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卓 制图
本报记者 边思玮 王立元 张建友
“我们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气一样。”今年两会前夕,一位农民工在接受采访时引用了苏联政治家加里宁的话,但是他和他所在的群体却面临文化生活备感饥渴的现实——据一家网站2014年底的统计,六成农民工对文化生活不满,四成农民工一本书都没有,一本《射雕英雄传》就可以成为“工棚”的宝贝。
“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文化投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也在小组发言或提案、议案中提到相关内容。尽管类似呼吁每年都在两会上响起,但盘点近年来全国财政对文化投入的数据,似乎结果并不理想。
记者根据每年财政部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上一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本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情况,统计了2010年至2014年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及其所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出,虽然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数额有上涨和波动,但是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近3年来持续走低,2014年降至0.33%,甚至低于2010年水平。
从财政难题到效率难题
文化投入短缺的影响是直接的。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赵少华曾长期在文化领域工作,她透露,文物保护方面,2013年每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获得的经费平均不足5万元,许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面临无钱可修的窘境;非遗保护方面,每年只有约1/3的代表性项目能得到补助,70%的表演类项目缺乏固定的演出传承场所。一位黑龙江的基层人大代表说,很多县的图书馆几年都没有更新图书了。
事实上,在各级财政投入之外,各项重点文化工程如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各类美术创作工程等,也有不少项目经费。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介绍,农家书屋工程发展至今已经累计财政投入200亿元,是覆盖面最大、最受关注的惠民措施。然而据他在基层的调查,有些农家书屋建成后没能正常开放,存在图书配备质量低劣、千村百镇一面,甚至找来临时演员冒充工作人员应付检查的现象。“农家书屋和各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完全一致,这样分开运行,势必造成公共财政的重复投入和浪费。”陈力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吴玉霞也注意到了文化投入浪费的问题:“我去年演出到一个城市,那里的文化场馆建设得非常漂亮、大气,但是里面很多设施是不能用的,尘土一层,人都没法坐。”由于建设成本很高,演出成本也就降不下来,人气自然越来越差。
破解须借助社会资源发力
如何解决体制机制造成的文化投入效率低下?陈力给出了建议。他说,要从基层开始,树立“大文化”观念,从国家层面加大对重点文化工程的统筹协调,整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相同、相近、相关资源,将由文化部牵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的统筹协调功能落到实处。吴玉霞则认为,应该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内容建设,甚至可以利用社区文化设施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避免高成本的设施建设。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赞助公共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的重要办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说。她介绍了其他国家增加文化投入的经验:“美国每年4月底要交税,最高税率可以达到企业利润金额的33%,但如果企业和个人向公益文化事业捐款,就可以减少税收。”
在我国,社会资本助力文化建设刚刚破题,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先行先试。在民间资本雄厚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一位农民投资3500万元建起一座民营博物馆。受益于鄞州区出台的《鼓励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这座藏品数量多达3万余件的家居博物馆,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政府补贴300元,建成后免费开放,一个游客政府补贴门票10元。据透露,鄞州区凭借1000余万元的政府财政补助资金,撬动了民间资本近10亿元。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看来,发展文化也应该更多重视社会捐赠的力量。他认为,我国在社会捐赠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捐赠的税收优惠不到位。“比如可以适当提高税前扣除比例、扩大受赠机构减免税的范围、允许超额捐赠结转、规范和简化办理税收优惠的手续。”周予援说。
用好艺术基金和金融平台
尽管国家的财政投入占比一直偏低,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艺术多元化投入和资助的探索脚步一直未停,这方面最有成效的就是2013年底成立的国家艺术基金。作为由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的公益性基金,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了393个项目。预计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底,国家艺术基金投入总额将达到20亿元,之后基金投入规模亦不会低于这一数额。
“有一些艺术家告诉我说很遗憾没报名,因为之前不太了解,有些望而却步,觉得申报很难。”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的专家,全程参与了2014年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评选。“去年很多报名作品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还比较模糊,创作还停留在感性上。”他说,“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国家艺术基金的推广宣传工作,让基金能够家喻户晓。要让所有艺术家和单位、团体知道,有这样一个新方法可以争取支持。”
范迪安也看到了民营艺术基金逐渐发展的现状,他认为这是全社会对文艺事业公益性的认同和支持,政府在这方面应该继续出台鼓励政策。此外,金融对接文化艺术的各项试验或许也为破解文化投入难题提供了新的办法,比如去年阿里巴巴推出的金融产品“娱乐宝”,就为今年贺岁档的4部影片进行了投资。
相关链接
国外多招破解文化投入难题
美国
各级政府通过实行减免税优惠,鼓励个人和企业向文化艺术组织赞助和捐款。在美国,每年4月底要交税,最高税率达企业利润金额的33%。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和个人向公益文化事业捐款,就可以减少税收,这一举措调动了企业和个人赞助和捐赠的积极性,使捐赠成为美国的一种风尚。美国非营利性公共文化组织的资金来源,约半数为票房和其他销售收入,其余约40%为社会各界的捐赠,公共部门提供的资金约占10%。
加拿大
加拿大规定文化艺术机构的投资人和捐赠者可享受政府税务部门减免所得税的待遇。投资人或捐赠者凭受赠人出具的发票,办理联邦服务税的等额退税。
法国
法国公共文化政策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常常被称为“法国模式”,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引导鼓励文化资助,以保障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因经济发展不景气,法国专门成立了负责协调文化赞助和通报文化项目信息的文化资助办公室,积极寻求文化投入的多元化之路。
英国
英国政府强调振兴民族文化的政策,鼓励社会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捐助,通过创办国家彩票和其他相关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为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筹集了大量经费。
澳大利亚
为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赞助,澳大利亚成立了文化团体注册局,专门审批各类文化团体是否可享受捐赠减免税待遇。公司和个人如给已注册的文化团体提供赞助可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
日本
日本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文化艺术事业,如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主要依赖企业、公司的投资和资金赞助,他们将此视为改善企业形象的重要举措。日本多达800余家民间企业还拥有自己的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
印度
印度近年来结合文化遗产多、保护任务重的特点,多渠道寻求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根据印度收入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国内外团体和公民通过“国家文化基金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或捐赠的,可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同时印度还积极寻求国际资金资助。(王立元整理)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