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新松” 硕果累累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7-20   

学员们认真听课

朱玉峰老师在授课

    10年,10个剧种,33家戏剧院团,220多名优秀青年演员……每年最炎热的夏天,总有这么一个班在杭州钱塘江畔高教园区火热开启。这就是一年一度、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新松计划”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也是被历届学员称为“淘宝地”“炼金炉”的地方。
    三伏酷暑大练兵
    7月8日,“新松计划”第10期青年表演人才(丑、老旦、花脸)高研班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如期开班,来自京、昆、越、绍、婺、瓯、姚、高腔、乱弹等不同剧种的25名青年戏曲演员,通过专业学习、专题讲座、艺术观摩、论文写作、教学汇报等多种教学形式,接受为期15天的研修培训。
    “来之前我有些害怕,听团里以前参加过集训的师哥师姐们说这是个魔鬼式训练,我怕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拖后腿。”杭州富阳越剧艺术传习所二级演员汪华儿学的是丑行,从开班第一天到现在就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研修班的课程可谓高强度、高密度。清早,学员们要回顾前一天学习的内容,之后的各种课程要上到夜幕低垂,晚饭后还有舞蹈课、论文写作,直至深夜才能休息,临睡前还不忘背台词。“有时早上5点钟‘啪’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开始背台词,当时和我住同寝室的薛巧萍还笑话我走火入魔了,结果第二天,她也噌地从床上蹿起来,但她不是在背台词,她在做动作,眼睛还闭着呢。”
    汪华儿口中说的这位薛巧萍是浙江省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的花脸演员。“我是从女小生转行到花脸的,这么多学员都是剧团的精英,压力真的很大。” 薛巧萍感慨道,“好在老师们很耐心,手把手地教我,班上的花脸哥哥们也耐心地陪我一起练习,除了能学到知识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这些学员们。”
    “这个高研班让我终身受益,我很珍惜这次机会。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剧种,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传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浙江昆剧团花脸演员胡立楠说,作为青年一代的戏曲工作者,应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戏曲文化,要多听、多学、多看,只有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戏曲事业的发展服务。
    名师带徒,手把手传艺
    这样的学习机会千载难逢,这样的师资阵容更是少见。本期研修班特邀中国剧协主席、梅花大奖得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京剧名家朱世慧、袁慧琴、朱玉峰担纲主教,教学阵容强大,全省各专业剧团报名踊跃,入学名额竞争激烈。
    75岁的尚长荣对学员们说:“有人问现在青年戏曲演员究竟还缺点什么?我说什么都不缺,但有四个字的希望:拼搏、求索。要做到这两点不容易,基本功自然要好好练,另外还要有文化积淀。”在尚长荣眼中,传统戏曲的希望就在青年演员身上,他很高兴浙江省如此重视青年戏曲演员的培养。
    而京剧名家朱玉峰在接到浙江省文化厅的邀请后,便致电第9期主教老师、有着“菊坛第一武生”之称的奚中路,向他取经。“这么多剧种在一个班,如何按照他们自身的特殊性来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朱玉峰说,起初还担心,这么短的时间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没想到学员们很认真、刻苦,进步很快。朱玉峰建议,这种系统性教学值得推广,各剧种之间也能互相交流、学习。另外,高研班应与剧团的考核、职称挂钩,这样会更好地提高学员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研班短、平、快的作用。
    “相信高研班的教学,对这些年轻人在舞台上深入全面的诠释角色及未来进行更好的舞台创作有一定帮助。”曾执教于第9期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研班的“麒派名家”陈少云认为,浙江省文化厅做了一件有益于戏曲事业的大好事,值得向全国艺术界推广。
    不断探索,人才辈出
    “人才是各院团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修班是培养拔尖艺术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书记严立新告诉记者,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先后已有近20多人参加了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通过强化培训学习,一些青年演员正逐渐成长为尖子人才,在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温州瓯剧团的方汝将,是高研班第2期学员,毕业后第二年评上了梅花奖和白玉兰奖,高研班的学习让他终生难忘。“在这里结识了全省各院团的优秀演员,我们相互学习、切磋、勉励,共同进步,为我今后的艺术成长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另外,如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现昆曲艺术的昆曲演员曾杰,获得CCTV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的京剧演员罗戎征,获得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榜首的婺剧演员杨霞云……都是受益于高研班的学员。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薛亮说:“戏曲演出市场的不景气及文化体制的冲击,使基层院团后备人才出现了断层,造成了戏曲发展的危机。”为改变这一现状,浙江省文化厅一方面实施开展各种高级研修班、青年演员大赛等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则采取扶持各院团、院校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分别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合办的“小百花班”“代字辈”等,都为进一步培养优秀的戏曲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表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高研班形成了名家名角授课、理论实践并重、传承创新并举、观摩汇报结合的特色培养模式,培育了一大批戏曲新人新秀,优化了浙江省舞台艺术的人才结构,推动了浙江省戏曲事业的不断繁荣。如今,高研班在浙江省内乃至全国戏剧领域都拥有较高知名度,成为了浙江省知名的文化品牌。”
    据了解,“新松计划”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是“新松计划”中一项重要内容。10年来高级研修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形成了中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浙江模式”。已有小生、花旦、老生、武生、武旦、丑等多个行当,来自全省33家戏剧院团10个剧种的220多名青年演员参加。历届研修班共邀请汪世瑜、梁谷音、刘琪、赵麟童、逯兴才、奚中路、张善麟、王立军等几十位戏曲名家担纲主授。同时聘请刘厚生、孙毓敏、杨小青、茅威涛、罗怀臻、何志云、刘慧芬、金星、白燕升等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提高学员理论修养、表演技能和从艺道德,使青年演员成为新型创作型青年戏曲表演人才。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