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舞剧《家》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11-02   

《家》剧照:鸣凤像一汪水那样清澈见底。

《家》剧照:瑞珏的心和一辈子都放在了觉新一个人身上

舞剧《家》剧照。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腐朽,控诉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是巴金先生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近年来,以其小说人物形象为创作题材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话剧、川剧、京剧、电影、歌剧等多种形式不断涌现。11月28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舞剧《家》将在成都锦城艺术宫隆重上演。一部源自四川人的文学经典,凝聚了四川人的艺术智慧。这部表达四川人深度情怀的舞蹈大戏,将演绎经典,为观众呈现四川人的现代解读。
    独特构思
    两场婚礼两场葬礼贯穿全剧
    谈及自己和《家》的渊源,导演何川说:“还要追溯到2009年哦!”原来早在2009年,何川就想通过舞剧来演绎这部经典著作。在何川看来,《家》是比较适合用舞剧来表现的题材,特别是原著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但是要把如此经典的一本著作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全部浓缩在90分钟内,必须经过漫长的打磨、沉淀和思考。
    舞剧《家》提炼了原著的情节,选取了最富有个性的人物进行塑造、最能表达主题的段落进行描绘。舞剧《家》,讲述了大少爷觉新为担起作为家族长孙的责任,放弃了自己深爱多年的梅,遵从长辈的意志迎娶了陌生的瑞珏。而受到新思想影响的三少爷觉慧理解同情大哥的遭遇,也恨大哥的懦弱,他始终想着要逃离这样的家庭,逃离像大哥一样的命运。他和丫鬟鸣凤之间的爱情悲剧更让他明白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另一方面,作品中高老太爷的衰老如同封建家庭的败落一样,他的去世也正预示着时代浪潮的不可逆转。即使这样,封建思想依然继续控制着“家”,为了不可理喻的迷信,善良的瑞珏被赶到郊外生产,最后在寒冬中死去,觉新悲痛欲绝。而觉慧终于离开了家,带着对家人的爱和恨,带着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去追寻心中的梦想。
    与原著不同的是,舞剧《家》由两场婚礼和两场葬礼贯穿全剧,构成了每一场戏的大情境。中国自古崇尚“礼”,“礼”也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婚礼和葬礼的观念更是可以直接折射出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婚礼可以标志着一个家的诞生,葬礼往往标志着家的衰败。在舞剧《家》中,婚礼和葬礼总是纠缠在一起,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命运,也在这种大悲大喜的反差调和中展现出诸多抗争与矛盾。此外,本剧中的婚礼和葬礼还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每一场婚礼的背后其实也是一场葬礼,而每一场葬礼也暗藏了一场婚礼。在特定的情境中,婚礼亦是牺牲和死亡,葬礼与之相伴。悲悲喜喜、哭哭笑笑,都是人性的翻滚和挣扎。
    在何川看来,“剧中的家其实包含了两层意义,家不仅是他们生存的环境,还是所有人的枷锁。”《家》中的每个人都在无形中受着“家”的桎梏和束缚,而逐渐觉醒的年轻一代必然奋起反抗,就是在这种追求自由的抗争中演绎出了爱与恨的悲剧。“这种悲剧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无论在什么时代,人们的生活总是受着种种无形枷锁的束缚,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引领着人们不断抗争,直至冲破枷锁的那一天。”何川说。此外,整台剧目中,高老太爷的椅子算是出现最多的道具。“椅子在剧中与高老太爷一起共同构成了封建家长制权威的象征,也是一种特定情境的限制。”何川介绍。除此之外,出现在不同章节中的红白黑三色水袖也成为特定的符号和力量,是四川本土戏曲元素的最好体现。
    完美演绎
    舞蹈语言解读文学经典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思想,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觉醒、抗争以及与罪恶、封建家庭的决裂。
    对于自己编排舞剧《家》的初衷,何川一直很清晰。“在当今的时代中解读和表达巴金先生的《家》,实际上有着迫切而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何川坦言,《家》中的人物,或孝顺如觉新,或进步如觉慧,或贤淑如瑞珏,或纯粹如鸣凤,都具有着人格上的审美价值。他们为了自己在价值观上的信仰,为家庭、爱情、自由,奋斗着、牺牲着甚至委屈着、成全着。“通过舞剧的肢体语言呈现,能最直观审视觉新的懦弱、觉慧的鲁莽、鸣凤的简单、瑞珏的逆来顺受。”何川说,“让当代人被他们感动,爱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进而反省现今社会和我们的生活中所缺少的那么多重要的东西。”谈及《家》,很多人都知道丫鬟鸣凤,虽身处封建大家族,仍无法掩盖身上那一股执拗的生命力。尤其她和三少爷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心痛。舞剧第二幕关于鸣凤之死,在婚礼上综合运用了红色背景与大片的黑色水袖,如同封建礼教的枷锁一般禁锢着鸣凤和三少爷,强烈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扼杀。
    作为一位在全国舞蹈界为数不多、连续十年都有作品获得文华奖、“荷花杯”金奖、“桃李杯”金奖的著名导演,何川能清晰感受到,舞蹈对人物的情感表达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一个转身,一个轻轻的呼吸都能带动观众的心弦,这是舞蹈高级之处。”在何川看来,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是随着时代发展,才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其他的表达方式,但肢体动作永远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方式。为此,在《家》的创作中,何川也力求找到这样一个状态,找到这样一种方式来诠释《家》,诠释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作为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首部成功申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剧目,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泽平表示,通过打造舞剧《家》,一方面想对以巴金先生为代表的成都文化进行弘扬,对作品中反封建反礼教、追求自由平等的崇高价值观进行具有审美理念和解读空间的诠释和彰显。另一方面希望让当下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去重新理解这样的经典作品。通过观看舞剧受到感染和鼓舞,进而引发对追求生活幸福、国家富强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在习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舞台艺术形式,重新展示《家》的现实意义,对当今社会存在的或多或少的旧礼教、旧道德等封建残留思想给予警醒和批判,以此弘扬法治精神,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时代性,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法治化,凝聚起为法治梦、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的舆论氛围和强大精神动力。
    立足四川
    巴蜀文化特色融汇当代思考
    “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作品,应该是最原汁原味的巴老笔下的《家》。”何川坦言,“立足四川”是舞剧《家》从诞生之初就一直牢牢把握的宗旨。无论是音乐选材,还是舞美场景,甚至是服装服饰都直接体现出浓浓的四川味。“用四川人的艺术思想、四川人的艺术习性、四川人的思维观点、四川人的眼光来创作打磨这部舞剧,因为《家》的根在四川。”何川如是说。这种浓浓四川味的表达方式也是他自己对家乡情感的体现。在他看来,四川有太多值得创作的元素和题材。从前几年的舞剧《川茶铺子》到现在的《家》,都是四川元素艺术作品的最好呈现。
    立足巴蜀文化特色,以经典名著为创作背景,通过肢体语言演绎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更表现出在社会历史大变动、大变革的背景下,面对封建专制的压迫和人性的无情摧残,不同的人生抉择和情感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剧《家》更是一部弘扬成都独特地域文化,展现新一代四川人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未来,充满社会正能量和浓郁成都生活气息,并给予现代人更多思考和感动的舞台作品。
    在舞剧《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坚持拼赛场和闯市场‘两条腿’走路。除了力争获得赛场奖杯外,也将努力在演出市场上赢得优良口碑。”杨泽平介绍,作为公司年度创作情感大戏,公司从一开始就致力将其打造成经典演出剧目。在首演成功后,公司将积极参加全省公益性惠民演出,唱响社会主旋律,树立公司优势品牌。同时,将进行附属衍生产品的制作推广、营销及项目综合开发等其他尝试。通过对影音和纪念品等文创产品的综合开发,最终形成多线、多层的发展态势。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