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菜籽花开》饮誉京城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11-30   

  日前,来自江苏盐城的大型原创现代淮剧《菜籽花开》在中国评剧大剧院上演,在纷飞瑞雪中给北京的观众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盐城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曾涌现出多名道德模范。近年来,盐城市淮剧团将创作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连推出了多部凝聚正能量的现代戏剧作品。这也是该剧团第四次来北京演出。
  道德:在利与害面前
    欧阳逸冰
    在利益最大化的商品交易准则面前,道德何以自处?被湮没,被侵蚀,还是岿然高耸,真正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谁也绕不开的行为门槛。
    淮剧《菜籽花开》以精心的创作、精彩的呈现、深刻的思考,试图对此做出自己的回答。
    《菜籽花开》一开场,就让主人公顾双成这个“道德模范”候选人陷入了不知如何是好的困境:正当竞选的关键时刻,突然冒出个管自己叫“爸爸”的女孩子!他纠结不已,恐惧不安,甚至想过躲避。他和妻子以及父亲、岳母之间的矛盾焦点就在这里——要名誉还是要责任。其实,名誉跟责任一旦脱钩,这个名誉就是虚伪的,就是没有诚信的广告牌。当然,这里的道德责任不是作为生身父亲的责任,而是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作为菜花母亲的挚友的情义责任。这样的抉择,或许不仅仅是顾双成的,而是我们所有人都可能遇到的。于是,观众随着顾双成一起,走过要不要“见利思义”的心路历程。这个思辨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正是道德高地建筑的过程。而这正是该剧的思想价值所在。此其一。
    其二,在戏剧结构上,主创是费了一番功夫的,把主线的推动和副线的推动揉在了一起,形成了内在的统一。顾双成的岳母田妈认为,女婿能够评上道德模范是很有好处的,能让他们家的生意做得更大,赚的钱更多。她把名誉和经济利益紧紧连在了一起,至于这个孩子,那是根本不能收留的,顾双成要“洁身自好”,离责任越远越好,名誉、名声和地位胜过担当(责任)。这样,她就变成了顾双成的一面哈哈镜——扭曲了的道德模范仅仅是挣钱的招牌。田妈的想法也是不少人的想法,这正彰显了这个戏的现实价值。实际上田妈就是田春兰(顾双成妻子)的一个延伸,一个灵魂的影子。田妈的所有台词,就是田春兰内心所想的。所以,这条副线与主线(顾双成与妻子田春兰就菜花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的矛盾发展线索)是内在的有机的结合,非常融洽。
    其三,全剧既具有戏曲的传奇性,又具有真实性。《菜籽花开》一开场就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悬念,这些悬念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让你非得往下看不可——顾双成这个“道德模范”候选人究竟有没有私生子?因为这个从天而降的小女孩菜花管他叫爸爸,还言之凿凿地说,我妈说了,我爸就是顾双成,住在江苏什么什么地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这个悬念设置很吸引人,戏就从这里展开。然而,作者陈明的“解铃”比“系铃”更显功力,最精彩的还是戏的结尾——既要解开戏扣子,又要震颤人心,令人思索故事的内蕴。在《菜籽花开》的高潮处,出现了鞋底秘藏的一封信(菜花的妈妈小香子的遗言),不仅让观众豁然开朗,更让人看到在未出场的小香子心中,顾双成是个什么人。这是小香子拼着生命的最后气力倾诉出来的最真诚的心声——顾双成是她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人,一个爽爽朗朗像阳光一样的人,她的女儿必须跟这样的人成长。如果她把这个孩子交给了孩子的生身父亲,即那个奸污她的人,就等于她承认了奸污,接受了屈辱以及黑暗和丑恶。她不能这样做,必须选择顾双成。这就等于她也在参与这场道德模范评选,用自己的生命投给顾双成分量最重的一票。这是非常绝妙的一笔,非常成功的一笔,是对“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者的最高赞美。这个遗言就是一把壶梁,把整个泥壶提起来了——类似《红灯记》里李奶奶的那段台词,《霓虹灯下的哨兵》里春妮的那段台词,使全剧陡然提升起来,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作者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剧作家、评论家)
  道德重建的难度和可能性

  
《菜籽花开》剧照

    刘  颋
    第一次在剧场看淮剧,还是新编现代戏,对于我这样一个戏曲外行来说,论起唱腔身段和台步,还真是看热闹的成分多。只觉得唱腔好听,婉转中不乏清亮和高亢,抒情中氤氲着烟火气,可能因为淮剧方言本就舌尖音多的缘故,竟自有一种穿花拂叶曲径通幽的妙处暗蕴其中。
    《菜籽花开》时代感很强。道德模范的评选是近些年来的“新鲜事物”,敢于以这样时代感很强的题材入戏,不得不佩服编剧和剧团的勇敢。近些年来道德楷模的评选,多少有点媒体生存的意味;而关于道德及其当代建设,更是很多创作者小心绕过的题材,因为道德很难写,很难把握,更因为时下一些人的泛道德论吓得不少聪明人绕“道德”而行。剧本围绕主人公顾双成认不认“私生女”的过程,生动刻画了一个从纸上道德到生活中道德的建设轨迹。顾双成一出场就获评市里的道德模范,已经站在一个行为规范的高地上,但这仍是一个观念和概念层面的存在,如何让这个观念和概念中的模范活起来,是对编剧和演员的一大考验。虽然全剧走的依然是从矛盾冲突到内心挣扎再到精神升华的传统路径,但顾双成面对荣誉的挣扎、情感的纠结,让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起来。面对更大荣誉的诱惑,面对亲人和乡里乡亲不理解甚至鄙弃的压力,面对珍藏于内心的情感再次撕裂的隐痛,顾双成陷入了纠结、犹豫中,因此他也走下了“神坛”,成为东湖村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刻写出道德模范普通人的一面,剧作就有了成功的基础。然而还不够。把一个人拉下神坛很容易,让一个走下神坛的人如何再走上并坚守住道德高地,剧作才能真正成功。在这个层面上,《菜籽花开》是成功的。顾双成不仅没有丢失他的高地,在认菜花找菜花的过程中,他带领东湖村的众人一起完成了道德重建的重任。
    细节决定成败。《菜籽花开》很注意人物性格和细部的刻画,尤其村委会议这场戏最为精彩。任何时候都要讲高度的田妈、正直宽容的顾爸、和稀泥的村支书、会放大拔高抓典型的陈记者,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都非常鲜明。编剧在台词上显然下了很大的功夫,将现代生活的细节、乡村俚俗的生动幽默和朴素的乡村伦理很好地融入了他们的对白里,轻喜剧的风格里既有对人物善意的调侃,也有对忠厚传家的乡村伦理的由衷肯定。一场充满喜感的村委会议,既是人物性格的大爆发,也是乡村伦理道德的博弈场,将道德的辨析放置在喜剧性的场景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场戏的另一个妙处在于对全剧节奏和色彩的调和。《菜籽花开》总体上来说是一部正剧,如何让严肃的主题变得生动?村委会议这场戏在全剧正剧的色彩里加了一抹跳跃和灵动,给严肃的节奏增加了一个气眼,于是,全剧生动了起来。
    道德重建是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以一部戏来演绎这样一个命题,《菜籽花开》的确是一部有担当的戏。顾双成认菜花并保守她身世的秘密,是一种道德担当;田妈顾爸等主动去西湾村道歉,是另一种道德担当;村人集体去寻找菜花,又是一种道德担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既凸显了时代道德建设的新质,又彰显了千百年来维系中国乡村的伦理道德善和美的力量。当传统的力量注入了时代的新质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属于这个时代的道德建设,虽有难度却终将成功。
    无论如何,道德建设从来都是个难题,《菜籽花开》为今天这个时代提供了道德重建的可能性。
    (作者系《文艺报》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
  淮剧《菜籽花开》观后
    杨  林
    我和陈明兄认识很早,并且一见如故,虽然相距较远,见面机会不多,但彼此感觉心近。陈明的剧本,我只要见到,必定会读,而且每次阅读都有感触、有收获。我对盐城的印象,完全来自陈明的作品,他笔下的苏北水乡很美,美得令人向往。
    淮剧《菜籽花开》是我第一次看陈明的戏,也是我第一次看淮剧。演出很成功,这是导演、演员的功劳;故事讲得很清晰、很完整,而且很感人,这是编剧的能耐。在我的印象中,陈明作品的背景几乎都与这片水乡有关,写的都是发生在盐阜一带的凡人小事。透过字里行间,就可以真切地感受他和这一方水土不可分割的关系。看演出,这种感受则更强烈。看着呈现在舞台上的风土人情,听着人物在舞台上的说唱逗趣,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甚至觉得,这个故事、这些人物、这些人物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只属于这方水土。这不是生编硬挤的,是从作者笔下自然流淌出的。这让我又想起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老话题。从生活到艺术、从作者到作品,是一个相互酿造的过程,“勾兑”不得。作为同行,我羡慕陈明,能有这一片水土,从小到大得以“浸泡”其中,创作的时候,又能够“跃出水面”,运用文化的眼光发现其品质,运用戏剧的形式描写出其精神。我希望陈明兄千万珍惜这一点,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心猿意马,全身心地做你的“十品小官”,继续讲你家乡“鸡毛蒜皮”的故事。
    这次观看淮剧《菜籽花开》演出,我还有一个意外发现,那就是观众与演员之间的那份默契。剧场观众的反应,让我不得不感叹盐城的观众真好,真懂戏。演员撂个什么,观众立马接住;你想逗他笑,他明明知道,也心甘情愿被你逗;你想让他哭,他立马安静下来,跟着剧情抽泣。那一刻,观众已经自然地投入到演出中,成为创作者,他们用掌声、笑声和情感,在不知不觉中使得演出变得更丰满、更完整。按理说,台上和台下、演员与观众,在演出中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形成“三角反馈”,原本很正常,但是像盐城观众如此投入、默契的现象,确实十分少见。我由此想到,或许这样懂戏的观众,正是盐城戏剧创作能够繁荣的内因之一。我不知道,这样的观众群如何形成,这样的默契如何形成?是因为淮剧这个剧种,是因为盐阜乡情古来如此,还是剧团或者相关部门有意培养的结果?戏曲事业不景气,原因是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少;人们不喜欢戏曲,原因是真正懂它的人越来越少。戏剧需要观众,观众需要培养。我觉得,盐城能有人就此做个专题研究,更好!另外,陈明兄的唱词真好,好到令我嫉妒。
    (作者系著名剧作家)
  菜籽花开好春光

《菜籽花开》剧照

    王  馗
    淮剧《菜籽花开》是可以让人流泪的!这份感动源于盈溢在剧作中的纯美人性,及其表达现代生活的纯美形态。
    这部作品的内容并不复杂。市级道德模范顾双成在参评省级道德模范的关键时刻,一个流浪的女孩菜花竟然来认他作父,是认了女孩,还是送走女孩?是保全道德模范的体面,还是留住当年的情感?这些成了摆在主人公和他的家人面前的重要抉择。原来,菜花的母亲是顾双成当年的救命恩人,因为曾经被人强暴而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而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她在临终前让菜花找到顾双成,将藏有遗嘱的鞋垫给他。随着遗嘱的打开,这位母亲的遭遇让顾双成和他的家人们感慨万千,徘徊在世俗名利与人情大义之间的顾家人,自然有了选择。
    作为现代戏,这部作品并不缺乏现代的生活内容。例如顾双成是全市十大道德模范、生态旅游公司的总经理;女主人公田春兰开着春兰土菜馆;评选道德模范过程中充满了记者报道、村邻竞选等生活琐碎。这些比较写实化的内容以及浓郁的道德张扬,很容易让人看到现代戏创作中的一般模式,当然也容易让剧作流为现时性的生活展示。但是,这部作品透过这些形式,极力渲染了剧中人的心灵悸动、心灵碰撞与心灵抉择。因此,与其将其看作现代戏创作,倒不如将其看作一部心灵剧,而这正是该剧感人之所在。
    该剧在简单的故事中,成熟地使用误会、悬疑等情节技法,让剧中人始终徘徊在矛盾纠葛之间,让剧中人在不断反思自己、打量别人中呈现心灵世界。例如顾双成与妻子田春兰各怀心事来到湖边,一个隐约感到菜花与自己素有因缘,意欲亲自探问;一个隐约察觉到丈夫似有情缘,试图跟踪调查。当顾双成听到菜花的身世之后,他首先陷入了如何向女孩解释已逝往事的矛盾中,紧接着又陷入了现实生活的衡量中,这些主人公内心的考量,正显示出特定人在特定事中的心灵困境。当剧情由此转入夫妇二人的对话中,夫妻误会似乎已经云散天开,但是新的矛盾又随之而出,田春兰说:“这十三年来,我在外处处维护你的声誉,支持你的事业,在家里,相夫教子,敬老护小,可我却蒙在鼓里,不明不白地当上了后妈,你让我怎么面对亲朋好友,乡里乡亲,今后让我怎么做人?你今天就是说本天书,我也不信!”真实的质疑,真实的感想,连带展示出来真实的矛盾。
    正缘于此,剧中所有人的行为就有了真实的逻辑走向。面对孩子寻父,家中长者顾周全、田妈开始质疑儿子的过去;面对相见而不相认,菜花开始质疑这个“父亲”的动机;面对菜花是留还是送的问题,顾双成和田春兰开始出现嫌隙……这些都源于一段隐藏在菜花身后的辛酸往事,缘于顾家人对于孩子脆弱心灵的真心呵护。因此,他们彼此之间也从质疑到理解,从暂时的僵持到持久的信任,逐渐消释心中的隔阂。那些曾经出现的动摇、自私、冷漠,也很自然地逐渐转化成对于友谊、忠诚、担当、责任、感恩等美好道德的坚持。真实的心灵,由此透露出纯美人性,变成剧中人的生活自觉。
    淮剧是一个艺术涵涉力很强的剧种。从早期的三小戏到现代的行当俱全,淮剧逐渐成为苏北、江南等地重要的大戏形态,苏北和上海的淮剧团体即代表了两种风格趣味的艺术探索;古装戏与现代戏的艺术创作,则分出传统与现代迥异的艺术表现方式。淮剧流畅自然的唱腔风格、贴近口语的音乐旋律,使它具备了酣畅淋漓地表达人性人情的艺术魅力。现代戏《菜籽花开》充分地表现了淮剧注重唱腔音乐的特长,尤其是由男主人公领起的大段曲段,如“一番话如同芒刺扎心疼”“星月依稀映水底”“不怪你眼泪汪汪来责问”“忘不了那年雪后初放晴”等,都成为展示人物内心的文学独白,增加了人物心灵世界的探寻,给剧中每一个个体附着上了诗意的纯美个性。
    该剧的创作团队盐城市淮剧团虽然只是盐城市盐都区的市县级团体,但却是一个有着辉煌创作历史的团队,其创作的《鸡毛蒜皮》、《十品村官》是近30年来备受好评的现代戏作品。这个团队以及他们的创作,鲜明地张扬着基层的民间智慧,紧密地贴合着老百姓的欣赏趣味。《菜籽花开》显然延续了这种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不但里面的人物及其情感是基层百姓式的,就是情节结构也充溢着基层百姓的乐观自信与幽默风趣。比如该剧在严谨的抒情叙事之间,插入了一段由田妈主导的“家务会议”,风趣幽默、自由洒脱,尤其是田妈唱出的“万里东风红旗飘”,生动地塑造了基层妇女干部的典型特点。这种看似闲散的点染,让相对沉郁的内心呈现变得活泼、悦动,显示出剧作者以及表演者对于现代戏的娴熟把握,也让观众在笑声中实现了纯粹审美体验。这是现代戏创作中的难得而比较高明的艺术手法。当然,这也是这个剧种、这个剧团一直以来在其生存和创作中贯彻的作风,服务基层生活,引领基层趣味,张扬基层情怀,这应该是淮剧及其演剧团体的希望。当然也是现代戏的希望。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研究所副所长)
  叩问心灵的悲喜抉择
    郑荣健
    “菜叶青来菜花黄,阳光雨露是爹娘,小满时节咧嘴笑,榨出油来扑鼻香。”谚谣似的唱词,铺开一幅油菜花开时节的苏北风情画卷。在大雪纷飞之际,淮剧《菜籽花开》在北京上演,自有一番别样的写意。
    由盐城市淮剧团创演的淮剧《菜籽花开》,剧情逐一展开,精彩如许——在农民企业家顾双成被评为全市十大道德模范、向全省十大道德模范冲刺之际,流浪女孩菜花闯入顾家,朝着顾双成喊“爸爸”。顾双成全家乱了,东湖村的村民慌了,前来采访的记者懵了,然而拷问才刚刚开始。
    淮剧《菜籽花开》埋下了悬念,也隐藏了一条暗线。顾双成在矿上打工之时,菜花的妈妈小香子对他就怀有情愫,并救了他的命,可后来却因遭老板强暴而不辞而别。菜花的认亲,实际上是小香子的临终托孤。这时顾天成认还是不认,都是问题。认吧,解释不清楚;不认,又辜负了故人情义。戏剧冲突的关键点,变成了一种两难的选择——为了个人声誉前途而把菜花不堪的身世公之于众,还是承担起嘱托和重负,把一切埋藏在心底,选择便成为对顾双成的深刻考验和心灵的叩问。
    淮剧吐字工稳,唱腔灵活,本起自田间地头,是糅合门叹词、香火戏和其他民歌小曲发展而来的。淮剧《菜籽花开》的主要唱腔,用的是自由调,很好地调匀了故事中的悲凄成分,使得全剧呈现出一种清新明快的基调。王雷扮演的顾双成,塑造人物很成功。一个道德模范,他的形象是健康的、清爽的,他的唱腔也是明净的。他和妻子田春兰湖边对歌,情绪刚刚带出,唱“三天来寝食难安细思量”,运气行腔的节奏是和缓的、抑郁的;到他认女之时,运用了马派自由调的唱法,声腔陡然宏阔,大有一廓烦闷、胸臆直抒之慨,要知道,这时他做出了决定,表现得可谓精准。
    作为一部现代题材戏,淮剧《菜籽花开》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很依托生活、表现生活,精彩地塑造了几个基层小人物的群像。比如菜花来到顾家认亲,各人的唱词就很有特点。田妈唱“这孩子来自西湾湖对岸”,是陈述事实;而田春兰和顾周全的视角则是孩子长得好看:“她虽然破衣烂衫人耐看,细打量眉清目秀好容颜。”这说明,他们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为后面顾家接纳菜花做了很好的铺垫。当过副妇女主任的田妈张口“高度”闭口“高度”,很见个性;她和顾周全两位亲家的“互掐”,也是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气息。家庭会议那场戏,导演还特地调度众演员,田妈主持会议,众人整齐地排成一列坐着,视觉上就很有喜剧感,给整个剧情的表现添加了不少亮色。
    这部戏基调明确,风格鲜明。现代题材戏,往往较难避免舞台某些地方的写实。淮剧《菜籽花开》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影像,用前演区和后景深的布局,虚实相间地完成了主人公回忆往事的情节。人物的服装保持现代的样式,又糅合传统服装的风格,宽袖子大衣摆,增加了演员肢体动作的表演效果,对现代戏的创作也是很有启迪的。
    (作者系知名青年评论家)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