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6-03-01   

    木偶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的重要内容之一。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中国福建木偶戏在亚太地区的传播交流推广》,以福建木偶戏为推广对象,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两种表现形式作为主要内容,先后组派泉州市木偶剧团、晋江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漳州市木偶剧团的百余名木偶表演艺术家、传承人,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学者,分别在亚太地区4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中国、澳大利亚)8个城市的大、中、小学校园开展了福建木偶戏的传播、交流与推广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一步扩大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三位一体”的交流方式
    这次活动充分发掘和拓展多样化文化传播交流推广渠道,丰富传播内容,拓宽推广渠道,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灵活多样的展演形式与学术研讨和中外文化交流相结合,多侧面立体式地进行文化推介与交流。特别是在每次境内外活动中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精心设计了图片展览和实物展。展览中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文化风貌以及具有历史价值的木偶艺术书籍和特色木偶作品吸引了各国专家学者和参观人群。
    亚太中心通过表演、展览等活动,既充分展示福建木偶戏的艺术价值,又辅之以学术交流活动,使表演实践与艺术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三大剧团组派了中青年优秀木偶艺术家和传承人参加,他们的表演成为活动上的亮点,使观众现场体验福建木偶戏的魅力,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如夏荣峰和张弓,他们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泉州提线木偶戏曾经引起国内外观众的关注;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景贤和漳州木偶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洪惠君,通过悬丝傀儡和掌中艺术,向外国观众呈现了福建木偶戏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悠久的历史。这些表演有助于外国观众加深对福建木偶戏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这种“三位一体”的交流方式,最大化展现和宣介了“中国经验”。
    为了将培训、学术研讨交流和艺术展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亚太中心除巩固已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区办事处和相关国家政府文化部门、专业机构的合作网络外,还积极与我驻外使领馆、海外文化中心合作,以亚太中心独有的宣介模式,为宣传推介中国优秀艺术成果与经验走向世界舞台搭建了稳固的传播平台。走上这个平台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木偶艺术家达100余人次。
    提升文化影响力
    就福建木偶戏艺术本体而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精湛的表演艺术、精彩的演出效果享誉世界,成为中国木偶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最为活跃且影响力最大的部分。福建木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大程度体现了社区民众参与的广泛性,从而具有保护与传承的优势。特别是《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这是国际社会对我国保护与传承该项艺术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的充分肯定,并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作用。目前,全世界入选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仅为12个,它的传播与推广为发展中国家开展类似项目的保护提供良好范例。因此,在每场活动中,亚太中心安排了福建省艺术馆的专家系统地向外方文化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在校师生介绍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的情况,为我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影响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首次赴柬埔寨开展交流活动中,柬埔寨的大学生踊跃参加,并视能够参加中国的培训为荣耀。亚太中心十分珍视这一机会,特别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王馗,到校园办中国木偶戏知识的讲座,获得师生欢迎。
    木偶戏表演以精湛的技艺与实物形象将艺术家们的情感联系起来,木偶戏成为他们友谊的桥梁。在印尼,我国木偶戏表演艺术家与阿珍哇扬木偶剧团的两场联合演出,让两国的木偶表演艺术融为一体,同台技艺交流让艺术家们结下深厚的友谊。活动结束后,亚太中心陆续收到了驻外大使馆、文化中心的高度评价,以及部分学校的感谢信。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指出:“本次木偶艺术交流活动,成功地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潜在的中印文化友好力量,有助于促进两国文化的对话互鉴,积极提升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利用亚太中心现有的平台,通过开展传播、交流、推广活动,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福建木偶戏在艺术表现和保护传承方面的经验,对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我国在世界文化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思考
    按照《201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要点阐释》,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申报意义“旨在盘活、整合、推动优质艺术资源在更大范围的深度共享,推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民众、艺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体现国家艺术水准、讲好‘中国故事’的‘走出去’项目”。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以上要点,每一次出访、每一场演出、每一节讲座,都将福建木偶戏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呈现给广大中外观众。交流活动得到了中外文化官员、专家学者、学生群体的欢迎和好评,但我们明显感觉到赴海外开展传播交流推广活动的项目,其难点和关键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也是对未来做好对外传播活动的几点建议:
    1.讲好中国故事,达到传播目的。
    本次系列推广活动,每一场演出的剧目都是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剧目,比如《青春梦》、《赏花》、《大名府》,其中所表现的诙谐幽默和对美好的向往是人类普遍所追求的。特别是《大名府》,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改编,表现的是梁山好汉扮成杂耍艺人,混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石秀的故事。舞台上,观众看到大名府城门开,守门官与衙役走出来,杂耍艺人纷纷上场,在守门官面前表演了顶缸、耍盘、耍棍、腰鼓、舞绸、刀枪对打、舞狮等技艺。这出戏故事情节简单,又是哑剧,整出戏时间长度仅16分钟,如果不做详细剧情介绍,观众很难了解其故事背景。但是,现场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无不鼓掌叫好。可以说,这部戏不论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个性层面,还是在适应广大国外观众审美情趣方面都是较为成功的。
    因此,今后开展海外推广活动时,既要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独特性,又要兼顾外国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口味,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度,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时需要长期考虑的问题。
    2. 做好前期调研,把握传统与当代关系,推出中国文化。
    在众多的传统艺术门类中,挑选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审美需求的艺术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也是达到传播目的的保障。前期调研,既包括全面掌握国内文化艺术资源,同时又要怀着尊重、学习的态度了解他国的文化和他们对外来文化的真实需求。
    在前两次赴柬埔寨和印尼的活动中,因考虑到受众主要为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在组织准备节目时注重挑选传统木偶剧目进行表演,并安排了介绍中国木偶艺术和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内容。而在国内开展活动时,考虑到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事处的官员和培训师、各国文化官员和专家学者来华实地考察福建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情况,为了全面展现福建木偶戏的历史、现状,分别安排了外方人员赴泉州市木偶剧团的老团和新团参观考察,并由老、中、青三代演员为外国观众表演了传统与新编木偶剧目。其中,最大亮点并引起外国观众极大兴趣的是幼儿园孩子表演的木偶剧和一位年轻演员表演的新创提线木偶戏《命运傀儡》。《命运傀儡》有别于传统剧目,在思想内容上带有一定的创新性。表演者运用木偶传统表演技法,体现了人以木偶为媒介与天地对话的传统功能。在思想上,该剧通过木偶表现了人在命运中的彷徨、挣扎与无奈的内涵,给观众以思考。此外,表演中融入了一段现代流行元素“骑马舞”,又极大丰富了观赏的趣味性,获得了外国观众的喜爱。
    3.拓展国际合作伙伴,为文化外宣活动的顺利举办搭建桥梁。
    赴外举办文化传播活动,是一项将专业性与事务性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作。除了要重视被推介的艺术本体所具有的价值,更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展对外联系、办理赴外手续等工作。这也是此类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完成的关键。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