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不该被遗忘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7-07   

采风现场

    本报记者  刘  淼  文/图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及演出的原创大戏《中华士兵》,日前在北京建组,并将于9月3日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6月30日至7月1日,剧组近50名演职员奔赴山西、陕西,本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完成排练前的艺术采风。
    十年心结终得解
    《中华士兵》由著名导演査明哲执导,知名编剧冯俐执笔,讲述了在全面抗战最艰苦的前3年,一支地方部队为了阻止日军西进,在黄河边背水结阵,抗击日寇近3年,上千名中国战士在弹尽粮绝后宁跳黄河也不做俘虏的故事。该剧汇集了何瑜、宗平、徐卫、李梦男、翟小兴等国家话剧院众多实力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多个生动独特的民族英雄艺术形象。
    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表示,历史上无数中华儿女与日寇浴血奋战长达14年之久,用戏剧作品去铭记历史、铭记曾经的牺牲是国家话剧院的责任和担当,“我们着手开始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就是希望能够拿出一部可以体现中国人筋骨和中国人温度的力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对查明哲而言,《中华士兵》解开了他10年的心结。2005年,国家话剧院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先后创排或复演了包括《纪念碑》、《死无葬身之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内的一批作品,这3部作品后来也被戏剧界称为查明哲执导的“战争三部曲”。当年,面对大家的祝贺,查明哲却非常遗憾地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作为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东方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到目前没有一部中国的戏剧来表达,这是作为中国戏剧人的巨大遗憾,我们欠着这样一份答卷。10年之后,这一遗憾终于得以弥补。
    “在中华民族这场最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有些记忆已经失去了,其中就包括正面战场。”编剧冯俐介绍,她的创作灵感来自长篇纪实文学《立马中条》,而作家陈忠实那篇《中条山八百壮士血祭黄河》的文章中提及的“八百冷娃”则成为了《中华士兵》的原型。他们跳河前高吼的秦腔也将成为剧中最提振士气的主旋律。
    对冯俐而言,这是一次极其痛苦的经历,不仅仅是七易其稿的创作,还有内心的煎熬,“寻访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张纯如,因为看到太多痛苦而自杀了;我写《中华士兵》虽然没到自杀的程度,但也经常会觉得无法继续写下去。”剧本创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她都沉浸在许多以往看不到或是没时间去看的历史资料中。面对那些难以想象的壮烈牺牲,她经常感觉痛彻心扉,“希望大家在二度创作中也能有一个这样的过程,这样才会有更深刻的表达。”
    陕西人倔强耿直因此被称为“冷娃”,当初这些冷娃是吼着秦腔跃入黄河的。为了更好地再现英雄形象,査明哲特意从陕西请来著名作曲家和秦腔表演艺术家参与该剧创作。
    采风让角色落地
    6小时火车、2小时大巴、1小时徒步下山……6月30日,《中华士兵》剧组以急行军的姿态来到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中条山抗日英雄纪念园,祭奠跳崖投河殉国的“八百壮士”。
    中条山码头崖的山脚下,一个不足百平方米的平台上,矗立着一座孤独的纪念碑,似乎在向黄河诉说着70多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八百壮士’跳黄河殉国的历史一直鲜为人知,但这些英雄不该被忘记。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志愿者集资修建了这座纪念园,希望这些英烈得以安息。”中条山抗日英雄纪念园创始人、芮城县新闻中心副主任肖永平说。
    “当年的情形非常惨烈,现在我们经常说‘八百壮士’,但据我们统计,至少有3000名士兵在弹尽粮绝时,为保住民族气节,从这周围的悬崖上跳入黄河。”肖永平、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抗日老战士张务本的儿子张铁铮及当年舍身相救抗日战士的杨继洲之女,向演职员讲述了当年那些悲壮的故事。甚至连在下山时碰到的村民,也能讲起父辈们告诉他们的当年的情形。
    《中华士兵》剧组的演职员眼含热泪听着他们平实的诉说。演员何瑜也是位地道的陕西冷娃,听到乡党们的英雄故事,心痛不已。“这些娃娃们牺牲的时候只有十五六岁,大的也就十八九岁,他们这么年轻,就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而且选择了如此壮烈的形式。他们不该被忘记,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演员吕毅即将从国家话剧院退休,在《中华士兵》中他饰演一位军长。虽然台词不多,但他还是放下手中所有工作,跟着剧组来采风。“心里真的感慨万千!塑造角色需要生活,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角色只会轻飘飘。这一次采风,让我心里的角色落了地。我想,当我在舞台上喊起‘弟兄们,我们决不当俘虏’这句台词时,肯定会和之前不一样。”
    张奕聪是今年刚刚进入国家话剧院的演员,他在《中华士兵》中扮演一位曾经的逃兵,最后在与日本兵的厮杀中牺牲的小战士。“我在剧中有一段与日本兵拼刺刀的戏,听了这些老师的讲述,现在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场戏需要的那份愤怒,那种誓死保家卫国的勇气。”
    7月1日,《中华士兵》剧组驱车5小时赶到陕西西安,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国家话剧院演员中心副主任乔爱丽说:“两天的参观采风,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我想,演员们一定会把这些感动、这些震撼,带到角色中。我们一定会用心去演好这部话剧,铭记历史、铭记先烈、昭示世人。”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