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二人转·戏剧小品后继有人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10-22   

二人转《老西厢》       (吉林省文化厅供图)

    玉子板、金钱板、渔鼓、八角鼓,名目繁多的二人转传统道具让人大开眼界;小吉剧取材于生活中的小故事,说的是小人物,却站上了大舞台,讲出了大道理;获得“名旦”与“名丑”称号的部分获奖者还不满20岁,让人看到了二人转艺术的后继有人。
    日前,由吉林省文化厅主办,吉林省舞台艺术创作中心、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吉林省戏曲剧院承办的吉林省第七届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举行。来自全省17家院团的13台64个参评剧目轮番上演,包括吉剧、小品、二人转、拉场戏、小吉剧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设立的分会场则让朝语小品大放异彩。
    从1979年开始,吉林省已经举办了21届二人转会演,并在2002年正式确立为“吉林省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30多年来,艺术节原创作品累计达1500多个,二人转《猪八戒拱地》、《包公断后》、《清心汤》;拉场戏《非诚误扰》;单出头《老汉背妻》、《红月娥做梦》以及戏剧小品《盖章》、《同学会》等经典剧目至今久演不衰。其中20余部作品先后获得文化部文华奖和中国曲艺牡丹奖。通过艺术节的平台还推出了以韩子平、闫书平、闫学晶、佟长江、盛喆等为代表的三代优秀演员。
    一位大山中的母亲,儿子在去大学报到路上因车祸去世后,她发现肇事司机家中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最终选择了原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二人转《山里娘》,让观众感动不已。饰演母亲的吉林省戏曲剧院老演员奚春梅动情地说:“两个月的排练中,我们排一次哭一次。”
    “这届艺术节中有许多原创新节目,如《山里娘》、《县长回家》、《无理取闹》等,原创小吉剧堪称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吉林省戏曲剧院党委书记罗成金介绍,从今年初开始,该院的编剧、演员纷纷深入基层寻找线索、发现灵感,精心打造了一批现代小戏,将发生在市民身边的事搬上舞台。
    大多数参赛作品此前都有一定的演出场次。有的通过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有的通过公益性、商业性演出和观众见面,并且按照反馈意见反复修改,因而更具亲和力。也正因为接地气、不做作,这些取材于小人物的小故事才彰显了大道理、表现了大人生,自然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此外,许多老道具的使用也给人们带来新的惊喜。在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表演的二人转《老西厢》中,五花八门的道具让人大开眼界,很多老戏迷表示,这些道具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过。获得“名旦”称号的李玉莲与“名丑”称号的王洪臣都表示,二人转是门综合艺术,讲究的是“四功一绝”,但是很多表演者往往只注重调侃、绝活、模仿。为此,他们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转项目传承人王忠堂老先生的带领下,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唱腔与道具继承下来。
    如果说这对搭档是二人转艺术的中生代,那么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让人看到戏剧小品后继有人。在长春大戏楼,东北师范大学的师生们带来了《真是假的》、《细雨蒙蒙》、《时间都去哪了》等7个小品,一个个现代题材、一段段精彩表演获得了阵阵掌声。据指导教师介绍,这是学生们第二次参加艺术节,无论是作品还是表演,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3个作品还是学生自己创作的。
    艺术节上,获得“名旦”“名丑”称号的获奖者基本都是首次获得该奖项,部分演员还不满20岁。《太宗怀鹞》编剧辛艳梅、《昭君别汉》编剧李彦玲,《太宗怀鹞》导演滕云亮、孙立威、杨小明,二人转《无字碑》主演王岩,单出头《木兰情》主演彭丽等一批青年编导和演员,为吉林省二人转、戏剧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