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儿童节了,儿童剧再次成为关键词。
近年来,儿童剧市场突飞猛进。据统计,2014年全国儿童剧演出首次突破万场,达到10377场,成为仅次于话剧的演出类型。北京的儿童剧演出3787场,票房1.1亿元,观众人数超过131万人次,比上一年增加34.2%。在如此“汹涌澎湃”的数据背后,中国儿童剧市场也在酝酿着新的变化,一些试图突破传统表演方式的“另类”儿童剧正在慢慢成长。
《三个和尚》的舞台禅意十足。
艺术
儿童剧不仅是寓教于乐
一棵枯树,一道屏风,几个蒲团,一个圆形的舞台……中国儿艺推出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这两天正在北欧巡演,颇具禅意的简约舞台传递着典型的东方美学思想,与我们印象中五彩斑斓的儿童剧舞台相去甚远。“我在做儿童剧的时候,都会对剧组舞美、音乐工作人员说,不要把它当成是一个儿童剧去做。”该剧导演毛尔南说。
毛尔南不想给家长和孩子留下一个印象——儿童剧爱讲道理,“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剧场不是游乐场,希望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层次丰富,比一般的儿童剧有更深层次的价值观传递。
就拿《三个和尚》来说,两三岁的小观众从中看到的是快乐可爱的小和尚,七八岁的小朋友则可以发现团结互助的力量,以及从小和尚和老和尚的情感中体会到对长辈、对老人的尊重。毛尔南希望,当这些孩子长大后,回味起小时候看过的这个戏时,能够读懂导演所表达的最深层次意义:人们如何摆脱自我习性的羁绊,寻回初心。
这么多的层次以及哲学意味在其中,孩子能不能看懂?毛尔南说,别把孩子想得太简单,他们的世界比大人想象的更为宽广,这是两岁多的女儿“告诉”他的。
原本毛尔南觉得两岁多的孩子还不能进剧场,可是当他尝试着带女儿去看《小吉普变变变》时发现,一个小时的演出女儿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看得非常开心,回到家嘴里还哼哼着剧中的歌曲。“她才两岁多啊!所以我们做儿童剧的时候,不要刻意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去看待他们。”
从已经上演的《三个和尚》到即将上演的《木又寸》,毛尔南还试图给孩子们传递一种更深沉的情感。“我记得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文学不只存在于表面的快乐中,还应该有一些快感,而悲剧带给孩子们的快感要比喜剧更为强烈。”毛尔南说,现在大部分的儿童剧快乐太多,快感太少。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从来不回避眼泪。《三个和尚》中是老和尚和小和尚们的分离,在即将上演的《木又寸》中则是一棵树与故土、与朋友们的分离,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成长中必须经历的痛楚。“但我不会让孩子哭着出去,一定会解决问题。中间的流泪不是坏事,让孩子痛,但也会让他们记住,就像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小时候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经历,哭得稀里哗啦。”毛尔南说。
在中国儿艺六十多年的艺术长廊中,与那些蹦蹦跳跳的儿童剧相比,毛尔南的这些作品无疑是极为另类的。中国儿艺副院长冯俐说,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已经推出了近十年,以前主要面对低幼儿童演出,现在希望能让它回归小剧场本身所具有的实验探索性,“儿童剧在艺术性上也应该有所追求,而不仅仅是寓教于乐。同时,儿童剧还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应该让陪着孩子的父母也能看进去。”著名编剧马也说,儿童剧让孩子喜欢是基本要求,大人也爱看的才是真正的好戏。让冯俐欣慰的是,《三个和尚》演出散场时,有的家长一看她是剧院的人,就冲她竖大拇指。
《天使桃乐西》将多媒体和真人表演结合得非常巧妙。
精致
儿童剧也可以做得很高级
国有院团投资几百万元做一个儿童剧并不少见,但一个刚刚成立的民营剧团却花一百多万元做一个儿童剧就凤毛麟角了,更别提还要搭上人力、物力以及数月的工夫。李欣凌和她的闺蜜王昭懿就是这个没钱也任性的心?灵剧团的共同创始人,她们去年推出了剧团的第一部作品《天使桃乐西》。
多媒体音乐儿童剧《天使桃乐西》过几天去温州演出,6月10日还要在国家大剧院亮相,眼下正在空政电视艺术中心排练。这天,黑洞洞的剧场里,液晶屏上多媒体画面绚烂地绽放,瘦削的李欣凌头发乱蓬蓬的,眼睛紧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奔波一天的王昭懿买完灯和线,满头大汗地从外面赶回来,也一起盯着大屏幕。
李欣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在《大宅门》《结婚十年》等影视剧中担任主演,在北京舞蹈学院当过音乐剧系老师,江一燕等影视明星还是她的学生,现在她是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的演员,执导过话剧《大宅门》等舞台作品。而王昭懿是北京儿艺副院长,曾经在北京儿童剧舞台上留下了无数经典形象,由她主演的《想飞的孩子》获得多个国家级大奖。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欣凌和王昭懿为北京一所小学导演《绿野仙踪》,后来这部作品还前往英国爱丁堡参加边缘戏剧节。就是这部戏勾起了她们心中一直埋藏着的愿望:做精致的、干干净净的儿童剧。
这个说起来简简单单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天使桃乐西》全剧投资一百多万元,绝大部分钱都花在了多媒体和音乐上。剧中大量的多媒体画面逼真、精致,有观众反映,有时甚至分不清自己是在看动画片还是在看现场演出。虽然《天使桃乐西》不是音乐剧,可她们却请来新锐音乐人丁可创作了二十多首原创歌曲。剧中担任造型设计的李佳,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硕士,担任灯光设计的韩江也是国内非常有名的设计师。“我要那种很高级的审美格调,做一个国际范儿的儿童剧,所以选择的合作者都得是一流的,而且能够全心投入到创作中。”李欣凌的“野心”清晰可见。
在王昭懿眼里,昔日的发小一进排练场就“变形”,“凌凌是个特别苛刻的导演,跟她合作很容易崩溃。”李欣凌对于细节的苛求,也让剧组的工作人员崩溃,比如,多媒体要一帧一帧地挑毛病。《天使桃乐西》的第一版是小剧场戏《绿野仙踪之奥兹城堡》,一个不过七十多分钟的戏,他们愣是排练了七十多天,比许多大剧场作品花费的时间还多。这次复排因为加了新的情节,他们又提前五十多天开始排练,赶得上别人一部新戏的排练时间了。
作为制作人的王昭懿虽然心疼不断从自己兜里掏出去的钱,可是为了让戏更好看,她从来都不犹豫。“要想省钱就不干这个了,我们就是想做一个高级的儿童剧。”
但总有人打击她们,“不就是个儿童剧嘛,差不多就行了。”听到这样的话,李欣凌都会觉得特别心酸,“以前我也是这么看儿童剧的,但我们不能这样糊弄孩子。你要是不做儿童剧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互动是时下许多儿童剧招揽观众的噱头,可李欣凌和王昭懿不喜欢那种只是为了现场热闹而进行的互动。她们对外推销《天使桃乐西》时,常有接待方问有没有互动,她们都会明确表示:“没有。”她们希望,在《天使桃乐西》的现场,孩子和家长都是安安静静地投入到故事中,进行深层次的心灵互动。演出时,李欣凌总喜欢坐在观众席的最后,看观众们是不是一直盯着舞台,“这个戏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投入了心血和智慧,当看到他们看得那么认真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幸福死了。”
虽然《天使桃乐西》只演了二十多场,算上今年要演的计划也不过五十多场,距离收回成本还遥遥无期,但王昭懿和李欣凌都相信这个戏肯定能赚钱,能够成为经典。
《虫宝宝秀》的演员和孩子们在一起分享知识。
混龄
“妈妈党”为孩子做好戏
没有炫目的声光电,也没有精致华丽的道具,演员们甚至穿的都是自己的衣服,童话剧《小星球》显得格外质朴。稚得其乐工作室创始人郝燕被这出戏吸引了,“就像妈妈让孩子们吃东西,就喜欢没有防腐剂、添加剂的有机食品一样,我们也希望孩子能看到一些营养多样化的儿童演出。《小星球》虽然比较质朴,但它的表演方法却非常先锋,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郝燕当即决定将这部作品推向市场。三年前她正是因为对国内儿童剧演出不满意,才以民营团体的单薄之力在儿童演出市场上开拓。
在北京儿童剧市场,还真有不少像郝燕这样为爱奔波的“妈妈党”,海外生活或海外留学背景使她们眼界更为开阔。任立竹和几个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朋友共同创立了“立里空间”,并于今年五一期间引进意大利T?P?O剧团的《魔毯梦花园》。她说创立的原因非常简单,自己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就是想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看到世界上最好的儿童剧,为他们提供更多选择,打开更多‘窗户’。”
郝燕认为,妈妈们的眼光和标准与其他儿童剧经营、创作者完全不同,“我们更多考虑孩子的需求,也更熟悉妈妈想要什么样的儿童剧。”郝燕创办的稚得其乐工作室成立三年多,制作了许多备受孩子和家长好评的节目。郝燕说自己做儿童剧有几个硬标准,以几乎零差评的《虫宝宝秀》为例,虽然郝燕认为在戏剧方面有很多瑕疵,却非常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混龄”的宗旨在这部剧中执行得比较到位,“你要符合小孩子的逻辑,两三岁的孩子能看懂,按照孩子的记忆习惯不能给出太复杂的和长线的任务,同时又让大人觉得自己不傻,能陪孩子一起看,而不是在孩子身边用手机刷屏。”科普剧《虫宝宝秀》演出时,很多家长一开始懒得抬头,不停地刷屏,但随着演出的进行,他们也投入到剧中,离孩子和演员越来越近。
当然,在科普剧中“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郝燕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只是哄孩子开心,而是让孩子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家长们有新发现。为此,《虫宝宝秀》请来了果壳网的科普作家编写剧本,其中许多知识点不仅孩子们觉得有趣,就连父母们也会有大开眼界的感觉。剧中提到萤火虫的幼虫会吃蜗牛时,许多家长都觉得不可思议,还会怀疑地用手机上网去查,才发现真是如此。
虽然独立经营会遇到很多困难,可郝燕却坚持要给孩子们最好的儿童剧,《虫宝宝秀》专门花钱制作了好几首原创歌曲。与郝燕一样,任立竹在引进作品时也把高质量放在能否赚钱的前面。“立里空间”引进的《魔毯梦花园》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针对幼小童的小戏,为了让孩子能够看到、感受到演出者的每一个动作和想要传递的每一个信息,现场最多只能有60名观众。从“五一”推出到现在,《魔毯梦花园》已连续演出28场,尽管每场票房都爆满,但由于每场容纳观众少,这个演出依然没有收回成本。“做儿童剧当然不能只靠情怀,还是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任立竹说,《魔毯梦花园》到现在还没赚钱,但也不会阻止他们的尝试,“我们在北京做,上海也有人做,深圳也有人准备尝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给孩子们做好戏。”
对于未来,郝燕也非常有信心。她说自己并不想靠这个赚大钱,也没想过未来要做儿童演出的连锁店,“我只想做小而美的东西,市场这么大,把你的东西做好,爱你的人就会出现。”要说有什么奢望,她就是希望将来能有自己的剧场,可以深耕细作,让“稚得其乐”这个品牌更加鲜明。
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正在上演动脑又有趣的《小吉普变变变》。
记者观察孩子,没那么好糊弄
“妈妈,以后不要再带我看儿童剧了,太幼稚了!”六岁的小烨嘟着嘴从剧院走出来。刚刚看完的这出儿童剧,台上的阿姨故意粗着嗓子、装可爱扮演的男孩让他觉得太假了,实在受不了。
现在看过各种电影大片的孩子们,口味已经吊得很高,演了三十多年儿童剧的中国儿艺演员刘晓明就明显感觉“儿童剧演员越来越难干了”。以前大家都认为儿童剧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孩子,剧中遇到讲道理、教育孩子的台词,他们都得停顿一下,以特别强调的语气说出来。今天你要还敢这么做,台下孩子能哄堂大笑地让你尴尬地下不了台。所以,中国儿艺在审查剧本时,遇到这种直接讲道理的台词都会删掉。道理还是要讲,但却要讲得无形,要感染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这对演员的要求也更高了,别看刘晓明得过许多大奖,很多时候还得从头学。在中国儿艺新剧《木又寸》里,他就得吹拉弹唱样样上,一个人操作四种乐器。
但儿童剧市场总有一些想赚快钱的“聪明人”,把制作演出儿童剧想得很简单。
一说儿童剧,舞台一定是五颜六色的,花花朵朵的,音乐一定是欢快的,儿歌都是“口水”的。一些现实题材作品却一点儿不现实,演员化妆都是浓眉大眼的,服装也得是拼色的,走路还是夸张的。有的儿童剧还特别强调“与时俱进”,微信朋友圈里那些新鲜的网络词汇不时冒出来,甚至还有黑色暴力的成分,有一个儿童剧居然出现了把一个机器人头给拧了下来的画面。
制作儿童剧最方便的当属购买热门游戏和动画片版权,简单排演个小故事就OK了。演出时,台词都是提前录好的,演员只要套上大大的人偶服装,在舞台上走一走、蹦一蹦就可以了,都不用担心对口型的问题。
借着热门动画片的热乎劲儿,把孩子拉进了剧场,现场气氛一定要热闹十足。想热闹,大量互动必不可少。互动一般分为“提问式”“遛弯式”和“抛物式”。“提问式”就是演员在台上问孩子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坏人藏在哪里了,或者谁是坏人之类的,小孩子一般都会兴奋地大喊大叫;“遛弯式”则是演员要经常走到台下来,或者从台下上场,这种环节也能让小孩子特别激动;“抛物式”顾名思义,演员从台上抛洒气球、纸飞机等道具,引得孩子们抢作一团就算成功了。
还有更聪明的办法,不仅能热闹,还能从热闹中发现商机。演员在互动时会使用一种剧院出售的玩具,然后号召小观众和自己一起举起玩具进行互动,没有买的就无法参与。到中场休息,剧院的工作人员兜售这种玩具时,销售的速度就特别快。每每这时,带着孩子看完演出的家长都会后悔不迭。
许多专业儿童剧创作者希望孩子们把剧场当成殿堂而不是游乐场,可只想赚钱的“聪明人”生生把这里变成了超市和商场,远远背离了儿童戏剧教育的初衷。今天的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接触到的生活要比以往更为丰富,如果“聪明人”还是自以为是地糊弄孩子,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