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演艺集团改革创新繁荣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1-27   

京剧《镜海魂》

话剧《枫树林》

昆剧《桃花扇》

音乐剧《锦绣过云楼》

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

歌剧《运之河》

锡剧《草命天子》

    王  炜  张  波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一直是文化体制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党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力指引下,江苏省演艺集团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把握时代前进脉搏,以改革求活力,以创新谋发展,以品牌创效益,不做市场的奴隶,努力在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出人出戏出效益,集团的创新能力、营销能力、运作能力和知识产权经营能力不断增强,10多年的坚持不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为文化体制改革、文艺院团改革探索了一条攻坚克难的改革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江苏省演艺集团以改革为动力,以“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在共筑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实现演艺集团的新发展”为工作目标,着力在文艺创作、文艺传播、文艺惠民和品牌建设上推陈出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年推出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音乐剧《锦绣过云楼》、京剧《镜海魂》等新创剧目14台,完成演出场次5767场,观众总人数达138.4万,实现对外文化艺术交流项目29个,创作、演出、改革、发展呈现乘势而上、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勇当院团改革先行军
    成立于2001年9月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是全国第一个演艺集团,目前有11个艺术表演院团,涵盖12个艺术种类,1个舞美中心,3所剧场及多家全资、控股、参股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文艺团体。江苏省演艺集团是全国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探路者。2001年,江苏省将所有省属艺术院团——歌剧舞剧院、京剧院、昆剧院、锡剧团、扬剧团和人民艺术剧院、人民剧场、江苏省演出公司、江苏文化音像出版社等单位进行整合,成立了江苏省演艺集团,从而实现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艺表演团体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集团成立后,将原先各实体的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演出营销权和行政、后勤管理权等,统一由总部进行调度,院团长负责艺术生产、演出队伍管理及演员的工资分配。在用人上,集团设立艺术表演、创作、管理三大类12种岗位,择优上岗,并实行5%的末位淘汰。工资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在艺术生产机制上,将原来以获奖为参照的状况,改为以市场与获奖有机结合为参照。集团化的改革扭转了艺术表演团体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思想,使演职员工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改革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2004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江苏省演艺集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演艺集团全员转企改制,实现了“事转企”的历史性跨越。走出这一步,大家很清楚改革已没有退路,虽然前面的路会是什么样当时还不很明了,但转企改制后,一方面,政府在指导、促进演艺集团发展上的支持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政府采购、奖励、演出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从“养人”为主转变为支持艺术创作、生产、演出为主,鼓励各院团创新剧目,鼓励他们多下基层演出,多代表江苏参加国内外的重要演出活动;另一方面,江苏省演艺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吸纳省内外社会资本,组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大家已经不再争论要不要改革的问题了,过去那种不演还能活、一演反倒不能活的怪事不存在了,每个人都看到了:只要多演出就能出效益,大家都想方设法搞好艺术生产,出好戏、出人才、多演出、找市场,这就是新体制带来的最大改变。” 演艺集团领导对改革破解机制难题、催生艺术生产力、激发出演职员工饱满高涨的热情颇感欣喜。
    “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哪里有观众便到哪里去”成了集团各艺术院团自觉的工作指南。通过这次改革,江苏省演艺集团逐步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强大艺术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文化产品开发能力、艺术人才培养能力、文化市场开拓能力的市场主体。
    出人出戏出效益
    10多年来,江苏省演艺集团以改革为动力,以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通过资源大整合、结构深调整,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演艺类文化集团,取得了收入翻番、效益翻番、资本翻番“3个翻番”的显著成绩。2009年,集团经营收入率先在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中实现“破亿”的目标。经营收入、演职员工人均收入是改革前的数倍之多。2009年以来,演出场次一直保持在每年5000场以上。
    在演艺集团院落的显著位置,“南郭先生怕竞争”的标语格外抢眼。变“养人”为“养事业”、变人才“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变“舞台经营”为“经营舞台”,一整套创新改革机制让演艺集团激发出旺盛的文化生产力。集团四度蝉联“全国文化企业30强”,五度荣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还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江苏省演艺集团自成立以来,运用全新的模式和艺术生产理念,先后排演了一系列优秀剧节目,获得数百项国际及国内奖项。京剧《飘逸的红纱巾》、昆剧《1699·桃花扇》、江苏民间歌舞《好一朵茉莉花》、扬剧《王昭君》、锡剧《珍珠塔》、话剧《世纪彩虹》、评弹《唐宋古韵忆江南》、话剧《枫树林》、歌剧《运之河》等剧节目在国家级评比中名列前茅。其中,昆剧《1699·桃花扇》根据市场要求,打造了10个风格各异的版本,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特别奖;京剧《飘逸的红纱巾》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中国京剧节现代戏金奖榜首和文华优秀剧目奖;话剧《枫树林》荣获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大奖; 歌剧《运之河》荣获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爱之旅合唱团荣获全国合唱比赛银奖和国际性合唱艺术节6项金奖等奖项。
    近年来,江苏省演艺集团不断开拓进取,推动跨地区、跨领域合作,创排了昆剧《南柯梦》、音乐剧《锦绣过云楼》、京剧《镜海魂》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集团拥有数十位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艺术家。
    演出是剧团立身之本
    近年来,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一直将打造提升优秀传统精品剧目和新创剧目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上半年,剧团复排了优秀传统锡剧《八珍汤》、《状元情殇》等几台经典剧目和经典折子戏。这些剧目的主演和乐队主奏大多由青年演职员担纲,获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经典折子戏专场自2014年4月在江南剧院公演后,又被邀请去南京博物院进行多场演出。下半年,锡剧团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在全体主创人员近一个半月的不懈努力下,创作排练了一台反映当代苏南新农村建设的现代锡剧《玫瑰村》,并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的展演,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得到了广大戏迷朋友的广泛赞誉。锡剧团注重剧场展演和基层巡回演出两手抓,积极开拓演出市场,将优秀的剧目带给更多的观众,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2014年,上海、盐城、靖江、张家港、常州、宜兴、江阴、扬中、镇江等多个城市及乡镇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全年共计完成演出180场,自营演出创收1100万元,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超千万”戏曲艺术院团。在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取得了“名利双收”。
    2014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演出市场火爆,多姿多彩。剧院兰苑剧场周末昆剧演出一直都保持着非常高的上座率;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口碑,该院再次成为唯一在苏州周庄古戏台演出昆剧的专业院团;无锡万和公益剧场的昆曲折子戏演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昆曲爱好者。在集团2014春之演出季的昆曲系列演出中,昆剧院连演了《兰蕙芳菲》、精华版《牡丹亭》、《1699·桃花扇》三出大戏,连续4天的演出为昆迷们带来了一场昆剧的饕餮盛宴,展示了该院老、中、青三代演员的实力,同时也带来了不俗的票房。4月至6月,该院第四次与昆山市联合开展“昆曲回故乡——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的活动,陆续派出数十位昆曲表演艺术家,走进昆山64所学校、26个社区和8家企业,进行了总计100场的昆曲传统折子戏演出和赏析。4月中旬,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了“春风上巳天——江苏省演艺集团2014北大演出季”,包括《南昆风度——昆曲名段欣赏会》、经典折子戏专场、精华版《牡丹亭》等演出及一系列相关艺术活动,受到广泛赞誉。同时,该院还组织开展了赴俄罗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15个项目,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演出是剧团立身之本,出精品、出人才、演好戏,剧团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朱昌耀说,“作为国有艺术院团,我们要多演出,要让老百姓看到好戏。我们首先强调的是社会效益,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2014年,江苏省演艺集团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守正出新,观照现实,注重原创,创作中突出现实题材、地域题材、历史题材和民生题材。
    原创歌剧《运之河》实现江苏歌剧15年来零的突破,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囊括7项大奖,参加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音乐剧《锦绣过云楼》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京剧《镜海魂》成为江苏省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两地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入选第七届中国京剧节,并参加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系列活动。锡剧《玫瑰村》、扬剧《绣球缘》等新创剧目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紧密结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主题,创排话剧《二月兰》、大型交响音乐会《永不忘却》,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集团的艺术院团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注重公益性和艺术的传承,全年在县及县以下基层演出2774场,坚持“高雅艺术进校园”,坚持普及地方戏曲,锡剧、扬剧、昆剧等艺术门类的兴趣班扩大升级,真正让基层的百姓群众感受艺术的魅力。
    承前启后 再创辉煌
    江苏省演艺集团的改革路,是一条不断探索、充满艰辛之路。回首10多年来,集团的剧团都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如何探索、创新,的确是一个难题。首先是观念,要改变以往院团领导“拍脑袋定高低”的老办法,要打破“大锅饭”的思想,要让大家都能认同,必须科学管理、制度管理。艺术院团人才荟萃,演员与演员之间的艺术水平要区别高低、剧种与剧种之间的不同要区别平衡,于是,量化考核、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内部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相继推出,体制机制创新、艺术理念创新、管理服务创新都必须跟上,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家逐步看到了成效。朱昌耀不无感慨地说:“剧团是最不好带的一支队伍,你不把这些东西理顺,工作就很难推进。”院团要保证出好戏,必须加强艺术生产规划,多演出才能占领市场,扩大影响。为此,集团很早就打造了惠民“演出季”和“苏演院线”,实现了演出的常态化,有计划地安排演艺集团各艺术品种的演出,给演员搭建了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也让老百姓可以集中看到好的艺术作品。“作为艺术院团,这个剧团能不能演出,能不能留住人才,演得好不好,有没有好戏,有没有市场,这些都可以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江苏省演艺集团自改革以来,激发了院团的活力,提升了院团竞争力,院团的实力也大幅增强,各院团演出场次不断增加,演职员工收入不断增加,出人、出戏、出效益,艺术品种、艺术人才队伍、各门类艺术水平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这就是改革的成果。
    作为国内最早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最早尝试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演艺团体之一,江苏省演艺集团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的同时,也有着自己更高的目标。谈到集团的未来,朱昌耀满怀信心地说:“演艺产业链的拓展对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要做强做优演艺主业,强化品牌建设,加强与有关社会力量的合作,从演艺主业拓展到资产、资本运营领域,这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江苏省演艺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柯军表示,江苏演艺人要能不断清醒地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把“真善美”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创排精品剧目,提升品牌效应,传播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狠抓艺术创作生产和艺术队伍建设,既要有放飞梦想的翅膀,又要脚踏实地,深接地气,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