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啤酒博物馆选购文创产品
游客在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景区内的京剧博物馆参观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文/图
作为对民众多元化出行需求的一种回应,各地近年来都在加快发展全域旅游。记者5月下旬在山东部分地区走访调研发现,为发挥旅游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推动作用,一些地市正积极探索“全资源整合”“全产业整合”,而作为当地资源重头戏的文化资源,正从幕后走到台上甚至“C位”出场,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整合资源推出特色线路
到博物馆参观乾隆皇帝珍宝展、到京剧院聆听中国国粹、到文化馆体验书法……5月26日至30日,第二届世界老年旅游大会在山东烟台举办,来自葡萄牙的游客卡洛斯对中国文化赞叹不已。“烟台是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但如果问我此行印象最深刻的事,那一定是亲身感受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卡洛斯说,回国后他会推荐朋友们来烟台,告诉他们在赏美景的同时去这座城市的文化场馆走一走。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山东各地以“任何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的新理念,深挖本地文化内涵,推出了系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以烟台为例,作为曾经国内知名的“京剧码头”,烟台这几年尤其注重对京剧文化资源的整理,从定期举办的“京剧大舞台”展演活动到中小学生京剧夏令营,再到陆续完工的社区京剧戏台、景区京剧博物馆等,“到烟台看京剧”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地游客的选择。
在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淄博,七大主题文化旅游线路深受游客喜爱。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茂松表示,以前游客到淄博,一般都是游览单个景区,就算想全面了解齐文化,也没有合适的串联线路。“现在,淄博将古车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等整合成一条线路,一圈逛下来,游客就会对齐文化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推出了文创体验线路、琉璃文化体验线路等。”周茂松说。
根据当地实际发展优势产业
除了是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淄博还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工业遗存较多。为此,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从今年起,规划建设一批陶琉、玻璃、美食、白酒、丝绸等主题的工业旅游小镇,培育国家级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把握旅游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性强的特质,推进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互动。近年来,山东部分地市在推动“旅游+”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合发展。比如,沂蒙革命老区临沂确定了以“红色研学旅行”为突破口,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目前临沂正在编制多规合一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并计划建立“产学研”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制定出台支持研学旅行的政策和标准。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曹首娟表示,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临沂最珍贵的旅游资源,希望通过打造“红色研学旅行”,以旅游业推动乡村非遗、红色文化等领域的产业做大做强。
在“没有山又不靠海”的德州,当地政府将目光对准了丰富的非遗资源,德州扒鸡、杂技、黑陶……这座鲁西北的城市借助交通便捷的优势,将本地特色美食、民俗技艺等非遗当作“城市形象大使”,吸引了不少游客闻讯而来。
文化引领塑造崭新形象
有专家指出,随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各地的旅游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即从“走马观花”演变成“下马看花”,游客对目的地的文化内涵与故事更为关注。
根据青州相关部门的统计,自2014年青州古城景区开门纳客以来,截至今年5月中旬,共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据青州古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州有明确记载的建城史有22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景区吸引游客的关键。今后,景区将进一步提升文化内涵,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讲出青州古城好故事。
2018年9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山东将全面挖掘弘扬齐鲁文化精华,突出精品化导向,通过与各市政府签订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联合推进协议,完成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规划,全力打造“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等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文化的介入带给旅游最直观的变化是,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全产业链经济转型。”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积强认为,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休闲农业、休闲渔业、文化创意等都是新的旅游模式,文化从过去的“若隐若现”到现在的“走向台前”,是旅游产品的形式创新,也是观念的根本变革。“发展全域旅游要特别强调共享的理念,原来文化系统所属的资源应通过创意创新成为旅游线路的一环,从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张积强建议。
源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