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音乐附小生根开花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2-12   

十三位音乐附小的学生参演《阿依达》

     剧  方
    新年伊始,由国家大剧院全新制作的歌剧《阿依达》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顶级主创的联手、如梦如幻的场景、摄人心魄的音乐,无不让观众沉醉。其中,一群小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引起了特别关注。这正是国家大剧院参与北京市校尉胡同小学、自忠小学美育发展工作的最新成果。
    萌娃抢镜
    13位小学生参演顶级歌剧
    在《阿依达》第二幕的开场,埃及公主的花园内,一群可爱的孩子与美丽的公主一起,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洒水、起舞、做游戏。孩子们的童真烂漫与剧情完美融合,为歌剧增色不少。
    在世界各地《阿依达》的演出中,第二幕的这一段落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国家大剧院此次选择了用孩童的天真来进行展现。据悉,意大利编舞马克·佩勒本打算选用有专业芭蕾功底的孩子,剧院方听闻后向他建议:何不启用大剧院音乐附小舞蹈团的孩子们?佩勒在了解了音乐附小的成果后,亲自到校尉胡同小学挑选出13名小姑娘。这些孩子都来自普通家庭,最大的11岁,最小的刚满8岁。导演对他们非常满意。
    为了在这个国际舞台完美亮相,两个月里,孩子们每天下午都坚守在大剧院排练厅,在佩勒的带领下,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地学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舞蹈中还有一段中国观众颇为熟悉的游戏贯穿其中,那就是“一网不捞鱼”,这也是《阿依达》落地中国的特殊处理。大剧院制作团队介绍:“这段音乐非常欢快,是‘戏耍中的舞蹈’,将中国的传统游戏植入其中,也是‘中国元素’的巧妙体现。”
    除了第二幕开场长达5分钟的重头戏,这些孩子在之后的场景也屡有出场,表演时长达到了30分钟,每一个孩子都以最饱满的精神全力以赴。11岁的龚宁家住在南五环,每天排练都是爸爸接送。10岁的张煜婕排练期间感冒了,但还是坚持来训练,她说:“不能错过这样的演出。”在带队老师宋志扬看来,孩子和家长们都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她们此前参加过的最大型的演出是北京市举办的舞蹈比赛。这次参演《阿依达》,能够和这么多国际艺术家同台表演,接触如此高水平的艺术,对孩子们是一段难能可贵的经历。”
    艺术资源联动基础教育
    国家大剧院音乐附小成果显著
    孩子们在《阿依达》中的登台表演,只是大剧院参与小学美育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2014年5月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市自忠小学、校尉胡同小学正式“牵手”以来,大剧院艺术教育普及部专门成立了“学校组”,依托剧院优质的艺术资源平台和丰富的艺术普及经验,开展两所学校的美育工作。
    刚刚过去的秋季学期,大剧院为同学们精心设计定制一套完备的实施方案,在“歌、乐、舞、剧、戏、书、画”等各个板块全线铺轨,纵向上覆盖小学所有年级,横向上涵盖多元艺术门类。开设的6门艺术素养课以及合唱、舞蹈、戏剧3类社团,每周共计授课182课时,一学期授课约2300课时。
    而在校园之外,大剧院还邀请同学们走进艺术殿堂,频繁参与艺术实践。这学期,两校共计观摩大剧院演出14场,参加大师课、工作坊、讲座、艺术展览等活动10余次,每一个孩子都在这里接受了不间断的艺术熏陶。“走进剧院的艺术实践与学校的艺术课程相互打通,真正让孩子们看懂剧目、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大剧院艺术教育普及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让艺术家和专业院校的老师教好小学艺术课,也成为国家大剧院关注的焦点。目前,大剧院共为两所小学选聘37名素质过硬的艺术教师,定期举行集中培训和学科教研,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着‘在兴趣中培养,在兴趣中普及’的教学原则,我们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是一要‘能’教,二要‘会’教,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各个艺术门类的特点教学。只有打成一片,才能打动心灵。”
    酷爱表演的三年级学生郝韵,这学期就学到了不少知识:“话剧原来不只是表演,我们还学习了发声、打坐、朗诵等好多基本功。”2014年12月28日,郝韵在大剧院小剧场,与几位小伙伴一起演出了自己编排的儿童剧,并得到了中国木偶剧院艺术家的悉心指导。这样的经历让她心生梦想,“我长大了也要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渗透校园文化
    艺术“滴灌”汇成江流
    经过半年的实践摸索,大剧院音乐附小的打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而如何将已有的成果总结经验,形成可以推广的体制机制,也被大剧院提上了日程。
    据悉,在国外,艺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美、英等国,艺术教育课程从小学1年级持续到高中3年级;在俄罗斯,孩子们在普通学校里接受常规教育的同时,还可在艺术学校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艺术门类学习;而在委内瑞拉,面向全民的社会音乐教育项目“音乐救助体系”,正在用音乐救助着无数来自贫民窟的儿童。
    “当前我国还没有面向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教材。下一步,我们将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整合规范相关教材,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教材。此外,还要继续打通艺术学科和文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争取通过艺术课对文化课有所促进,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说。
    让艺术成果渗透到学生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下一步着力点。未来,大剧院将通过参与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制作校园广播、古典乐改编成校园铃声、寒暑假推出儿童开放日等,让孩子们立体化、多渠道地接受高雅艺术熏陶。
    “我们的初衷在于通过高雅艺术的滋养和滴灌,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提升下一代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表示,希望通过国家大剧院的努力,让专业机构、学校、社会形成良性互动,让艺术真正润物细无声地“滴灌”到孩子的心灵,“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要让他们拥有更完整、更有质量的生命。”他说。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