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舞》舞起狂澜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1-23   
    本报记者  苏丹丹
    1月30日,《大河之舞》将结束在香港的演出,这意味着其在中国的巡演也将告一段落。自2014年11月3日在广东惠州拉开演出序幕,《大河之舞》此轮在中国的巡演历时近3个月,历经24个城市,所到之处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大河之舞》诞生20周年来第7次来华演出。此次演出规模之大,观众反响之热烈均超过以往,这也让《大河之舞》再次成为演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作为一部来自爱尔兰的传统民族舞剧,《大河之舞》是如何将踢踏舞带向世界,创造票房奇迹的?它为何能够常演常新、经久不衰?它给国内剧目的创排和推广带来了哪些启示?
    十年七度来华
    1994年,在欧洲电视歌唱比赛中,一段时长7分钟、由舞蹈演员麦克·弗莱利自编自导并领衔主演的踢踏舞表演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随后,麦克联合百老汇制作人莫亚·多赫蒂、作曲家比尔·惠南、导演约翰·麦根对这段表演进行充实完善,并最终形成一个时长约两个小时的剧场秀,内容除踢踏舞之外,还融合了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舞、俄罗斯的芭蕾舞以及美国纽约风格的爵士踢踏舞等,这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大河之舞》。
    2003年,随爱尔兰总统访华,《大河之舞》首次亮相中国,在人民大会堂连演8场,场场爆满。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大河之舞》作为“相约北京·2008奥运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再度来华,在国家大剧院连演5场。2009年至2013年间,又四度到中国巡演,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据了解,《大河之舞》诞生20年来,内容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而此次在中国演出,主创人员特意加入了不少新鲜内容,如首次增加了女子群舞片段,作为对都柏林母亲河的致敬,这段女子群舞可以和上半场经典片段“雷电之舞”相提并论,并形成完美呼应。之前反响热烈的“俄罗斯片段”也重新归来,其中的男女双人大回旋、四人飞旋让观众大呼过瘾。虽然近些年《大河之舞》频繁在国内演出,但是观众观看的热情并没有减少,在各地演出时,一票难求的情况时常出现,有媒体甚至用“凡经一城,必倾一城”来形容它的巡演盛况。
    “《大河之舞》在中国演了十年,极具票房号召力,有无数粉丝,吸引了百万人观看,这其中有多重因素。”《大河之舞》的引进方——九维文化负责人张力刚表示:“这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赶上了国内演出市场的复苏,这里面更有种骨子里相通的东西,我们本来就是一个习惯于用舞蹈、节奏与音乐来传递情感、追求爱情、歌颂生活的民族。《大河之舞》唤起的正是沉淀在我们骨血里的这些潇洒、随意、活力与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观众和《大河之舞》彼此‘两情相悦’的一个原因。”
    巡演品质不打折扣
    有观众看过《大河之舞》后表示,这部舞剧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正是这样的一部剧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据统计,《大河之舞》在全球演出已经超过1.4万场,平均每天就有两场演出。全球超过2500万名观众看过现场演出。DVD销量超过1100万张。巡回演出历程超过56.3万英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往返距离。
    取得如此骄人的票房成绩与主创人员对演出品质的把控分不开。据主办方透露,为了保证完美的演出效果,舞团花重金从爱尔兰千里迢迢运来特制地板,最底下是一层钢板,中间是塑胶地板,最上一层是特制木板,这样既能支撑舞者飞速跳动的双足,使地面产生高热,还能保证舞者在上面弹跳不发生危险,当然也能使音效达到最佳。同时,舞团运用了世界先进的灯光舞美技术,每个演员的头饰上都安装了微型传感器,电脑会根据它发出的信号来自动追光,保证演员始终处于聚光灯下,让观众能完整地欣赏到演员的表演细节。另外,《大河之舞》所有舞者的舞鞋都经过特别设计,鞋后跟都安装有微型麦克风,把本来就有金属质感的踢踏声再放大,让舞步声音更加铿锵有力。
    除了硬件设施之外,《大河之舞》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据了解,从1995年成军至今,《大河之舞》已经累计聘用过1800名爱尔兰舞蹈演员,所有这些演员的排练时间,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7万年,而这些演员在舞台上已经跳坏了1.5万双舞鞋,穿坏了超过1.2万套演出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演员们可以在一场演出中变换上千种踢踏舞的舞姿,最高踢踏频率达到每秒钟32下。踢踏舞是一种非常消耗体力的舞蹈,每场演出结束,演员平均每人要消耗两公斤体重。莫亚·多赫蒂表示,如果让这些演员参加马拉松比赛,很多人都能拿奖牌,因为他们其实更适合从事赛跑运动。
    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经典
    《大河之舞》一演就是20年,从当初的受人诟病到成为了爱尔兰民族文化的代表。“我们希望《大河之舞》能够不断更新自己,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经典剧目。同样我们也希望未来国内也能出现属于自己的经典演出,不仅在国内市场受欢迎,也能像《大河之舞》、《猫》、《妈妈咪呀!》这样的剧目一样,成为世界经典,让演出真正成为中国文化输出、价值观输出的一部分。”张力刚说。
    当然,这样的目标并不好实现。目前,国内每年涌现出来的剧目很多,但是能经受得住市场考验的剧目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演出十年以上了。在张力刚看来,这不仅需要创作人员不断学习和积累,还需要中国观众的品位和观赏习惯的培养。为什么国外有那么多剧院屹立不倒,涌现出那么多经典剧目?因为他们有非常稳定而庞大的观众群体,这些观众有固定的观赏习惯来支持这些剧院和剧目。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观众基数非常大,中国的剧院演出要是能够真正走向成熟,那前途不可限量。”张力刚介绍,除了《大河之舞》,九维文化还将引进更多经典的国外演出,比如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芝加哥》、西班牙顶级多媒体弗拉门戈舞剧《堂吉诃德》、法国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等。“通过这样的一些演出,我们希望能够推动国际文化的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的演出经验,培育我们的观众。希望中国的剧院演出也能诞生出白金销量的唱片、风靡时代的歌曲与唱段。”张力刚表示。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