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化创意的天堂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3-31   
    3月18日,雨后初霁,记者走进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区的之江文化创意园,这个由旧水泥厂转型而来的文创产业园宁静而繁忙。之江文化创意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缪凌蓉介绍,园区近年来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服务环境,促进“互联网+文创、文创+金融、文创+科技”的融合发展,实现了重生。园区集聚了蔡志忠、孟京辉等文创名人及124家文创企业,成为全国首个艺术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我们的亩产税收是原水泥厂的400倍!”缪凌蓉说。
    杭州处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颇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民营资本活跃,创业环境优越,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同时文化底蕴深厚,专业人才集聚,发展文创产业、促进转型升级成为这座城市的战略选择。记者发现,杭州不仅有之江文创园,还有西湖创意谷、西溪创意产业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十大园区。在这里,听到频率最高的词是“创意”“创新”“融合”,杭州也被企业家和创客赞为“文化创意的天堂”。
    创新融合发展开辟新天地
    见到“艺路向东”文化公司董事长李春林时,他正忙着设计作画。前一阵子很轰动的杭州地铁一号线“世外桃源”车厢,就出自他的创意。逼真的3D特效,让人仿佛置身绚烂多彩的大自然,许多乘客就是冲着穿梭“桃花源”、尽享桃花扑面之乐而来乘车的。美院毕业的“海归”李春林向记者讲述了各种智慧创意,他的奇思妙想一个接一个,既接地气又极具感染力。这位“80后”创客与他的团队去年创造的产值达千万元。李春林说出了不少创客的心声:“今后要继续跨界融合发展,扎实迈好每一步。”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与发展,为杭州开辟了一片文创新天地。去年,国家和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如《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文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众创空间’等词汇,更激发了杭州文化创新活力,我们迎来了文创发展的新机遇。”杭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杭州近10年文化创意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并跨越式发展,靠的是文化自觉,走的是不断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事实上,杭州如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杭州拥有全国唯一的“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动漫之都”战略目标,已成功举办10届的中国国际动漫节,是规模大、人气旺、影响广的海内外知名动漫盛会;它是全国首个建有两家文创金融专营支行的城市,拥有全国首个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发布的《2013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中,杭州在两岸42个城市文创产业竞争力排行中列第4位;在第六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宋城演艺、思美传媒、华策影视3家企业入选……大批文创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正源源不断地为杭州文创产业发展增添活力、动力和影响力。
    重机制创新,抓顶层设计
    杭州文创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如何?杭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向记者列举了2014年的一组数据: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607.27亿元,同比增长15.9%,占GDP的17.5%;规模以上文创企业单位资产总额4347.5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842.07亿元,利润总额587.32亿元;文创从业人员33.68万,规模以上文创企业3183家,其中民营企业3023家;杭报集团成功借壳上市后,杭州文创上市企业达22家……
    杭州文创产生发展抢眼的数字背后,是政府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践行。
    最为业界认可的是杭州市政府有效落实“四个有”,即“有钱办事、有人办事、有房办事、有章理事”。比如,杭州通过资助、贴息等方式带动社会投资,6年来市级财政资金扶持3100多个文创项目,带动社会投资约630亿元,实现了“有钱办事”。杭州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当地正局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主要功能是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培养人才、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从此避免了多头管理或管而不理的弊端,各区、县(市)相应设立了“文创办”。记者在各园区常听企业主和创客说:有问题就找“娘家”文创办,“有人办事”了。近年来,杭州不断推动文创园区及楼宇建设,成片的老厂房、老仓库、老楼宇、旧街区和农居得以华丽转身——已建成5家国家动画产业(教育)基地、8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4家市级园区、33家市级文创楼宇,“有房办事”让创客们获益。围绕“有章理事”,杭州先后出台的《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举措,清晰具体,扶持给力。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政府对文创产业并非事无巨细、一管到底,而是做好顶层设计。比如,政府全力架构了文创产业投资引导平台、产业集聚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开发平台、展会平台五大平台,为文创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其中,人才开发平台尤为人称道。杭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资金,从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等环节,不断壮大创意人才队伍。引进蔡志忠、莫言、麦家、余华、刘恒、赵志刚、赖声川等30多位文化名人的同时,在本土积极实施《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青年设计师人才发现计划》、《杭州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推出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端培训等人才项目,采用PPP(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全面培养人才;同时,每年举办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搭建起“西湖创意市集”“创意力量大讲堂”等载体,为普通创意阶层提供机会,营造了良好的“众创空间”。
    量身定做金融产品
    文创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大,很多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信用等级不够、盈利模式尚未形成,融资难是困扰文创产业发展的瓶颈。对此,杭州通过鼓励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快推进文创企业创业板上市等政策,构建了“政策扶持—战略合作—风险共担—专营机构—贴息支持—还贷周转—投资引导”的文创企业融资服务链。在文创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投融资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杭州市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超过120家文创企业提供超过5亿元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相关金融机构通过财政注资引导,推出文创产业集合信贷产品,已为187家次中小微文创企业提供4.05亿元信贷支持,杭州市文创产业专项资金已为112家中小文创企业提供超过900万元贴息扶持,诸如此类的“银政投”创新合作渠道,有效缓解了文创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走进杭州银行文创支行,浓厚的文创气氛让记者眼前一亮,行长张精科告诉记者,这是2013年设立的全国首家文创金融专营支行,专为中小微文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实行“特殊风险容忍度”信贷政策,为细分文创领域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已为200家文创企业提供超过9亿元信贷资金扶持。记者问起有无违约或坏账,张精科说,目前还没有,只要调研准、业务熟,文创产业的投资风险是可控的,这也要求金融业尽快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
    此外,杭州还引导民营资本相继组建了“杭州文诚创业投资基金”等多个以文创产业为主要方向的股权投资基金,对有高增长潜力的文创企业实行战略性融资,以促进文创企业做大做强。
    专家点评
    “杭州模式”是经验更是启迪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杭州的文创产业规模、企业效益、重点企业、园区楼宇建设、文创品牌等均走在全国前列,并已形成了文创发展的“杭州模式”。“四轮驱动”可解读这一模式。
    一是布局蓝海的政府主导力。杭州在2005年《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中就提出,要使“创意产业”成为“杭州文化的支柱产业”,并不断完善政策、管理机构、平台搭建等多方保障。二是激励保障的文化金融驱动力。杭州率先成立文创银行、完善无形资产担保、创新金融产品,在文化金融服务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整合发力的集聚驱动力。集聚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文创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了“两圈集聚、两带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新格局,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四是为我所用的人才驱动力。杭州出台了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27条”——《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加大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五方面对政策进行创新,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为广大文创人才构建起筑梦栖居的凤巢。
    “杭州模式”是经验,更是一种思考与启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政府应如何作为,怎样全方位盘活文化市场,如何用好文化创意人才资源、更好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力,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源自:中国文化报(本报驻浙江记者  苏唯谦)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