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全民艺术普及使命 开启转型跨越新征程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11-11   

201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开幕式上的颁奖典礼           侯文斌  摄

    10月29日,重庆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的人流中闪现出这样一些身影:浩浩荡荡结伴而行、来自四面八方风尘仆仆,他们都是为了同一活动相聚于此。这就是由文化部、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和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承办的201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3000余人、8场论坛、3500个展位的博览会……足以说明,这场盛会在文化馆行业内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文化馆人的行业盛会,它已成为公共文化领域的盛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文化厅局、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文化局的负责人、专家学者、相关企业代表都奔赴前来,共议共商、交流学习。
    名家助阵  反响热烈
    工作会议、主题论坛、博览会是构成此次年会活动的三大板块。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就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作了安排部署;主题论坛由两场主论坛和6场分论坛组成,主要围绕戏曲动漫推广、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文化馆期刊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百姓广场舞发展、“互联网+文化馆”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博览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把招展、运营等交由会展企业承办,设有10个展区、3500个展位,全方位展示了近年来全国文化馆(站)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论坛邀请了著名作家王蒙、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等文化名家前来助阵,不管是“传统文化与价值建设”的主题演讲、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的沙龙探讨,还是百姓广场舞发展专题研讨,都体现了年会对当下文化馆建设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的关注,同时展现出行业的引导力量。
    “群众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戏曲动漫提供了戏曲进校园的新模式”“文化馆应当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每一场论坛都围绕近年来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而展开,引发了与会者的深思与共鸣。
    比如,群星奖作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而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奖,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历届群星奖作品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心声,深受群众喜爱。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作品创作也出现浮躁现象。为此,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创作论坛从该话题切入,邀请刘兰芳、中国说唱文艺学会副会长金丽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对当下群文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
    今年正处于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提升期、第二批示范区的冲刺期以及第三批示范区的启动期,交流沟通是促进示范区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必不可少的方式和途径,因此,年会专设论坛,为其搭建交流平台,使其互通有无。
    此外,戏曲动漫推广、百姓广场舞、“互联网+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十三五”时期文化馆发展论坛等也是年会中颇受欢迎的话题。
    尽管每场论坛都预设了很多座位,但是仍挡不住与会者聆听的热情,会场过道里、门口到处挤满了人,有的人为了听到同时间的不同论坛,忙着在会场间穿梭。身着民族服装、来自四川阿坝州文化馆的达尼·俄玛塔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文化馆事业还在起步阶段,对当前的文化馆发展趋势需要多了解,这几个论坛我都感兴趣,不想错过。”
    形式多元  科技引领
    “论坛+展览”的形式使今年的文化馆年会别具“风味”。会场外,穿着盛装翩翩起舞的是平均年龄在60岁的老人,演奏交响乐的管乐队成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孩子们还现场展示书法功底……与会者兴高采烈地观赏着表演,自豪地说:“这就是文化馆行业的独特魅力,老百姓文化活动的精彩呈现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山东青岛市文化馆馆长陆玲看到现场的群文活动展示非常感慨,令她想到了自己23年的群文工作生涯,想到了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日子,她认为,这一群文展示环节设置得恰到好处,折射出了文化馆工作的缩影。“文化馆与图书馆不同,它有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职能,所以年会形式更为活泼。”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说。
    重庆市“文化馆风采——公共文化创新案例特展”设在会场外,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为了加深认识,年会还安排了实地考察。图书馆总分馆制、公共文化物联网、数字文化馆……重庆市实施的一系列公共文化创新服务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览会的设置也具新意。2015年中国文化馆服务创新成果展分为体验区、交流区、展示区和信息发布咨询区,展览从各个层面展示了一年来中国文化馆行业在服务方式上的创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少数民族舞蹈表演、非遗手工制品展销、先进技术产品运用……每个展位前都被参观者簇拥着,尤其是互动体验区,人气非常高。重庆鲤鱼池小学四年级学生庞雅心来到这个展区就走不动道了。一人见高的试衣镜像一个放大几十倍的手机,她举起右手试着放在试衣镜上的手形标志处,竟然可以通过手动遥控试穿镜子中的各种衣服。“这是3D试衣镜,可以让观众体验非遗传统服饰。”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对弈机器人,书法、美术和舞蹈体验机,3D打印文化产品……“文化+科技”的产品带给人全新的感受。
    的确,如今科技日新月异,文化馆事业也要紧跟科技步伐、引入科技元素。在“互联网+文化馆”论坛中,北京大学博士陈慰对国外美术馆等公益性场馆数字化的介绍,令与会者感受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大多数文化馆还处于传统事务型阶段,对如何数字化尚不明确,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说:“今年文化部在一些地方开始试点数字文化馆建设,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文化馆不应停留在旧有的认识上,必须转型。”
    找准定位  明确方向
    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说,2015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在即将迎来“十三五”、社会发展进入“互联网+”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正在步入全面加速实施的阶段。《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中央文件的出台,也为今年标上了“制度建设年”的关键词。
    面对新的形势,文化馆该如何找准定位?此次年会以“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的责任与使命”为主题,提醒着文化馆人应以全民艺术普及为己任,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文化学者、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戴珩说,全民艺术普及包含全民艺术知识的普及、艺术欣赏的普及、艺术精品的普及、艺术技能的普及和艺术活动的普及。总之,全民艺术普及就是要达到全民文化艺术素养的普及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杜洁芳)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