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青年京剧人才培养的“牛鼻子”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5-07   
    本报记者  王立元
    5月6日,随着一折《小宴》的最后亮相,一连5天的“2015‘炫彩青春’京剧院团优秀青年演员交流展演”在天津收官。台上,来自全国14个院团的48位青年京剧演员先后亮相,演出40余出折子戏。台下,来自京津等地的10余位艺术家、专家不评奖只评戏,为青年演员提出中肯建议。现在京剧人才储备状况怎样?培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专家从5天的展演中感受颇多。
    天津素有“京剧码头”之称,也是出京剧名角的地方。这份艺术底蕴延伸到现在,使得天津不只重视本地京剧人才培养,还要搭建让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切磋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天津京剧院35岁以下的青年京剧演员有三四十位,为了给他们搭建展示提高的平台,我们从2012年开始举办‘炫彩青春’系列展演。”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说。据了解,至今,从“炫彩青春”的舞台上已经走出多位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这一模式成为京剧院团培养青年演员的好办法,受到各地兄弟院团的认可。
    今年,天津市文广局、市文联参与主办“2015‘炫彩青春’京剧院团优秀青年演员交流展演”。“没想到报名特别踊跃,山东就来了3个团,说明大家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交流提高。”天津市剧协秘书长李鹏说。
    此次展演不评奖只评戏,却意外地拉近了参演演员与专家的距离。“花旦条件好,身材、扮相俏丽,表演到位放得开,但总体感觉欠自然、自如。”“老旦慢板有味,导板、回龙欠顺,唱功很扎实,总体感觉调门高,但沉不下来。另外,身段欠练。”评委们认真地为参加展演的青年演员写下评语。每场展演结束,青年演员们抓住机会跑上前拉住评委听点评,与前辈名家面对面交流切磋的机会他们备感珍惜。湖北省京剧院青年演员李衍茂带来一折近年来鲜见于舞台的高派《哭秦庭》,他说:“演出之后,老师们给了很细致的指点,让我受益良多。”
    “展演中有不少好苗子,只要他们努力将来肯定出色。”京剧表演艺术家杨乃彭说,“参加展演的演员行当涵盖生、旦、净、丑,可见京剧人才培养的行当比较整齐。”“展演调动了‘80后’‘90后’京剧演员的积极性,可以看出近几年京剧表演教学更注重正宗的传承,学生学得有根有脉。”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说。
    虽然京剧人才培养的整体趋势不错,但也可以看出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地域之间水平差别大、师资力量缺乏、交流机会少等。“青年演员传承水平提高面临两个问题:师资和实践。过去的老艺术家一年能演四五百出戏,现在青年演员常演的也就四五出,所以年轻人要抓紧时间学戏。以前京剧演员交流的机会多,现在的青年演员大部分只能在电视上观看别人的表演,想提高很难。”戏剧理论家刘连群说。
    记者了解到,35岁以下的青年演员在一些院团中演出机会还不多,更少有担纲主角的机会,本次展演让他们当主角,也让他们思考做一名好演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武生表演艺术家张幼麟表示,天津京剧院的青年演员王一,以前只是翻跟头的武戏演员,通过这两年参加展演找老师指导,此次他演出的《八大锤》提升了一个档次。“京剧是角的艺术,但京剧表演人才的‘成活率’不高,青年演员需要一些激励机制,希望他们尽早成材。”王平说。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