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倪茂才
本报驻吉林记者 常雅维
倪茂才 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兼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贴享受者,梅花奖获得者,上海白玉兰“主角榜首”奖获得者。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研究生班京剧研究生,目前是活跃在中国京剧舞台的唯一高派传人,少年开始师承李和曾、宋宝罗、徐保忠等高派艺术大师,其经典剧目《逍遥津》、《孙安动本》、《黄粱梦》、《乌纱记》等,作为中国著名戏剧家、艺术家被编入《中国戏剧大辞典》等多部辞书。
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创排的大型原创现代京剧《杨靖宇》,仅用33天的时间就搬上了舞台,并且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文化部艺术司组织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可谓一部新时代的精品力作。近日,记者就院团建设等相关问题对倪茂才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您谈一下排演和创作《杨靖宇》这部原创现代京剧的情况。
倪茂才:为了能够赶上中国京剧艺术节,全团所有人放弃了休假,加班加点赶排,在剧本创作完成后,仅用了33天的时间就将《杨靖宇》这部戏搬上了舞台。导演徐培成曾送给我一幅字:“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这正是我们排演这部戏的艰辛写照。为了快上戏,我向朋友借了10万元,徐培成垫付了20万元,全剧组咬着牙将《杨靖宇》排了下来。在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期间,很多专家都说《杨靖宇》的创排创造了奇迹,这对于我们整个戏曲剧院来说是极大的激励。
我们准备将《杨靖宇》这部戏打造成一部时代精品,并于今年启动全国巡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不断提升吉林戏曲的整体水平。
记者:您是国内京剧界唯一活跃在舞台上的高派传人,在继承高派艺术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倪茂才:高派人才在全国十分稀缺,作为高派的传人,我有传承、发展高派艺术的责任,吉林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每年都下拨专款用以恢复、整理一些高派剧目,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四郎探母》。高派的唱法与其他唱法有很大区别,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曾经跟高庆奎学过艺的人和听过高庆奎演唱的人,但这些老先生年事已高,抢救的时间很紧迫,需要我们加快脚步。
记者:目前,吉林省戏曲剧院是一院三团,有京剧、吉剧和民间戏曲,那么在内部管理机制上如何把握呢?
倪茂才:要让一个院团能够健康成长,首先要去掉团队里容易出现的拉帮结派的弊病,这是毁坏一个优秀团体的毒瘤,无论主演还是配角都应该站在同等的位置上,相互尊敬,重点培养,在管理、组织、待遇等各方面做好统筹,让大家得到应有的保障,大家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对于戏剧工作者而言,无论是京剧还是地方戏要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坚守在国有院团,待遇、工资都很低,在这里我要为他们的辛勤付出道一声感谢。他们太不容易了,现在很多民间小调都已失传,我们还要从基层院团不断挖掘。戏曲演员大多是很小入行,保护好他们的职业荣耀感、自豪感,呵护他们的艺术追求,与他们一同坚守传统文化阵地,我们全团领导班子正在共同努力。
记者: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人才建设,吉林省戏曲剧院是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
倪茂才:近年来,我们从全国各大院校引进了一批优秀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院内各团都加强了管理机制,为新人提供更多舞台空间,同时坚持“请进来”的培养方案,通过邀请全国的专家前来授课,让更多戏剧人才同时受益。
由于现代剧目声、光、电的使用,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虽然剧院引进了部分人才,但是压力仍然很大,今年吉林省艺术学院成立了戏曲专业的本科班,正在进行全国招生,我一直呼吁还要设立中专班,扩展人才培养的范围,我们的观点是输血没有造血好。同时,我们还在全省范围内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人才。前不久,我们发现吉林省的白山和延边地区学习京剧的孩子很多,马上采取扶持政策,从娃娃抓起储备人才。我们还开办了戏剧公益课堂,教孩子们学唱京剧、吉剧,不仅让很多孩子培养了对戏剧的热爱,还让孩子从根本上认同传统文化,让这些孩子成为戏剧的爱好者、欣赏者、传唱者,承担起传承戏剧的任务。
记者:吉林省戏曲剧院目前的剧场管理情况如何?下一步打算怎样搞活戏剧舞台?
倪茂才:目前,吉林省戏曲剧院有长春大戏楼、大众剧场、桃李梅大剧院3个剧场。我们制定了具体演出方案,大众剧场要实行“每月一星”计划,按顺序请进中国戏剧以及地方戏的专家进行指导性展演,以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吉剧团的班底为基础,让全国各个剧种的专家和吉林优秀演员配合,提高演员的水平;长春大戏楼每周六都举行惠民演出,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桃李梅大剧院除了公益演出外,要广泛与民间团体合作,促进彼此在机制、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提高。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