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典剧目兼具老味与新意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4-03   

山东省柳子剧团《张飞闯辕门》排练现场。

    孙丛丛   刘启武
    近日,山东省柳子剧团对传统经典柳子戏《张飞闯辕门》进行整理改编,将原本40分钟的单折戏打造为一台两小时的大戏。
    《张飞闯辕门》何以常演常新?新版《张飞闯辕门》与传统表演样式有何不同?新时代,古老柳子戏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在该剧排练间隙,笔者采访了剧目主创人员。
    【深挖主题内涵】
    《张飞闯辕门》是“活张飞”张春雷先生的代表作。原作讲述三国时期,刘备屯兵新野,拜诸葛亮为军师。张飞欺诸葛亮年轻,辕门点将时误卯不到,诸葛亮欲申军纪,张飞却怒闯辕门后擅自离营而去。新野危机解除,诸葛亮稳操胜券。张飞在慨叹众将皆有战功、自己无所建树之时,收到诸葛亮令其“生擒夏侯惇”的锦囊妙计,连呼“好军师”,跃马立功。
    新版《张飞闯辕门》的故事架构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分为留徐庶、顾茅庐、闯辕门三场。“留徐庶”一场加入曹操以羁押徐母为由逼迫徐庶投曹、张飞得知后挥泪相送的细节,以“欺人之母如欺天”的大段唱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张飞“忠孝仁义”“粗中有细”的性情。在“顾茅庐”一场中,导演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段“抬轿”表演,张飞亲扶小轿,以文人之礼敬贤、求贤的热切与诸葛亮高眠不起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张飞尊儒敬贤、爱憎分明的个性。而“三闯辕门”则表现了张飞与诸葛亮之间“征服与反征服”的矛盾,通过从“好军师”到“好朋友”的身份转化,实现二人关系的最终和谐。
    “传统戏中对于张飞的解读符号化倾向明显,而新版《张飞闯辕门》在塑造张飞有血有肉的形象的同时,对‘秀才与兵’的关系也作出了深度解读。”该剧编剧、导演徐世起表示,剧情通过对张飞与徐庶、张飞与诸葛亮“月下举杯同饮,灯下讲解兵书”的交心之举,追问“将令与将心”“法情与真情”的深层关系,引发观众思考。
    【丰富舞台呈现】
    “柳子戏在以明清俗曲为唱腔主体的基础上,吸收了青阳、高腔、乱弹、罗罗等多种声腔,是个多声腔剧种。传统戏《张飞闯辕门》属于高腔剧目。”该剧作曲高鼎铸坦言,高腔无文场乐队伴奏,一唱众喝、锣鼓击节,特色鲜明。但在两小时的大戏中,此种单一的音乐形式则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为此,在新版《张飞闯辕门》中,配合“抬轿”等新的戏剧场面,音乐设置在保留高腔主体的基础上也实现了探索与变化。
    在保留高腔音乐特色的同时,传统《张飞闯辕门》中一些鲜明的表演风格也得以承袭,并有所发展。剧中,无论勇武威凛的亮相还是“倒丁字步”“推摇山膀”等特殊身段,均让“莽张飞”的形象展露无遗。不仅如此,像“抬轿”等新加环节,导演还通过“吊毛”等身段动作的巧妙安插,来表现张飞于生活中的真性情,让“这一个”张飞形象莽撞中透着纯真、粗鲁却又不乏可爱。
    徐世起介绍,在新版《张飞闯辕门》中,张飞拿折扇、披大靠的传统造型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吸收《嫁妹》中钟馗造型的基础上,该剧为张飞设计了短官衣、纱帽等新的行头,并对水袖进行了改良。
    山东省柳子剧团副团长魏崇坤说,为使新版《张飞闯辕门》经得起推敲和检验,剧作文本已历数次修改,创作团队自进入排练场起,就严格按制作人制进行运作,而所有于舞台呈现上的新变化,旨在突破以往演张飞只注重演程式的局限,达到以情动人、饱满鲜活的人物塑造要求。
    【发扬剧种风格】
    “‘齐风鲁韵柳子戏,忠义仁孝活张飞’。柳子戏至今有近600年历史,有传统曲牌600余支、现存剧目200余出。《张飞闯辕门》便是久演不衰的经典代表。”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刘晖表示,整理改编该剧,旨在通过兼具老味与新意的尝试,实现剧目的传承与剧种风格的张扬,从而展现柳子戏的历史文化及时代魅力。
    “京剧历经200余年发展为国戏,越剧、黄梅戏等剧种在百余年间迅速崛起,原因在于广泛汲取兄弟剧种所长。”徐世起认为,柳子戏发展在传承其粗犷、质朴、本色的美学特征基础上,亦不能固守传统,需大胆从其他剧种“拿来”。
    “‘拿来’的目的在于‘内化’。像《张飞闯辕门》中抬轿的动作、造型,既吸收了豫剧《抬花轿》中空手抬轿的虚拟元素,又使用了舞剧《红高粱》中的长绸,但落实到本剧的处理中,不仅在长绸道具上加了‘花球’,还结合剧情走向舞出了力度与气势,这就明显柳子化了。”徐世起坦言,柳子戏不能因剧种古老、传统规矩多就不敢逾越,不妨在剧目创排中多一些“接地气”的尝试。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