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艺的大情怀与大智慧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11-24   

《巴交龙布》

    一个人、一头骡子,小路上、群山间,近30年无悔穿梭奔走。巴交龙布,纳西族人亲切地称他为“银行舅舅”,他为他爱的一切做出了在我们眼中了不起的事……11月16日、17日,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制作、演出的话剧《巴交龙布》在北京中国剧院上演。
    《巴交龙布》根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自治乡信用社主任巴交龙布的事迹改编。为做出不平凡事迹的平凡人在舞台上立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四川人艺将《巴交龙布》调制得轻松诙谐又不乏人情味,让观众在会心一笑时心里也被深深触动。
    在观众持续不断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四川人艺总经理罗鸿亮松了一口气。“《巴交龙布》是我们改变剧院管理思路后创作的比较有特色的剧目,已经在四川巡演40场,在北京演出是想检验一下这部作品究竟有没有进行全国巡演的实力。”当然,观众已经用笑声、掌声和偷偷擦去的泪水做了回答。
    借鉴先进管理经验走四川人艺特色道路
    辉煌时,四川人艺曾位列“中国十大话剧院团”,如今却不敢称自己属于一流院团。这其中的原因是新一届四川人艺领导班子上任后思考最多的问题。
    2013年4月上任后,罗鸿亮用了近半年时间观察剧院内部的工作状态,到各地院团走访学习。最终,他为四川人艺找出了管理中的三方面缺失:剧院对于品牌建设、剧目创作、人才建设等方面缺少规划,大家想努力却找不到方向;艺术家很在乎个人价值的实现,却往往忽视了集体价值;生产方式落后,对于剧目的创作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式作业,缺乏深入开展的各种合作。如果这三方面的问题能够解决,院团管理就能走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来。
    “管理者应该走捷径,应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本着这样的原则,在四川人艺党委书记、董事长杜江宁的支持下,罗鸿亮对在各院团走访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找出了最适合四川人艺的管理思路。“经过深入思考,基于我对‘文化+’和‘互联网+’思维的理解,我认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经验最契合四川人艺的发展情况,国家话剧院等院团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学习。”于是,罗鸿亮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管理制度为蓝本,吸纳其他兄弟院团的成熟做法,形成了四川人艺艺术作品创作生产的良性机制。
    借力、借智、借势
    助推艺术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升级
    改革后的四川人艺不仅将内部机构重新架构,成立了制作中心、形成了“艺委会+制作人+品牌营销”的崭新生产形态,保证分工合理、职能明确,更用了一年制定了员工手册,其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创作规划。
    创作项目多了,剧院艺委会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几乎所有院团的艺委会都是由在职的、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并吸纳一些离退休艺术家组成的非常设性机构。这就有一个问题,有项目时可以召集艺委会,但日常的工作缺乏管理。于是,我们在艺委会下设艺术室,艺术室在艺委会闭会期间,行使艺术评判、项目评审的基本职能。”罗鸿亮说。
    不仅如此,罗鸿亮还为四川人艺请来了强大的外援团,为剧院的艺术创作把关。今年1月21日,四川人艺举行了隆重的特聘专家签约仪式,聘用姬沛、张金尧、欧阳子君、赵寻等编剧、导演、戏剧评论3个领域各年龄段的专业人士为特聘专家,并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担任文化顾问。
    如今,在四川人艺想要出一个作品,必须经过3个步骤的过滤。第一步,由剧院公布项目信息,演员、编导、制作人和剧院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竞争上岗;第二步,制作人通过竞聘上岗之后提出自己的计划并成立艺术创作室,进行项目生产;第三步,在整个项目生产过程中,四川人艺的艺术委员会从选剧本、演员、导演等方面进行全程把关。
    “3个步骤构成四川人艺剧目生产的主要流程,为好的作品生产建立科学论证的机制。现在的四川人艺,每个在册员工都可以向艺委会申请项目立项,四川人艺也面向全社会采购好剧本,向符合四川人艺自身艺术价值取向、能创作凸显巴蜀人文特质题材作品的剧作家约稿。这三种形式减轻了院团长过去在剧目确定、剧本挑选上的窘迫情况。”杜江宁提出,制作人也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分红,让每一个人的义务与利益分配挂钩,用经济杠杆来撬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优化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后,让真正干实事的人得到了认同,大家都特别踊跃。”四川人艺市场营销中心主任黄梁宇说,“以前剧院拍戏,几乎所有演员都要院领导挨个动员,现在告别四川人艺舞台好多年的老艺术家都主动请缨回来演出。他们在舞台上的传帮带,也促进了青年演员的成长。”
    挖掘整合资源增强运营推广四川人艺品牌的能力
    “以前剧院的对外合作往往只停留在某个技术环节,比如外请导演、编剧等,并没有将其他院团的成功经验借鉴而来并为我所用。这是不行的。”在罗鸿亮的治院理念下,四川人艺在两年内广开思路,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对外合作。
    据黄梁宇介绍,四川人艺开展的合作模式共有3种:与四川省内各市州宣传文化部门的合作、与省内外各大行业(集团)的合作以及与北京和各地方院团(院校)的合作。
    在与四川省内各市州宣传文化部门的合作中,四川人艺与甘孜州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了再现“马背上的干部”毕世祥一心为民感人事迹的话剧《雪域忠魂》。2014年10月22日,《雪域忠魂》在四川锦城艺术宫首演结束,毕世祥的儿子毕达含泪走上舞台,与演员拥抱并感慨地说:“演员真正演出了父亲生前的样子,永远都充满活力、有干劲。好多场景和对话就像发生在家里一样。父亲一心为民,一直是我的榜样,现在我对他更加崇敬。”
    而四川人艺与内江市委宣传部联合创作的展现新中国新闻事业开拓者范长江一生历程的话剧《范长江》,也受到了多方好评。
    “合作中,我们利用剧院资源帮助各地市州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创作出的作品不仅为双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黄梁宇说。
    日前在北京演出的《巴交龙布》则是四川人艺与省内外各大行业(集团)成功合作的范例。“从专业角度来看,我们相信自己的艺术品质和生产能力。于是在对方没有出资的情况下,四川人艺艺术室主任、该剧导演之一甄进组织艺术委员会成员,联合该剧导演查丽芳、敖晓艺对此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做出了四川人艺出资创排该剧目的决定。作品经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评估满意后,形成了由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牵头完成全省市州信用社行业团购的新的生产形态。该剧在北京演出后,更是得到了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的高度肯定,并表示将支持该剧的全国巡演。”据黄梁宇介绍,目前,《巴交龙布》已在四川省内巡演40场,盈利近400万元。“因为是少数民族题材,我们在作品中加入了很多民族音乐、舞蹈和文化元素,受到了观众的热情欢迎,推介了当地的文化。《巴交龙布》真正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川人艺还与北京和各地方院团(院校)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以前,剧院演出密集时人手不够,只能放下其中的一些项目,现在加强了跟兄弟院团的合作,我们可以轻松地借到演职人员。艺术院团需要这样开放的胸怀。”据罗鸿亮介绍,目前四川人艺正在与绵阳市艺术剧院共同打造一部儿童剧。“儿童剧在地市州有很大的需求,只是缺少好作品。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成都看演出,所以我们希望合作创作儿童剧驻场演出。”
    强强联手、抱团取暖,各种形式的合作不仅为四川人艺带来了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也充实了每个四川人艺人的荷包。
    明年将实施三项重大举措
    罗鸿亮始终认为,院团长必须具备前瞻思维。他常说,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米柜里的,还得惦记着厨房里的”。对于四川人艺今后的发展,他也有着清晰的思路。
    “2014年我们创作了两台大戏,今年有3台,明年两台大戏《红色西北角》和《苏东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剧本创作。”据罗鸿亮介绍,除剧目规划外,对于年轻演员、编剧、导演的孵化制度也已经建立,剧院将为青年演职员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更优厚的条件。
    此外,四川人艺明年还将实施三项重大举措:面向全省院团服务的票务系统研发、牵头组建以扩大戏剧市场占有率为取向的四川戏剧联盟和举办首届四川大学生戏剧展演季。
    建立票务系统和自媒体营销平台的想法源自四川人艺对于成都戏剧市场大数据的认识。“在与大麦网的交流中,我发现成都的戏剧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开发。建立自己的票务系统不仅有利于剧院对于观众群数字的资料收集与分析,也可以在今后服务于各兄弟院团。”杜江宁说。
    明年,四川人艺将牵头,联合全川有条件的地市州,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四川戏剧联盟。四川戏剧联盟旨在构建整合资源、抱团取暖的宏大格局,让四川戏剧的触角更彻底地深入全省各地,形成合力打造川内优秀作品走出去、国内外的优秀艺术作品请进来的良好局面。
    由四川人艺举办的首届四川大学生戏剧展演季,不仅将有剧院现有剧目和即将创作剧目的展演,还将以“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发现和培养四川艺术行业新秀和接班人,为他们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搭建高水准的展示平台,培育高起点、高素质的文艺人才。“我们将组织四川省内的大学生戏剧社进行交流演出,然后选出其中的优秀剧目,由剧院的专业老师帮他们辅导,请他们到专业剧院进行演出。”罗鸿亮说,据统计,在四川上大学的大学生,有1/3会留在四川,他们是未来的话剧主流观众群,所以一定要以各种方法珍惜和引导。
    四川人艺领导班子在积极思考,从国有院团的社会责任、繁荣四川文化产业、振兴全川艺术生产等方面出发,都应该广泛联合体制内外的社会各界力量,构建既有“彰显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原创作品,又能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的“中国话剧第三城”的优秀平台。同时,为了更好地与先进地区接轨,吸收借鉴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四川人艺还积极推动在北京、上海分支机构的建立,并主动与中演集团、北演公司、保利院线等接洽,寻求横向广泛合作,为地方院团生产创作拓渠道、谋发展。通过诸多举措,力争在四川人艺的牵头和带动下,开发好成都及全川的文化市场,激励文化产品生产,扩大文化影响力,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第一,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文艺新局面。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