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稀有剧种剧团的艺术跋涉之路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2-11
记石门荆河戏剧团
《錞于乐舞》参加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王佳韵“老百姓的欢笑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湖南石门荆河戏剧团团长王祚兴激动地表示。眼看着临近春节,许多劳作一年的农民工都踏上了返乡之路。在湖南石门县,作为全县唯一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石门荆河戏剧团的演职人员个个坚守岗位,紧张排练,他们新近创作的小品剧《文明始于脚下》,将在新年送戏下乡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历史悠久、剧目丰富的荆河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仅有澧县、石门保留荆河戏剧团建制。石门荆河戏剧团成立于1955年。1965年,石门荆河戏剧团老艺人王觉彩等演出的传统剧目荆河戏高腔《祭头巾》参加湖南省专业剧团会演,获湖南省优秀节目奖,剧团还先后创排新编历史剧《龙舟会》,现代戏《柳翠娘》、《元宝案》、《红烛情》等大型剧目。
近年来,该剧团为适应观众的需求,在保障荆河戏传承的前提下开拓创新,结合土家族民俗、古代錞于乐舞、南路吹打乐等地方特色元素,精心创作出了许多优秀新作,为老百姓送去欢笑。
《錞于乐舞》是由石门荆河戏剧团编演的一场原生态歌舞剧。錞于是古代一种铜制乐器,2009年,石门县文联与国内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套符合音高要求、能够用于演奏的仿古编錞,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錞于乐舞》以仿古乐器和土家族歌舞配合,在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表演,获得了“太阳神鸟”银奖。
2014年7月,石门荆河戏剧团新作《土家喜事》登上“欢乐潇湘”2014常德百团大赛的舞台。剧团将土家民俗融入,精心打造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情景歌舞剧。歌舞剧以土家人立屋上梁办喜事开场,讲述了一对土家青年在喜事中相识、相爱到成亲生子的故事。剧中有土家族特有的乐曲咚咚喹、木叶歌、骂媒曲、哭嫁歌,还有摆手舞、撒叶伙、咂酒舞等舞蹈,展现出浓郁的土家风情。
艺术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每一年我们都要去很多乡镇,考虑到农村人家白天都要下地干活,我们会特意把演出安排在晚上,好让他们经过一天的劳动后,尽情地放松一下,看一场好戏。”王祚兴介绍。据了解,2014年全年石门荆河戏剧团送戏下乡演出达50多场。因有些乡镇地处偏远,很多时候,剧团演员出去表演来回要花10到20天时间,途中坡太陡车上不去就推上去,不通车的,只好人工搬运演出设备。王祚兴说:“我们每到一个地方,老百姓无不热情相迎。哪怕再艰难,我们也要走遍每个乡镇,要用最好的作品,尽心尽力服务群众,他们对文化的淳朴情感带给我们力量。”
荆河戏剧团没有自己的剧场,排演的戏没有更多机会演出,但剧团精心保存着建团以来荆河戏的历史档案、作品录音和剧本。荆河戏人才的培养也丝毫没有松懈,每年到学校公开招聘,选出的演员由老师专门培训指导。“剧团一直为荆河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而不懈努力。”王祚兴表示。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