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专业文化人才登舞台”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1-30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学生在进行演出排练。  苏 锐 摄

    王松松
    新常态下,齐鲁文化的复苏和强势崛起成为一种必然,而这种崛起亟须专业文化人才做后盾。如何让真正优秀的专业文化人才登上文化舞台成为不少委员关注的焦点。1月27日,出席山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文艺界委员就专业文化人才的调入考核机制进行了热烈讨论。
    人才调入机制亟须修改  
    “考上来的是‘一根筋儿’,真正有才能的人被卡在门外,文艺专业人才的调入考核机制是出了问题的。”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委员直接抛出问题,我们招考了这么多“纸上谈兵的专家”干什么?张炜曾数次参与文化单位的招考工作,“考试成了那些背书人的战场,他们中的一大部分缺乏生活历练。”
    日照市文化馆就曾因招考的问题“拂过人社局的面子”。“人社局规定先进行基础能力的笔试,但我们坚持要先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在日照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林玉营委员看来,文化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人才的考核首先要看专业,“专业不过关,招进来干什么?”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华新委员表示,这确实是个问题,“能来学院教书的最基本的就是博士,他们理论能力很强,但动手能力不强,有的老师整个学期下来,都不敢在学生面前作画。”
    “有一批好的舞蹈演员从四五岁就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写论文、背书的能力难免会落后些,在参加院团招考笔试的时候,这些孩子有可能直接被刷掉了。”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李建国委员看过不少类似的例子,“但没办法,这是硬框框。”
    “文学人才只有经历过世事磨难,真心感触过生活才能成为大家,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人才。”张炜委员表示。
    引入更要养“活”人才  
    “专业人才引进来,如何去重视和保护,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演员吕凤琴委员身边有不少从小开始学戏的演员,他们经过40多年的心血汗水,逐渐成为名角,但50岁就退休了,“退休后,她们心散了,也就不怎么来单位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就这样流失掉了。”
    在山东某地市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有一名从小学唱豫剧并曾获过梅花奖的优秀演员因年龄问题被“提前退休”,面对采访曾一度哽咽,“我熬了这么多年,正是拿名次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我不想离开这个舞台,但我没有办法。”即便这样,她仍然坚持参加完“十艺节”,“虽然已经退休,但毕竟是我没退休之前就在排的戏,更关键的是,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登台了。”
    “不少专业演员论文能力不行,评职称的时候也就上不去,待遇也就没法提高。”吕凤琴无奈地说。
    在李建国带的学生中,很多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就进入院团,但他们的生活状态“很惨”,“有编制的好点的每月2000多元的基本工资,没有编制的只有一千七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专业能力不是那么强的学生,被上海迪士尼游乐园签走,“他们演一些简单的旅游情景剧,每个月的工资却有七八千元。”
    建立人才引用和保护制度
    新常态下,改革可以为发展释放出更多的活力。不少委员纷纷建议,从专业艺术人员调入引进上,要革新招考机制,专业技能考核先行。
    “博物馆的工作专业性很强,对引进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先进行职业技能考核的做法能很大程度上节约人才培养成本。”山东博物馆副馆长杨波委员表示。
    著名五音戏演员“鲜樱桃”邓洪山曾为五音戏的发展和传承做出突出的贡献。“我们可以考虑为他建一个纪念馆,规模不用很大,但可以让喜欢地方戏尤其是从事五音戏演唱的人去瞻仰。这种纪念一代代传下去,就能形成一种精神。”吕凤琴委员建议,对专业文化人才的保护和重视,可以引导整个行业的风气和发展。
    “对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制定相对完善的运行制度,设立专业文化人才培养基金。”山东长城梅地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百忠委员认为,只有从人才的引进、使用和保护方面做一个长期的规划,才能真正让文化专业人才从台下走到台上。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