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吕剧《回家》修改后重新亮相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4-17
4月11日晚,修改后的《回家》亮相济南百花剧院。 苏 锐 摄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4月11日晚,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吕剧《回家》加工修改后亮相济南百花剧院,接受观众、专家的检验。72岁的济南观众刘俊枝看完后说:“演得真好,让人更加珍惜亲情,该让更多人看看。”
《回家》要讲什么?场刊上有句话可以概括,“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陈鹏说,我国目前最大的乡愁就在海峡两岸,修改后的《回家》对这一现象做了深刻的表达与阐释。
《回家》根据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高秉涵的事迹改编。这位祖籍山东菏泽的老兵在1948年离家赴南京,后来到了台湾,直到1991年才有机会回到菏泽老家。此后的20多年间,高秉涵义务护送上百名旅台游子骨灰回大陆安葬,让他们得以魂归故土,义举感动了两岸千千万万中国人。从2009年策划到2014年初首演,山东省吕剧院的前后5位院长参与了《回家》制作,整个院团演职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4年初首演后,《回家》收获了诸多荣誉:入选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获评2014年度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今年初获颁中国戏曲学会奖……在国家艺术基金答辩环节,《回家》在同组8个地方戏中名列榜首。
一系列光环背后,山东省吕剧院又启动了《回家》的修改工作:将开场时代背景提前到抗日战争时期,把主人公函子的结婚情节改成为军人送行的悲壮仪式,同时增强主人公的送骨灰的“主动性表达”……在业界以“爱赶戏”出名的导演卢昂介绍,首演至今,《回家》的音乐已修改3稿,剧本做了4次调整,山东省吕剧院组成了3套班底,每一套均能单独演出全剧。
一般院团排戏,有一套完整的后备梯队便非常不易,山东省吕剧院为何组织3个梯队?“以《回家》为教材,锻炼演员,保证吕剧后继有人。”这是山东省吕剧院院长蒋庆鹏的回答。
对于《回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徐培成已看了7遍。“每看一遍都有新收获,该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佳作。”徐培成说用4个词表达对《回家》的看法:震撼人心、感人至深、触及灵魂、拷问良心。“主人公连续多年送回战友骨灰,反问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到?”徐培成说,《回家》一剧人物的行为,表达了同胞热爱家乡故土和人性的真善美,具有提振民族精气神的作用。
陈鹏认为,修改后的《回家》出现了两点变化:在走向叙事化的基础上强化了意境意识;在激化矛盾基础上突出了诗意。“剧中多条线索最终归结到‘乡愁’主线上,音乐的修改也变得更有力量。”陈鹏说,《回家》修改后的成功充分说明国家艺术基金的重要作用,基金的扶持提升了戏剧的整体水平。
4月11日的演出中,现场多位观众被《回家》剧情打动而落泪,剧中的“动情点”也被专家认可。“导演不能仅重视样式表达,还要注重情志的开掘。《回家》里的父子别、母子别、夫妻别、兄弟别以及所营造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都为演出成功加了分。”徐培成说。
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郦国义说,《回家》的编剧工作十分成功,用情节扣住了观众心扉,没有产生审美距离。“一部戏,能不能让百姓看完后会唱是重要标准。《回家》唱段极具穿透力,这是成功所在。”
“没有离家太久的人,体味不到思乡的苦痛。”卢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故土意识”“家国情怀”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当下的国人,如何珍视自己的祖国?如何归依自己民族的故土和文化?如何建设和凝聚自己的家园?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回家》也希望对此有所解答。”
2009年,时任山东省吕剧院院长、现任山东演艺集团董事长的段玉强在电视上看到介绍高秉涵事迹的电视片,当即决定要将其改编为吕剧。“两岸人民隔山隔海不断血脉的情感守望让我潸然泪下。”段玉强说,《回家》一登台即征服全场观众,“是什么让它走进观众的心?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高秉涵先生用一生为我们讲述的那个叶落归根的中国梦。”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