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崇高 以精品奉献人民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9-04-17   

《李保国》演出剧照


《李保国》剧组“文化惠民 送戏下乡”演出场面热烈


《李保国》在河北农业大学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演员下基层演出条件十分艰苦


总编剧孙德民带领主创团队深入李保国生前指导过的贫困村实地考察、体验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


剧院演职员冒雪在基层演出


李保国妻子郭素萍在观看演出时潸然泪下

    刘  西/文  相春霞/摄
    2016年4月10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猝然离世。习近平总书记对李保国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自此,李保国这个名字,成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用河北梆子这一传统戏曲形式,把李保国的事迹搬上舞台,讴歌崇高,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提出的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新要求。
    “燕赵好儿郎,太行新愚公。”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以时代楷模——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为原型创排,通过再现李保国进山、苹果套袋、资助学生、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等工作、生活的场面,展现、歌颂李保国作为科技工作者和大学教授,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该剧自2017年1月首演以来,已演出170余场,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即将于今年5月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文华大奖。
    与时代同步伐
    深入生活,发现新时代楷模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这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新时代奋发有为。
    塑造新时代涌现出的楷模人物,就是与时代同频共振。原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说:“李保国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奋发作为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创作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就是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李保国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艺术再现李保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不平凡业绩,让李保国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李保国带动贫困山区增收58.5亿元,让“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农民脱贫致富”。他甘于牺牲、奉献,甘于为农民付出一切,他的先进事迹,如何用河北梆子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是对主创团队的一大考验。总编剧孙德民带领主创人员用了两个月时间,深入李保国在太行山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和河北农业大学,走访山里的乡亲们,李保国的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家人,寻找李保国生命的坐标。经过5个多月的深入采访和精心创作,一部饱蘸真情的剧本问世了。
    一部剧本,两行热泪,声声梆韵,无尽思念。饰演李保国的邱瑞德被李保国的事迹深深感动,他形容自己每天是含着泪水在排练。4月10日,李保国逝世两周年,邱瑞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李保国同志的生前事迹,仍潸然泪下。
    首演时,李保国的爱人郭素萍坐在台下不住地流眼泪,她说:“看这出戏时,好像李保国就在我身边,从未离开过。”剧中,郭素萍的饰演者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许荷英,这部戏让她的心灵受到震撼。她说,这部作品就是因为非常接地气,反映了人们的心声,所以才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国家一级演员田春鸟在看完《李保国》后,称赞说:“这部戏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编排出来,演职人员的精神非常可贵,而且剧目又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值得大家点赞。”
    有戏剧专家称赞:“《李保国》找到了与时代的契合点,让观众产生共鸣。”剧目的独特解读与诠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新时代文化内涵的冲撞与交融,为戏曲题材创新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加上戏里的平民视角和百姓趣味,为河北梆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要求在创作和演出中牢记“人民”两个字。
    剧目生动地展现了李保国与人民相处的感人故事,与人民相交的真挚感情,没有讲空话、大话,而是讲老百姓的真话、实话,扣人心弦;在巡演过程中,从城市舞台唱到偏僻乡村,频繁下基层,为老百姓演出,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从平山、正定、保定、行唐,到藁城、辛集、临城、宁晋,再到李保国操劳牵挂的内丘县岗底村,风里、雪里、雨里,主创团队始终牢记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神圣使命,用高亢激昂的梆子声腔和感人至深的情节故事,让无数观众受到感染、受到激励。
    “我们的农民教授又回来了!”在平山县革命老区葫芦峪,李保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洒下辛勤的汗水。看完戏后,平山县下峪村村民袁志纲热泪盈眶地说:“这部戏很真实,保国曾经在我家与我同吃同住,在家里谈心聊天,上山时讲解指导,一点教授的架子也没有。”得知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要在下峪村上演,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也早早地赶了过来。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村民被剧情感动得落泪,为演员们精湛的表演鼓掌,“每一幕都能感受到李保国教授在我们葫芦峪工作、生活的情景,回忆起李教授帮助我们的那些日子,真是太感人了,非常感谢省梆子剧院演员们的付出。”下峪村村支书焦增社说。
    送《李保国》下乡,不只是沿着李保国生前走过的地方,而是走遍了燕赵大地的100多个乡村。民房当化妆室、篷布搭成戏台,河北梆子剧院的演职员风尘仆仆。河北梆子有着广泛的戏迷基础。在行唐县苇园村,来现场看《李保国》的不仅有本村村民,方圆10余里村庄的百姓都闻讯赶来。在河北清河县大剧院,演出结束后,观众不肯离去,高呼:“再来一段。”有观众是老少三代一起看演出的,“希望剧院多到基层来演出,让我们老百姓也能看到顶尖河北梆子艺术家的表演。”这是很多观众的心声。
    对于《李保国》走进基层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河北绿岭公司董事长高胜福感慨地说:“通过戏曲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扬李保国老师的事迹和精神,能够号召更多人像他一样,将科研成果带到贫困乡村、带给老百姓。”“看完《李保国》后,我深受启发,全村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群众,都应该学习李保国精神。”保定市满城区满城镇城东村党支部书记王秋观剧后表示:“我们将研究如何将李保国精神运用到农村生产生活中,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以精品奉献人民
    用李保国精神演《李保国》
    只有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
    《李保国》精耕细作,遵循边修改边演出的创作规律,先后大小修改20余次。频繁下基层、进校园的背后,是剧组人员来回奔波、无怨无悔的付出。
    在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体育场演出,近万名师生观看,天空突降暴雨,演职员冒雨继续演出,直到大雨瓢泼被迫终止;在绿岭公司的演出中,气温骤降,大雪纷飞,演员轻衣薄衫不耐风寒,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中断演出;去井陉南平望村演出,由于道路狭窄,大巴车进不了村,音响设备等物料全部靠工作人员搬进村里,演出期间下起了大雨,现场观众宁愿躲到屋檐下观看也不肯离开,演员亦是冒雨坚持演出;在石家庄市藁城区朱家庄村演出的时候,正逢当地出现严重的扬尘天气,扑面而来的尘土也没能让剧组的演出停下来……
    这是对文艺队伍思想作风的有力锤炼。用李保国精神演《李保国》,正是每一名演员学习李保国精神的实际行动。
    《李保国》从开始排练到首演,中间只有一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排练,有的演员吃、住都在剧院。该剧出品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连喜说:“《李保国》这部戏的人物形象很丰满,演员饱含真情出演,相信观众会被李保国崇高的精神和演员用心、用情的表达所感动。”
    “越是到农村演出就越要演好,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顶风冒雨来看演出,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演。”邱瑞德说。在中共中央党校演出时,化妆师谢春茹刚做完手术,但仍然坚持工作。“临时找的化妆师对演员不熟悉,我不放心。”谢春茹说。
    演职员辛勤地服务人民,人民也给予演职员深情的回馈。“帮忙搭戏台,老少爷们都要上!”“要给演员做顿好吃的农家饭!”在苇园村,村民张素英、常志明发动村民集资购买食材,表达对文艺工作者的敬意,这让演员们感到十分温暖。
    用明德引领风尚
    进校园,播撒“新愚公”精神
    2017年9月22日,河北农业大学东校区综合楼礼堂,17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前来观看演出的师生,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把《李保国》带到李保国生前生活、工作过的学校,与其说是一场演出,不如说是接受检验。整场演出高潮迭起、震撼人心,在场师生为之落泪,掌声多达几十次,演出非常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把模范人物成功地搬上舞台,传扬模范人物精神,就是一种明德。《李保国》塑造的是新一代知识分子形象,它的成功与否,评判权属于广大教师和学生。将《李保国》送进校园,既是贯彻国家对“戏曲进校园”的部署,又是宣传新时期知识分子中的模范人物。两年来,《李保国》走进几十所高校,赢得巨大反响。在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李保国》走进北京、河北等地的众多高校。并且,还参与了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联合举办的2018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黑龙江、浙江等地的高校亮相。在校园演出前,剧院总不忘“加餐”,介绍戏曲知识,展示戏曲服装,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对戏曲的兴趣。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科技工作者,这部戏在广大师生的心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两个小时的演出,打动了现场的师生,当演出谢幕,深沉的旋律响起,全场师生不约而同站起身来,用长时间的掌声表达心里的敬意,这是河北梆子《李保国》在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新报告厅演出时的场景。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张宏彦说,楷模的精神激励人心,给农业科技人员继续在一线工作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农学院胡跃高教授表示,《李保国》专场演出带给年轻学生的感动、思考和启示,具体又深切。植物营养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李贝说:“剧中所讲的那句‘要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句话最感动我,给了我前行的方向。”
    在其他高校,类似的感动、收获不胜枚举。在承德医学院,教师与学生纷纷表示,近距离感受到河北梆子的强大魅力和感染力,并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弘扬“太行新愚公”精神。在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师生们表示,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绍富表示,通过观看《李保国》这部戏,该校师生在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洗礼,得到了升华。
    回顾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的创排巡演过程,李保国精神弥足珍贵,而志存高远的文艺工作者,正通过对时代精神的歌颂、对服务人民的践行、对艺术精品的不断打磨、对明德的引导,鼓舞人民前进……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