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重于泰山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05-08   
    丁晓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用“培根铸魂”四个字阐明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职责使命。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要增强脚力。增强脚力,就是要迈开双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脚力既要有速度,更要有实践,其要旨是要有敢于吃苦能够吃苦甘于吃苦的精神。只有锤炼过硬的脚力,文艺工作者才能走千山万水、历千难万险、吃千辛万苦,迈开双腿,拿起笔杆,用“脚板”加“笔杆”,高质量创作出反映社会正能量,呼唤社会良知的文艺作品。因此,增强脚力的过程,其实也是文艺工作者在与时代同频共振,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升华的过程。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艺工作者就要有一股不畏风雨的气质,要“沉得下去、站得起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接地气,与新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与祖国同行,才能用生花妙笔展现人民群众生活的多彩和伟大中国梦的艰巨和宏伟,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增强眼力。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眼力,善于观察鉴别事物、辨别是非好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辨别和判断,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文艺工作者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就要增强脑力。“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过硬的脑力,也就是思想、政治和理论水平要过硬。脑力过硬,作品就过硬,就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毫无疑问,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就是要以优秀的作品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就要增强笔力。在全媒体时代,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就必须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树明德之心,做明德之人,为明德之文。在当今文艺创作空间无比广阔、创作手段无比自由、创作题材无比丰富的大好局面下,文艺工作者更应该坚守艺术理想,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精神,要对生活素材进行辩证分析和判断,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正人心,善风俗,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从而创作出具有思想穿透力、审美洞察力、形式创造力的优秀作品。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该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四力”,做到“四个坚持”,以历史的责任和担当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对重大问题发出正义的声音,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做出及时、科学、准确的诠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凝聚起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礡力量。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