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界人士为三地演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8月12日上午,由省文化厅主办、河北演艺集团承办的“2015年京津冀演艺发展论坛·河北”在石家庄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京津冀三地演艺联盟、河北各市及扩权县文化部门、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省戏剧节部分参演院团等单位的主管领导以及省内部分专家围绕“创新合作理念,推动三地演艺事业融合发展”的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突破地域限制 实现资源共享
“所谓创新合作理念,首先要突破地域限制。”河北演艺集团总经理袁桂岐认为,“应该在演艺联盟的平台上,加大院团合作、人才合作,每年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联合创排剧目,互相选派人员交流学习等,真正以开放的胸怀加大合作交流。同时要联合筹划品牌活动。”
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海君说:“京津冀三地需进一步加大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在三地联盟的大平台上,进一步丰富和整合资源共享平台,让三地文化机构能共享这个平台。”
北京市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吕先富表示:“北京有3台剧目参加京津冀舞台精品(河北站)展演活动,如今三地政府采购平台开放,三地相互采购剧目很多;共同搭建平台,共同创作和谋划可以多层面推进,实现演艺资源统筹;协作力度加强,项目合作和人才合作应该优势互补,比如在很多项目上京津相关制作单位理念更新、机遇更多,而河北的人才基础和培养是非常强的,因此三地应该互通互补。”
同根同脉 保持特色谋创新
“京津冀同根同脉,突出表现在文化方面。”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表示,“历史上京津冀三地文化一脉相承,多种艺术形式保持了高度一致。在新的文化业态中,三地有着共同目标、共同追求,同时还具有相互借鉴的优势。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文化先行有必然性以及血脉相连的客观性。三地文化协同发展前景广阔、任务艰巨,需要不断认识、不断破解。”
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艺术处处长张春雨说:“京津冀三地风俗文化和审美是相通的,这是共同进步的基础。表演艺术这种形式本身需要交流和沟通,找对方向、依托基础,协同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但共谋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个漫长磨合的过程。”
“能够在大平台上共谋发展,对京津冀三地而言都是难得的契机。”河北省艺研所副所长赵惠芬认为,“协同发展不等于同化发展,京津冀三地都有很多有特色的艺术门类,在三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过程中,既要汲取先进经验,也不能丢掉自身特色,应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让好作品走到百姓中间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庞彦强认为:“要谋划好的项目和好的活动。就过去所组织的精品展演、优秀剧目展演来看,有些剧目是‘精品’不够精,‘优秀’不够优。不能真正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即使演出也没有市场。如今协同发展,应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提升质量和水平,创作出真正让人民满意、让老百姓欢迎的剧目来。”
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钟海认为:“三地的演艺联盟和文化框架建设,在激活文化市场、促进文艺创作的同时,让文艺作品更好地走近百姓。希望三地加大县级的文艺交流,真正想办法让更多百姓看上好作品。”
河北省艺研所所长周大明表示:“文化认同感和亲近感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三地的文化演出单位通过合作,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观众打造剧目,让更多的艺术团体有市场,让更多的观众有戏看。”
---稿件来源《河北日报》
(韩 莉 王紫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