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作扎根在民间 把舞台搭建在民间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7-31   
   本报记者  王立元
    “让古老的戏曲艺术不仅活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且要活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活在史料记载和博物馆中,而且要活在民间;不仅活在静态的传统里,而且要活在动态的发展中。”这是戏曲工作者在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上发出的心声。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也随后召开,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相关领导和全国戏曲工作者代表座谈,大家感到戏曲艺术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春天。
    7月29日,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传承发展戏曲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希望大家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高度自觉的使命感,真抓实干,奋发有为。要学深学透并认真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的讲话精神,用好用足戏曲政策,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戏曲事业发展的扎实举措和具体行动。要抓住国办印发《若干政策》的契机,为戏曲发展谋取更多红利。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重托,更加自觉地保护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更加自觉地走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前列,争做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者,努力开创戏曲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振兴戏曲艺术 培植精神家园
    “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中国戏曲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伦理基因和家国情怀,体现着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从事戏曲工作近70年。说起小时候看戏的场景,尚长荣记忆犹新。“1948年,我在西单长安剧院看了秦腔《血泪仇》和《穷人恨》,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让我懂得戏曲是要反映人民心声的。”
    “一段时间以来,戏曲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对戏曲文化生态和环境保护不够,观众日益流失;受利益诱惑,戏曲人才纷纷改行或把戏曲剧场改造成娱乐场所;对戏曲的生存发展失去信心,片面地因循守旧、陷入僵化;病急乱投医,质疑甚至责难半个多世纪以来戏曲艺术发展道路等。”尚长荣说。
    “政策是传承发展戏曲的生命。”仲呈祥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若干政策》在座谈会上受到高度关注,大家认为,《若干政策》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戏曲传承发展的总体解决方案,其战略高度之深远前所未有,政策法规之细前所未有,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若干政策》在制度设计等方面推出了许多创新发展之举。从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的具体举措来解决“一剧之本”问题,到根据当地群众实际需求,将地方戏曲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等方面都给予了明确规定。
    走进生活深处 走进群众中间
    尚长荣提出,有当前良好的文艺政策引导与保障,戏曲人应做“三种人”:要做明白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艺术上的明白人,要善于激活传统、坚持转化创新,让传统融入时代,服务社会;要做知心人,要自觉摒弃“假大空”“高大全”,要多接地气,多贴人心;要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戏曲人。
    创作了《挑山女人》、《双飞翼》、《甄嬛》上下本、《金缕曲》之后,有不少人问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剧本创作有什么诀窍?
    “说出来其实很平常,就是当我们接受一个题材的时候,如何在寻常的历史或现实题材中,注入我们现代人的审美体验与生存观照。”李莉认为,困难恰恰在于能不能沉下心来,扎根生活、体验生活,逐步完善认知深度与人格修为。“最近,我与两位青年编剧刚完成了《燃灯者》的剧本创作,此剧是取材于上海优秀法官邹碧华先进事迹的当代大戏。虽然,我们采访并查阅了近80万字的资料,也被他的品格与精神所感动,但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当代先进人物?我认为,还是要紧接地气,倚重生活。”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过挑班演出经历的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李维康认为,作为一个演员不能不吃苦。“上世纪80年代,我们挑班演出,下到县市,场场爆满,演员要在学的过程中思考怎么继承,在演的过程中不断打磨,演出时如果感觉观众的反应是冷的,就要及时调整。”李维康说。
    在今天,同样也有凭本事走市场的戏曲院团。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是一家转企改制的戏曲剧团。2012年,剧团推出新戏《徽州往事》,很快在全国巡演超百场,票房收入近3000万元。“我们提出‘再芬黄梅·品牌戏剧’的理念,就是要告诉观众,我们保证出品的都是艺术质量高、观众缘好的作品。”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韩再芬说。
    山西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演员常年在山西城乡及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区的农村基层演出。“到乡下演出,无论台口大小,艺术上绝对不打折扣。送戏下乡不讲条件,只要当地群众想看我们的戏,我们都要想办法去演。只要羊能上去的地方,我们剧团就能上去演出。”山西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嫦娥说。
    建立长效机制 坚持重心向下
    作为最基层的戏曲院团,绍兴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一直坚持城市舞台和农村市场两不误、两条腿演出模式,不仅拥有了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把越剧这一浓缩绍兴地域文化精髓的艺术形态融入整个社会的文化审美中,我们不断开展越剧进校园、百花大舞台、越剧天天演等活动。”绍兴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主任陈锦高说。
    闯市场的同时,戏曲院团的发展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引领和扶持。豫剧《村官李天成》、《焦裕禄》、《朝阳沟》、《铡刀下的红梅》,话剧《红旗渠》,曲剧《飘扬的红丝带》……近年来,河南省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关注现实问题、表现现实生活的舞台艺术作品,获得观众好评。
    “我们不断深化对现实题材作品引领时代发展重要作用的认识。”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说。从2012年起,河南省设立舞台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省直文艺院团和文化单位的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和奖励,重点扶持本土题材和现实题材;从2010年起,河南省每年拨款2600多万元,用于“舞台艺术送农民”惠民演出补贴,各市县也采取了配套措施,今年起还将每年拿出1500多万元面向社区群众实施“中原大舞台”惠民演出工程。在这些惠民活动中,现实题材作品占据了较大比重。
    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侯县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该县组织闽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林祥谦》等优秀作品,打造了《田螺姑娘》、《晚情》等一批闽剧小戏。“在‘百村千场、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活动中,我们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场演出财政补贴5000元。截至目前,我们累计投入300多万元,为全县免费演出700多场,还定期开展‘闽剧大家唱’等公益活动,推动优秀传统剧目进校园,培育年轻观众群。”闽侯县委书记赵学峰说。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