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此一腔意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11-16   

《焦裕禄》剧照

    2015年10月,河南豫剧三团携现代戏《焦裕禄》参演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成为艺术节戏曲板块的一大亮色。该剧以真实可信的历史场面、真切可感的人物形象、真醇可亲的地域特色及剧种优长,向上海观众呈现出深沉而又暖人心脾的思想艺术张力。
    立意高  取材精
    文艺创作的立意与取材互为因果关系。剧作家姚金成将“焦裕禄精神”提炼为“共产党员爱老百姓的献身精神”,并以此为主题从焦裕禄的众多事迹中精选素材,使全剧情节凝炼、节奏紧凑,拥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全剧从焦裕禄到任兰考县委书记所处理的第一件事开场。焦裕禄赶到火车站,面对如潮般的逃荒农民,他从劝阻到倾听,从倾听到道歉,最后是顶住压力、毅然放行。先是一声“保重”,倾注了一位共产党员对乡亲们的无限的爱;后是一声“盼归”,镌刻了一位党员干部对老百姓的庄严的承诺。一句“不改变穷面貌,绝不把兰考离”如金似石,掷地有声,为人物塑造和全剧主题打下坚实基础。此后一系列情节,便围绕着这一承诺步步开展、层层递进——为治理风灾沙害,焦裕禄顶住压力,不但起用了被打成“右派”的林业专家,更为其平反而奔走;为乡亲吃上饱饭,焦裕禄冒着风险,毅然决定外出购粮,并表示愿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为抗洪抢险,焦裕禄强忍病痛,深夜率领干部群众上坝奋战,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地……为民鞠躬尽瘁、为公死而后已,全剧的主题就这样在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过程中得到彰显。此时场景从县委转到病房,剧情从政风转向家风,焦裕禄力阻女儿当县政府秘书的请求,教导妻女坚决不搞特殊化。在生命的尽头,焦裕禄深情流露,表达出对家人缺乏照顾的愧疚、对兰考未来发展的祈愿。服务大众,牺牲小家,焦裕禄精神通过两个小时的演出,给予观众全面的震撼和深刻的教益。
    到底是什么力量,使焦裕禄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豫剧《焦裕禄》通过情理交融的演绎,告诉观众,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奋斗目标就是为人民服务,除了这一点,共产党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做到了这一点,会感到欣慰;做不到这一点,应感到惭愧。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位真正把自己交给人民的共产党人,于是他无私而又无畏。“让群众吃上饭,错不到哪里去”,这句话现在听来再寻常不过,然而在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是要具备大勇气、付出大代价的,更何况要付诸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行动。可见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真理,焦裕禄是真的信、真的愿、真的干,真正实现了理想、意愿与能力、行为的高度统一,这种“知行合一”境界的彰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中所写的那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只有来自人民、造福人民,才有可能代表人民。用豫剧《焦裕禄》导演张平的话说,就是将焦裕禄精神中“最可爱、最可贵的核心”,即“本能地、下意识地为老百姓办事”的精神表现在舞台上。
    风格实 演艺真
    从开场到剧终,豫剧《焦裕禄》始终将历史矛盾与戏剧冲突交织起来、和盘托出,放在主人公面前,也放在了全场观众的眼前和心间。现实主义文艺的真谛,就在于直面现实;现实主义的高度是于寻常言行中提炼精神、于日常生活中昭示规律,特别是在批判中树立理想、在否定中揭示希望。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现实主义”文艺作品感到失望,就是因为这类创作不但削弱现实存在的矛盾,而且刻意隐藏问题、粉饰问题。若是这样,被剥夺了知情权的观众当然有权反感、用力拒绝这类作品。
    豫剧《焦裕禄》践行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真髓,并努力与戏曲的写意精神融汇起来。我们看到,焦裕禄对共产主义的真信仰、对人民的真热爱,不仅体现在剧中——他以高度的党性,在错误的政策与实际的民情间作出了正确的抉择,特别是对虚报产量的“浮夸风”予以了痛斥和坚决抵制——而且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更成了该剧主创人员的创作灵魂。导演在舞台上成功地还原了1962年的兰考县城,配以适度的多媒体时空展示,这种“以真动人”的呈现与演员的唱念做舞结合起来,能使观众在感受焦裕禄的真实与真诚的基础上,获得诗意的审美享受和道德境界的升华。饰演焦裕禄的贾文龙,将话剧的心灵外化与戏曲的精湛技艺融合起来,演出了人物的神韵,从开场的“咱兰考人眼前穷心气不低”到“困难压头气莫殆,有志脚下路自开”,再到“幸福不会从天降,要吃桃子把树栽”,唱出了一笔笔来自于极端困苦的精神财富,唱出了一道道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精神脊梁。这一切,恰恰是当今丰足年代人们需要牢牢记取、代代传承的。
    可以说,豫剧《焦裕禄》的创作者们是真正地把自己的一腔意与民融为一体,也即与焦裕禄的精神融为了一体。愿这样“共此一腔意”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更多地出现在作家们的笔下、艺术家们的身上,更多地出现在当代戏剧舞台的中央。
    综观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戏曲板块,剧目多、质量高,尤其是多以中华民族古今杰出人物作为表现对象,于演绎中提炼精神,在歌颂中弘扬正气,普遍具有接通中华传统精神与当代社会人文的意旨与品质,体现了当代戏曲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地位,显示出主办方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上海观众的大量掌声。越剧《双飞翼》和《屈原》,前者吸收了话剧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载歌载舞的戏曲性与写意性外化出来,柔中有刚地勾勒出古代知识分子不惧艰难、追求理想的高洁人格,在艺术上有创意,在主题思想上有延伸;后者则将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起来,通过厚重历史感与诗化写意性的交叠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该剧同时是对越剧前辈创新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可被视为新一代戏曲艺术工作者发展非遗、融入当代的意愿和成果。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戏曲创排或重排的精品不少,本届艺术节就邀请了台州乱弹《戚继光》,京剧《杨靖宇》,沪剧《赵一曼》、《邓世昌》等多台大戏参演。这些作品各自从剧种的本体优长出发,精心创排,倾力演绎,在舞台上展现出一系列民族英雄的形象,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格令人感动、令人深思,这些作品以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足以形成一道强大的当代戏曲的精神风景线。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戏曲艺术的振兴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办公厅今年7月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作出了详尽的规划与部署。这对当代戏曲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中华美学精神,多出作品、出好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保障。从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戏曲板块中的众多精品力作看,全国的戏曲艺术工作者正满怀信心地将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弘扬开来,正源源不断地为当代中国人输送精神营养、树立价值取向。相信通过“共此一腔意”的努力,当代戏曲将会在人民群众的认同与喜爱中焕发更大的活力、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