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红色情景剧沦为娱乐闹剧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5-05   
    徐  涟
    某些红色情景剧将历史变成了戏说,使情感让位于娱乐,让笑闹取代了思考,由消解真实而消解了崇高,最终陷入娱乐化的泥潭。
    在当年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福建长汀,一出送别红军的情景剧正在上演:观寿公祠前,几堆柴火正在熊熊燃烧,一张木桌,几把椅子,“苏区工作人员”正在登记参军的名册。母亲送来儿子、姑娘送来情郎,身着蓝底碎花衣服的妇女们来来往往地忙碌着。前来参加公务员培训的学员们,也变身情景剧中的红军战士,身着整齐的军装,举着煤油芯做成的竹筒火把,喝下一碗壮行酒,怀揣两颗鸡蛋,从这里走上长征的道路……
    近几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视,不少革命纪念馆和历史旧址举办各类活动,不断提高展览陈列水平,在传统的艺术形式如诗歌、戏剧、音乐、话剧、绘画等手段之外,尝试采用情景剧的方式,力图加强与游客的互动,增强景点的吸引力。一时间,红色情景剧成为红色旅游的一大特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寓教于乐,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让爱国教育、革命教育变得轻松活泼,让游客在参与互动中加深印象,达到教育目的,应当说原本是件好事。只是这种互动与参与的方式用在何种场合,怎么运用,有待分析思考。就以福建长汀县中复村送别红军的情景剧来说,村中的阿姨大妈就在露天的实景中表演,与围观的人群不过两米的距离,周围新盖的瓦房,来往的轿车,嘈杂的人声,孩子的啼泣,不停响的手机,将现代生活暴露无遗,很难让人融入历史规定的情境当中。在这情景当中,“演员”的表演不真实,参与者的情绪不真实,二者之间产生的荒诞感,消解了原有历史的崇高,无法让人追昔抚今。原本希望情景剧所能产生的教育意义,只能变成娱乐化的荒诞剧,严肃不足、喧闹有余。
    更有甚者,一些革命志士坐穿牢底的监狱,也变身情景剧的场景,许多游客在毫无生活体验和经历的假想中“坐”老虎凳,“喝”辣椒水,在嬉戏打闹中“体验”革命志士坚贞不屈的情操与崇高。效果如何,可想而知!这样的红色情景剧将历史变成了戏说,使情感让位于娱乐,让笑闹取代了思考,由消解真实而消解了崇高,最终陷入娱乐化的泥潭。不可否认,确实有些地方炒作、跟风,一切向商业化靠拢,借口红色情景剧能够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实则为商业利益考量,只要能吸引眼球就不择手段,这样的红色情景剧与教育原意背道而驰。
    平心而论,有些红色教育基地的出发点是好,但效果仍值得商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样的情景剧忽略了艺术与生活的界线。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变成艺术,也非所有的艺术都能生活化。以戏剧与电影为例,都是在剧院影院里观看。大幕拉开,灯光集中到舞台,所有观众席都处在黑暗之中,这不只是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更重要的是打破日常存在,产生某种间离效果,让日常生活中的人能够进入到类似梦境的幻觉中去,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忘记自我,化身为剧中的人物。而不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让嘈杂喧闹的日常琐碎打破艺术的幻象,令人无法融入其中,从而产生疏离感,变得荒诞不经,甚至变成庸俗闹剧。
    如果再以仪式为例,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许多仪式当中,不仅是仪式的主持者,观看者也成为仪式的一个部分,有点类似于一部情景剧。通过仪式,让人进入到某种氛围当中,有些仪式甚至能让观看者进入到一种类似颠狂的情绪当中。但仪式绝不是情景剧,每种仪式都有特殊的时间节点,对参与者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有许多规定的程序,有特殊的禁忌必须遵守。更准确地说,仪式没有观看者,只有参与者,所有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神圣、崇高、神秘之中达到精神催化的作用。今天,许多地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某种仪式作为表演形式,不分时间地点地展示,也早已丧失仪式的严肃性而沦为旅游情景剧,饱受诟病,顶多让人看看外在的形式,而失去了原有仪式的精神含义。
    红色教育基地就只能干巴巴地说教吗?非也。在福建古田松毛岭无名烈士墓前,国家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培训班的学员们身着当年的红军军装,整齐地站立着,神情肃穆。一位讲解员以配乐散文朗诵的方式,将几个红军的故事娓娓道来。松风阵阵,真实感人的故事仿佛将人带入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成千上万名红军战士和闽西根据地的父老乡亲,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形象,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和抒情音乐当中,栩栩如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调动了人们脑海中关于革命烈士的一切形象与故事,激发出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在人们脑海中盘旋,在胸中激荡。
    莫让红色情景剧沦为娱乐闹剧。对于红色景点来说,必须探索最适当的表达形式,将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故事,作最有效的传达。要相信,真实,永远具有打动人心的感染力。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