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4-28
本报记者 刘 茜
4月16日至25日,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绍兴)热烈举行。本届梅花奖采用“花开两朵”的竞演方式,在绍兴暂告一个段落之后,广州竞演将于5月8日至20日举行。回眸刚刚落幕的绍兴竞演,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梅花奖终评演员带来多门类、多剧种的剧目,既有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竞演的突出亮色是,经典剧目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这抹亮色给中国传统戏曲继承与发展的老话题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重视经典剧目,延续民族精神命脉
传统戏曲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那些重要的美学特征,是深蕴在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之中价值取向的浓缩。竞演现场观众对坚持戏曲表演美学的优秀演员的拥戴,对经典剧目演出热情回应,令人们强烈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希望——从历史走向未来,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从竞演中场次过半的经典剧目,进而我们可以管中窥豹,透视传统戏传承的现状及意义。这些剧目包括北方昆曲剧院的昆曲《白兔记—咬脐郎》(参演演员刘巍)、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绍剧《佘太君》(参演演员施洁净)、陕西戏曲研究院的秦腔《赵锦棠》(参演演员卫小莉)、黑龙江京剧院的京剧《白蛇传》(参演演员马佳)、武汉汉剧院的汉剧《宇宙锋》(参演演员王荔)、甘肃省陇剧院的陇剧《枫洛池》(参演演员窦凤霞)以及浙江婺剧团杨霞云带来的婺剧《穆桂英》、《白蛇传》选段,苏州昆剧院周雪峰的《跪池》等折子。
这些历经千锤百炼的经典剧目,不仅凭借真善美的主题能够跨越时空保持永恒魅力,而且有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不光让参演演员青睐,也得到观众好评。马佳是位“80后”, 2009年拜京剧名家刘秀荣为师,她喜欢传统戏,很自信地选择《白蛇传》参加竞演,“因为这台传统戏能全面展示出旦角的表演艺术,《游湖》能表演出白娘子的妩媚,《端阳》有水袖,《盗草》有背剑,《水漫》有双枪、水旗等基本功的展示,《断桥》有一整段大唱,唱起来很过瘾。”卫小莉同样认为传统戏能更好体现演员唱、念、做、舞,可以展示演员的多面性和可塑性。20多岁的吕晨在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工作,此次专门来观摩学习。她认为《赵锦棠》、《白蛇传》的道德教化是潜移默化的,容易被观众接受。不像一些所谓的时尚戏剧,有过度娱乐大众的倾向。
戏剧评论家姜志涛说,“传统剧目中确实有非常宝贵的东西,能保留下来的剧目在内容上都是歌颂真善美的。此外,中国传统戏曲有独到的表现方法,程式化的表演,行当的特点等等的积淀,当然,每个时代的演出又经历过变化。比如说《白兔记》是四大南戏之一,它歌颂的是母子真情,刘巍演出的这个版本也是加工整理的,但仍以发掘戏曲本体的东西为主。曾有一段时间,我们对传统戏整理得较少,重视、扶植原创是对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无意中伤害了传统戏。”艺术家白淑贤等也表示为经典剧目受欢迎感到振奋。
传统戏曲是历史的又活在当下
传统戏曲既是历史的,又活在当下。眼下戏曲界广泛共识是保有戏曲的生命力,既需要留住经典,也需要当代优秀原创剧目,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与演出。这要求戏曲表演艺术家能在努力继承前辈大师名家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并与编、导、音、舞美等通力合作,探索最佳的当代舞台表达。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认为,戏曲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以坚实的传承为基石,本次梅花奖竞演体现出了戏曲人尊重传统基础上求新的尝试、创造的整体良好局面。
为了让更多观众喜欢秦腔,《赵锦棠》在声腔创作借鉴了很多南方剧种的东西,比如很多地方唱好像是在说,非常轻柔,给人小桥流水的感觉。主演卫小莉介绍,秦腔该爆发的时候就是甩腔、高音,创新以后,这部剧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回婉转。她认为这是最大的成功地方。
绍剧流行绍兴和上海,已有300年历史,绍剧音乐曲调丰富,音调高亢激越,旋律明快,善于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加上唱白通俗易懂,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佘太君》在保持绍剧声腔特点的基础上,人物塑造借鉴了更加成熟的戏剧表演程式。主演施洁净说:“主要体现在装扮和表演往京剧上走,但是音乐和唱腔要体现自己剧种的本色。”
新编历史剧在题材开拓上有不俗表现,如昆剧《川上吟》、京剧《庄妃》,特别是《六世班禅》开了河北梆子表现宗教题材的先河,编剧孙德民说该剧主旨在于表达“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该剧在舞美上突破,使用了200多平方米的LED大屏。主演邱瑞德在人物塑造上矜持有度,符合佛教领袖班禅的身份和性格。观众张姓、王姓两位女士向记者表示,这部戏打破了她们对地方戏“很土”的成见。
山东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的《沂蒙情》是革命历史题材。山东省剧协主席陈鹏说:“戏剧创作要弘扬主旋律,现代戏《沂蒙情》演员为把好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下了很大功夫,他们在基层每年演出超过200场,践行者为人民服务。”现代戏淮剧《小镇》也深受观众欢迎。
上述现象印证着创新带给传统戏曲再创辉煌的机遇,但“尺度如何把握”仍是艰难的课题。小戏大戏化,地方戏京剧化,传统戏曲话剧化、歌剧化的这类创新则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季国平举例说,一些新创剧目,喜欢打上某某剧种音乐剧的名字,以为音乐剧比戏曲高明。小戏需要学习借鉴大戏,但变成大戏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地方戏需要学习借鉴京剧,但不是把自己变成京剧;传统戏曲需要现代化,需要学习借鉴歌剧、话剧,但不是戏曲基因的异化。
本次竞演除了上述传统戏曲,还有外来戏剧样式,丰富着戏剧舞台,如音乐剧《皮皮?长袜子》和歌剧《回家》。
以角带戏,期许“梅花”朵朵开
在荧屏和大银幕不断挤压舞台艺术的时代, 在“快餐消费”的时代,在价值多元时代,戏剧人对戏剧事业执著坚守,显得重要而可贵。中国戏剧梅花奖在这方面做了突出贡献,以不断推出优秀戏剧表演人才为己任,创办32年共评出634名梅花奖演员。《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认为,戏曲是门综合艺术,但最终体现是演员在舞台上直接和观众交流。抓住了角的培养,方能推动剧种的繁荣昌盛。本次竞演年轻人居多让她感到中国戏曲前景喜人:梅花奖实际上是个加油站,在他们成才的过程中再推上一把。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竞演演员对戏剧的痴迷与珍视,更有不少往届 “梅花”甘为人梯,甘当绿叶,无私地扶持新人。梅花奖演员、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许荷英等人就是这样做的,她说:“推出人才,需要团队的力量。为支持年轻演员邱瑞德竞演,全院上下士气凝聚,像一棵菜。”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梅花”朵朵盛开,戏剧事业更加繁荣令人期待。
源自:中国文化报
4月16日至25日,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绍兴)热烈举行。本届梅花奖采用“花开两朵”的竞演方式,在绍兴暂告一个段落之后,广州竞演将于5月8日至20日举行。回眸刚刚落幕的绍兴竞演,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梅花奖终评演员带来多门类、多剧种的剧目,既有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现代戏。竞演的突出亮色是,经典剧目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这抹亮色给中国传统戏曲继承与发展的老话题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重视经典剧目,延续民族精神命脉
传统戏曲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那些重要的美学特征,是深蕴在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之中价值取向的浓缩。竞演现场观众对坚持戏曲表演美学的优秀演员的拥戴,对经典剧目演出热情回应,令人们强烈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希望——从历史走向未来,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从竞演中场次过半的经典剧目,进而我们可以管中窥豹,透视传统戏传承的现状及意义。这些剧目包括北方昆曲剧院的昆曲《白兔记—咬脐郎》(参演演员刘巍)、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绍剧《佘太君》(参演演员施洁净)、陕西戏曲研究院的秦腔《赵锦棠》(参演演员卫小莉)、黑龙江京剧院的京剧《白蛇传》(参演演员马佳)、武汉汉剧院的汉剧《宇宙锋》(参演演员王荔)、甘肃省陇剧院的陇剧《枫洛池》(参演演员窦凤霞)以及浙江婺剧团杨霞云带来的婺剧《穆桂英》、《白蛇传》选段,苏州昆剧院周雪峰的《跪池》等折子。
这些历经千锤百炼的经典剧目,不仅凭借真善美的主题能够跨越时空保持永恒魅力,而且有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不光让参演演员青睐,也得到观众好评。马佳是位“80后”, 2009年拜京剧名家刘秀荣为师,她喜欢传统戏,很自信地选择《白蛇传》参加竞演,“因为这台传统戏能全面展示出旦角的表演艺术,《游湖》能表演出白娘子的妩媚,《端阳》有水袖,《盗草》有背剑,《水漫》有双枪、水旗等基本功的展示,《断桥》有一整段大唱,唱起来很过瘾。”卫小莉同样认为传统戏能更好体现演员唱、念、做、舞,可以展示演员的多面性和可塑性。20多岁的吕晨在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工作,此次专门来观摩学习。她认为《赵锦棠》、《白蛇传》的道德教化是潜移默化的,容易被观众接受。不像一些所谓的时尚戏剧,有过度娱乐大众的倾向。
戏剧评论家姜志涛说,“传统剧目中确实有非常宝贵的东西,能保留下来的剧目在内容上都是歌颂真善美的。此外,中国传统戏曲有独到的表现方法,程式化的表演,行当的特点等等的积淀,当然,每个时代的演出又经历过变化。比如说《白兔记》是四大南戏之一,它歌颂的是母子真情,刘巍演出的这个版本也是加工整理的,但仍以发掘戏曲本体的东西为主。曾有一段时间,我们对传统戏整理得较少,重视、扶植原创是对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无意中伤害了传统戏。”艺术家白淑贤等也表示为经典剧目受欢迎感到振奋。
传统戏曲是历史的又活在当下
传统戏曲既是历史的,又活在当下。眼下戏曲界广泛共识是保有戏曲的生命力,既需要留住经典,也需要当代优秀原创剧目,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与演出。这要求戏曲表演艺术家能在努力继承前辈大师名家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并与编、导、音、舞美等通力合作,探索最佳的当代舞台表达。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认为,戏曲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以坚实的传承为基石,本次梅花奖竞演体现出了戏曲人尊重传统基础上求新的尝试、创造的整体良好局面。
为了让更多观众喜欢秦腔,《赵锦棠》在声腔创作借鉴了很多南方剧种的东西,比如很多地方唱好像是在说,非常轻柔,给人小桥流水的感觉。主演卫小莉介绍,秦腔该爆发的时候就是甩腔、高音,创新以后,这部剧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回婉转。她认为这是最大的成功地方。
绍剧流行绍兴和上海,已有300年历史,绍剧音乐曲调丰富,音调高亢激越,旋律明快,善于表达慷慨激昂的情感,加上唱白通俗易懂,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佘太君》在保持绍剧声腔特点的基础上,人物塑造借鉴了更加成熟的戏剧表演程式。主演施洁净说:“主要体现在装扮和表演往京剧上走,但是音乐和唱腔要体现自己剧种的本色。”
新编历史剧在题材开拓上有不俗表现,如昆剧《川上吟》、京剧《庄妃》,特别是《六世班禅》开了河北梆子表现宗教题材的先河,编剧孙德民说该剧主旨在于表达“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该剧在舞美上突破,使用了200多平方米的LED大屏。主演邱瑞德在人物塑造上矜持有度,符合佛教领袖班禅的身份和性格。观众张姓、王姓两位女士向记者表示,这部戏打破了她们对地方戏“很土”的成见。
山东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的《沂蒙情》是革命历史题材。山东省剧协主席陈鹏说:“戏剧创作要弘扬主旋律,现代戏《沂蒙情》演员为把好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下了很大功夫,他们在基层每年演出超过200场,践行者为人民服务。”现代戏淮剧《小镇》也深受观众欢迎。
上述现象印证着创新带给传统戏曲再创辉煌的机遇,但“尺度如何把握”仍是艰难的课题。小戏大戏化,地方戏京剧化,传统戏曲话剧化、歌剧化的这类创新则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季国平举例说,一些新创剧目,喜欢打上某某剧种音乐剧的名字,以为音乐剧比戏曲高明。小戏需要学习借鉴大戏,但变成大戏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地方戏需要学习借鉴京剧,但不是把自己变成京剧;传统戏曲需要现代化,需要学习借鉴歌剧、话剧,但不是戏曲基因的异化。
本次竞演除了上述传统戏曲,还有外来戏剧样式,丰富着戏剧舞台,如音乐剧《皮皮?长袜子》和歌剧《回家》。
以角带戏,期许“梅花”朵朵开
在荧屏和大银幕不断挤压舞台艺术的时代, 在“快餐消费”的时代,在价值多元时代,戏剧人对戏剧事业执著坚守,显得重要而可贵。中国戏剧梅花奖在这方面做了突出贡献,以不断推出优秀戏剧表演人才为己任,创办32年共评出634名梅花奖演员。《中国戏剧》主编赓续华认为,戏曲是门综合艺术,但最终体现是演员在舞台上直接和观众交流。抓住了角的培养,方能推动剧种的繁荣昌盛。本次竞演年轻人居多让她感到中国戏曲前景喜人:梅花奖实际上是个加油站,在他们成才的过程中再推上一把。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竞演演员对戏剧的痴迷与珍视,更有不少往届 “梅花”甘为人梯,甘当绿叶,无私地扶持新人。梅花奖演员、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许荷英等人就是这样做的,她说:“推出人才,需要团队的力量。为支持年轻演员邱瑞德竞演,全院上下士气凝聚,像一棵菜。”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梅花”朵朵盛开,戏剧事业更加繁荣令人期待。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