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戏还可以更好”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8-28   

昆曲《李清照》主要演员首演后谢幕

    经常参加一些剧目的研讨活动,发现很多研讨会最后都开成了表扬会。专门请人来挑毛病,而且被请的专家果真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研讨会,还真是不多见。近日北方昆曲剧院为新创剧目《李清照》举办的研讨会,就开成了这样一个说真话、讲道理而又有些火药味的研讨会,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代词人李清照的形象曾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展现给观众,昆曲舞台则是首次呈现。作为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重点剧目,北方昆曲剧院原创大戏《李清照》8月中旬在京首演,引起观众极大关注。该剧不仅描写了李清照光彩照人的文学辉煌,更用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她颇受争议的婚姻生活和围绕离婚案所展现的敢爱敢恨、英武果决的性格魅力。
    首演结束后,北方昆曲剧院邀请在京戏剧界专家为该剧“会诊”,以便进一步提高。编剧郭启宏认为,《李清照》的故事最光彩的就是从南渡之后,所以剧本选取这一时间段来展现李清照的人品、人格。他表示,搞昆曲必须严格按照传统昆曲模式,从套数到曲牌,都不能含糊。另外,写昆曲应该有现代意识、现代观点,应该有所创新——当然这种创新不能离开昆曲之本。导演沈斌说,古不成旧,新不离本。我们的创作原则是在继承中往前面走。昆曲要呈现跟兄弟剧种不一样的东西,要用昆曲的表演手段来塑造人物。
    专家们在发言中称赞了顾卫英、张贝勒等年轻演员的表演,认为他们是在潜心进行认真创作。剧本的文学性和昆曲味、导演的艺术功力和创新精神也受到专家们的肯定。大家认为这个戏从文本到唱腔、音乐、舞美和导演的舞台处理,都体现了一个优秀作品的基本素质。但是在情节设置、服装舞美、结构处理等等细节方面,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坦诚尖锐的批评和建议。沈世华认为,剧中李清照挨打以后,后台传来的声音很凄惨,但李清照重新回到舞台时的服装还是原样,看不出被打的痕迹,这方面应该调整一下。钮骠认为,李清照入狱之后不应该穿白衣白裤,应该改穿红色的罪衣罪裤,这样舞蹈起来一片白中一点红,形象就突出了出来。吴琦幸则认为应该适当照顾观众的心理期待,在成婚那场戏中可以把反面人物张汝舟描写得更有伪装和欺骗性一些。
    关于该剧的主题,专家们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王蕴明认为,这个戏大体上把握了李清照渡江以后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也加入了要表达的思想。但是“我觉得这个戏还可以更好”。除了李清照改嫁、打官司之类情节,她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期待剧中能够有一定体现。刘侗也认为,李清照的命运跟北宋王朝的命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家国情怀在李清照身上有充分体现,可是昆曲《李清照》中对李清照的个人命运和南宋王朝社会环境的关系方面,表现得不是特别明显。希望今后加工过程中,能够把北宋南宋的历史变化点染出来。杨乾武说,李清照这个人物不应该回避两宋乱世。她在这个时代当中,她的命运是离不开这个时代的。而谭志湘则认为,昆曲《李清照》通过写李清照的不随波逐流,写她的非凡见识,写她与世不同的见地,塑造出了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在过去作家的笔下是没有的,是独一无二的。剧本修改要在原有基础上修改,而不是重新写一个别人心中的李清照。她期待这个戏能够加强诗的气质,让诗弥漫全剧。
    关于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专家们的讨论也很热烈。姜梧桐认为,这个剧本的实验品质比较重,尤其是架构上,比如剧中串场人的间离效果的探索实验意味就很明显。这种形式上的实验怎么和传统戏剧结构去搭,下一步还可以再进行一些考量方面的优化。仲呈祥认为,一部戏首先讲的一条是要尊重中国戏曲的发展规律,要按照规律办事儿。凡是中国优秀的戏曲剧种,从根本上必须有一条,就是它很好地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基本精神,如果离开了这一条的戏曲恐怕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能传承的。昆曲《李清照》有思想、有灵魂,蕴含着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文化基因。他认为这个戏还可以改得更好,还有上升的空间。几位主要演员要打好文化功底,对李清照其人其词要有真正的深入研究。导演如果往诗化的方向再突进一步,相信舞台效果会更好。赓续华说,看了这出戏,突然发现昆曲原来很吸引人。《李清照》在昆曲中加入了世俗的东西,比如嫁鸡随鸡这类俗语。这种接地气的努力是这出戏能够吸引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她也提出,剧中在表现心理活动时出现的中年男人和赵明诚两个形象,跟戏的节奏“不是特别搭”。周传家称赞这个戏既清新又古朴、既守成又创新。他说编剧和导演对昆曲宫调、套数和相关格律的掌握,是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戏中采取的现代心理表现形式,包括布莱希特式的舞台处理方式,基本上也是完整流畅的。他建议选两三首最能表现李清照审美个性和生命历程的诗词在剧中反复咏唱,“寻寻觅觅……”这首词可以作为一个主调。李清照寻觅什么?她在寻觅真正的人生,寻觅真正的人的尊严。郑雷在发言中对编剧驾驭昆曲艺术的能力表示钦佩。他说,近些年来,特别是昆曲列入非遗、作为一个追捧热点的时候,有不少人在写昆曲的本子,但是那些本子看着却不像昆曲。现在讲非遗的传承保护,主要侧重表演、音乐、唱腔这些方面。他呼吁还应考虑昆曲文学的传承保护问题。如果只注重传承保护表演和音乐等等,而昆曲文学没有在传统文脉中存续下去,可能就会没有什么像样的新本子出现了。倘若没有新本子,表演和音乐等等东西传承得再好,又拿什么去发展,怎样来立足?
    专家发言中有真诚的肯定,也有中肯、坦率的建议和批评。相信昆曲《李清照》经过进一步的打磨和修改,一定会有一个光彩照人的新的舞台形象。而专家们在研讨会上认真、直接、坦诚的学术态度,也引起记者诸多深入思考……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