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基础,做好湖南艺术学院筹建工作,培养高精尖戏曲艺术人才。
三是提高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质量。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校团合作、资源共享,是提高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湖南有19个剧种,国有院团90多个,校团一起磋商,根据每个用人单位所需确定招生名额与行当,有效解决好有些学生一毕业去从事非学专业的问题。此外,艺术院校要更关注民间剧团的发展,通过在职进修、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委培等途径,帮助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