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毅
“风里雨里泥里头,脚印留在地里头,把根扎在土里头,百姓揣在怀里头,庄稼人写到书里头,《创业史》化在命里头……”由陕西西安话剧院创排制作的现实主义题材大戏《柳青》再现了人民作家柳青扎根皇甫村14年的历程,把“像柳青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在一起”的精神和力量带给了观众。
为纪念著名作家柳青逝世四十周年,弘扬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在陕西省、西安市宣传、文化和旅游部门及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陕西西安演艺集团旗下西安话剧院首次把柳青真实地呈现在话剧舞台上,并于2018年9月首演。近一年来,在陕西本地及全国巡演的舞台上,朴实而又动情的演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诠释,打动了观众。5月25日、26日,作为陕西省唯一一部参评剧目,话剧《柳青》将在上海外高桥艺术中心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展演。
践行“5·23”讲话精神让作品融入人民
“为何要演作家柳青?因为他的价值取向给人启迪,他创作的成功让人景仰,他的生命轨迹令人感喟,他的灵魂升华使人震撼……”看过了话剧《柳青》之后,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国剧协顾问廖奔表示,“柳青”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响铮铮的名字,他是创作了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作家,是一位以描写新中国农民命运为使命的思考者,是一个为深入生活不惜摘去官帽,深扎农村几十年的“愚人”。今天,他成为话剧的主角,带领观众探讨文学的真谛、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
2019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7周年。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作家们纷纷深入生活第一线。柳青从延安解放区走向当代文坛,从此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1952年9月,柳青响应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基层,扎根农村,来到当时的西安市长安县工作、生活、创作了14年,参与指导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创作了文学巨著《创业史》。
“并不是所有的人只要有些文学知识就是作家。”柳青曾经在回答谁培养作家、作家是怎样成长时表示,“人民培养作家,党培养作家!作家是在生活里成长的。”柳青指出,艺术技巧主要是从生活里钻出来的,脱离生活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前人的经验。永远不脱离人民、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生活。用自己亲眼观察的材料做研究社会和创造艺术的基础,间接的材料仅仅作为参考(注:文字源于《柳青随笔录(1958—1964年)》)。
柳青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忠实实践者,他以其作品的魅力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除《创业史》外,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的创作同样是在火热的百姓生活之中完成的,他主动到陕北米脂县一个乡里担任文书,工作的繁重、生活的艰苦,让他愈加认识到,“作家必须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中以及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多次提到柳青,对柳青“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文学道路,对其代表作《创业史》,都给予充分肯定。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学艺术创造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的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话剧《柳青》的时代魅力,首先体现在其鲜明的人民性。柳青的一生就是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一创作精神的生动实践。”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为了解、熟悉农民生活,柳青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到西安市郊的皇甫村,一待就是14年。在这14年里,柳青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融进皇甫村这片土地。正是因为他对农民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梁生宝、徐改霞、郭振山、姚士杰,一个个鲜活的具有典型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人物,就是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交出的精彩答卷。
从生活的真实镌刻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舞台上,当看到年迈的柳青回到神禾塬,再次圪蹴在他曾经生活了14年的皇甫村的土地上时,我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不少观众均给出了相似的观剧感悟,因为这不仅仅是柳青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人把大写的“人”字写到魂里头,与国家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选择。
话剧《柳青》讲述了作家柳青为了创作反映农业合作化时期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毅然放弃大城市优渥的生活条件,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举家搬迁到长安县皇甫村,与群众交心,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完全融进皇甫村这片土地的故事。《柳青》以著名作家柳青这一典型人物作为创作对象,填补了柳青舞台艺术形象的空白,而且创作上的成功产生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要提出学柳青,学路遥,学王愿坚,就是要解决文艺界出现的某些不好倾向。用文艺作品为柳青传神写貌,写出他的人格,写出他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方法,是极具意义的。”仲呈祥表示。
剧中,从脱下洋气的背带裤,到学农民圪蹴、捏码子;从帮助王家斌分稻谷引起纷争,到老百姓请他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舞台上的柳青已经超越了一位作家,他是百姓的知心朋友,他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人们通常对柳青的形象有认识上的误区,一提及柳青就想到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老汉式的作家形象。”该剧编剧唐栋表示,事实上,柳青也是一个十分新潮的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多次出国,他打猎、穿背带裤等都是有史有据的,但他为了创作、为了融入群众,这一切都可以改变。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表示,对于农村生活,柳青不仅身入、心入、魂入,而且有独到的感悟和觉悟。话剧《柳青》塑造了一个真正关心党、关心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有觉悟、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文艺家的形象。“整个戏给我突出的感觉就是我们的剧作家,包括作家,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是柳青精神,是柳青在思想和行动上闪现的光芒。”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表示。
“圪蹴”是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以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的方言,意思为蹲,是一种带有浓浓泥土气息的习惯性动作,也代表着村民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意象,“圪蹴”在剧中被突出,并有着明确的前后照应关系。从一开始“圪蹴”下去腿酸、不适应,到后来情不自禁地以“圪蹴”表达对这方土地及人们的深深情感,“圪蹴”不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与群众交心、把个体融入人民之中的生命选择。舞台上,一位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从容地圪蹴着,他的周围是三三两两圪蹴着的村民,国家一级演员林波所饰演的柳青不仅是一位为了创作而忘我的作家,一位前县委副书记,更是一位乡亲们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不仅活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活在群众的心中,活在不断书写的党史中,活在我们的人生选择的大道上……
独特的戏剧结构让艺术魅力流入心田
“作家,只有在丰沃的生活泥土里才能刨到文学创作的金刚钻;文学,只有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当话剧《柳青》的大幕缓缓拉开时,苍凉雄浑的黄土地竟惟妙惟肖地立在了舞台上,淳厚的关中民风扑面而来。
在叙事手法上,《柳青》最大的特点是“嵌套”,通过把柳青写作《创业史》的过程与《创业史》书中的内容叠套在一起,让柳青与小说中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梁三老汉的原型王三、富裕中农郭世富的原型郭安成、高增福的原型刘远福等一起走出文学,以现实人物的身份出现在剧作中。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表示,这部戏的戏剧结构具有独特性,编剧没有把《创业史》简单地作为戏中戏处理,而是有机地融入这部戏。书与剧是血肉关系,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这种从生活到艺术,从艺术到生活,再到艺术的穿越和互置,给人以有这么回事、像极了的亲切感,体现了编剧的戏剧才能和艺术想象力。”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星如是说。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表示,《柳青》的编剧、导演准确并巧妙地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现实主义的作家,也让现实主义经典小说《创业史》在这里重新被培育。
音乐对于话剧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它已成为一部优秀话剧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柳青》的尾声,当柳青在阔别十年之久的神禾塬上缓缓圪蹴下,他轻轻拉动板胡,那极具穿透力的声音一下子扯动观众的心弦,仿佛是柳青对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的低声絮语;当全场灯光亮起,柳青和皇甫村的父老乡亲挥手致意时,一个华丽而恢弘的转调,气势磅礴的管弦乐队奏出雄浑壮阔的乐章。该剧作曲石松用音乐为《柳青》奠定大气磅礴之外,更增添了灵动之美,并且适时地推波助澜,将观众的情绪带至高潮。
话剧《柳青》剧情设计紧凑巧妙,人物形象塑造饱满,语言鲜活风趣,大量运用了陕西方言和秦腔乐曲元素,使全剧充满了陕西地方风情。导演傅勇凡表示:“剧本本身具备了优秀的文学性,编剧和柳青的心、思想都是很接近的。在舞台呈现上,要靠柳青的精神去打动观众,通过演员的塑造去感染观众。柳青精神需要弘扬开来,他的精神是文学界、艺术界都要学习的。柳青写《创业史》是超越自己的过程。”
俯下身子创作彰显陕西气派的精品剧目
“你知道啥是幸福吗?幸福就是一辈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合的位置……”这是话剧《柳青》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台前幕后众多文艺工作者的追求。“柳青是我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中的杰出代表,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被誉为‘描写农民的《史记》’。他把自己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再次唤醒文艺工作者血脉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因,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贡献。”西安话剧院院长、话剧《柳青》制作人任雪迎说。
话剧《柳青》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创作的剧目,需要对柳青的精神有深度的了解,对柳青的作品、柳青的生活非常熟悉,能够真正地走进柳青的精神世界。话剧《柳青》在立项时,被多位专家评价为“题材非常好,但是剧本创作难度太大”。为了诠释好这一陕西作家的杰出代表,任雪迎想到了唐栋。2016年唐栋为西安话剧院创作了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为原型的话剧《麻醉师》,该剧获得了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同为陕西人,唐栋对柳青的生活并不陌生。但为了写好《柳青》,光是重新研读《创业史》,唐栋就花了两个月时间。与此同时,唐栋带领剧组搜集大量文字资料揣摩柳青,多次拜访柳青的长女刘可风,听她口述历史,还原了一个生动形象又感人至深的柳青。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执导,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刘文豪担任灯光设计,知名作曲家石松担任作曲,堪称“豪华阵容”的主创团队为《柳青》的成功创排夯实了基础。
西安话剧院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拥有自己独特的“西话”表演风格。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说:“这样的现实主义表演特征——浓厚的泥土气息,是西安话剧院的艺术财富,也是我们中国话剧艺术的财富。”
中国艺术节是具有全国性、群众性的重要文化艺术节日,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能在这样的舞台上讲述陕西故事、展现陕西风采、彰显陕西魅力,西安话剧院全院上下无不珍惜重视。
“你要把你的泼劲儿拿出来,头扬起来!”“在这个时候,你的人物内心活动是怎样的,现在这样就很好,把握住最初的感觉。”在完成首轮全国巡演后,《柳青》于5月12日正式进入了冲刺备战阶段,这是傅勇凡在指导演员排练时说的。全体演员逐场次严密抠戏,以艺术精雕细刻的不变初心,让《柳青》以最佳的姿态呈现在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之上。西安演艺集团及西安话剧院上下希望,在未来,《柳青》及更多的优秀作品能像人民作家柳青一样,满怀热情地走进人民群众中去,接受检阅。
(本版图片均为《柳青》剧照)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