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朵“梅”同台献艺 梆腔粤韵携手再燃“宝莲灯”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06-01   

  十年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广州粤剧院再次联袂演出——
  梆腔粤韵携手再燃“宝莲灯”

  当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遇到细腻婉转的粤剧,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月29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演艺集团主办的梆子粤剧同台交流活动在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举行。河北梆子与粤剧名家携手登场,让观众在一场演出中领略南北两大剧种不同魅力。
  南北两朵“梅”同台献艺,再燃“宝莲灯”

5月29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广州粤剧院联袂演出《宝莲灯》和《焚香记》两台戏曲经典折子戏。图为由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一级演员郝士超扮演的“沉香”演绎《宝莲灯》“叫山”一折戏。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做神仙不过是寂寥清淡,怎比得在人间幸福万千……”一段唱腔优美的河北梆子《宝莲灯》“仙配”选段,拉开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广州粤剧院联袂演出的大幕。其中,广州粤剧院带来了粤剧《焚香记》“阳告”“行路”以及粤剧《宝莲灯》“洞天福地”三折戏;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上演了河北梆子《宝莲灯》“仙配”一折;河北梆子与粤剧共同演绎了经典大戏《宝莲灯》“叫山”一折。

5月29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广州粤剧院联袂演出《宝莲灯》和《焚香记》两台戏曲经典折子戏。图为由广州粤剧院青年演员吴浩剑扮演的“沉香”演绎《宝莲灯》“叫山”一折戏。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南北两朵“梅”同台飙戏是本次演出的一大看点。演出中,日前同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员郝士超与广州粤剧院演员李嘉宜领衔主演。
  河北梆子《宝莲灯》首演于上世纪50年代,截至目前已演出1700余场,裴艳玲、齐花坦、田春鸟、周春山等一大批知名河北梆子艺术家都曾演出该剧。粤剧《宝莲灯》由知名编剧陈晃宫等担任编剧,首演于上世纪50年代。
  两个剧种同演一出戏,是南北戏曲艺术的碰撞与交流,也让观众在一场演出中欣赏到两大剧种不同的特色。“此次演出是继2013年6月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广州粤剧院、广东粤剧院联袂演出《宝莲灯》之后,河北梆子与粤剧再次联袂。当年的年轻演员如今都已成长为主演,坚守在戏曲舞台上。”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赵涛说。
  “这是我首次来到石家庄演出,但与河北梆子结缘却是在10年前。当时河北梆子与粤剧在广州合演经典剧目《宝莲灯》,我在幕条边上观看,那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河北梆子,心情很激动、兴奋,同时也被河北梆子声腔所震撼。想不到10年后,粤剧与河北梆子再度结缘,我有幸到石家庄演出。”李嘉宜感慨地说,缘分就是那么奇妙和美好,河北观众非常爱戏,也非常懂戏,“河北真不愧是‘北方戏窝子’”。
  “10年前,河北梆子与粤剧在广州进行过一次合作,演出的就是《宝莲灯》,两个院团进行了南北戏曲的磨合与交融,那次我就参加了演出。10年后,两个剧种在我的家乡河北演出,我的状态更加放松,希望带给观众更加精彩的演出。”郝士超说。
  推进南北戏曲交流,点亮“北方戏窝子”

5月29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广州粤剧院联袂演出《宝莲灯》和《焚香记》两台戏曲经典折子戏。图为由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州粤剧院一级演员李嘉宜领衔主演的《焚香记》。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一个优雅婉转,一个高亢激昂,能在一场演出中领略到南北两个剧种的风采,特别过瘾。”“看完演出感觉意犹未尽,希望这样精彩的戏曲演出越来越多。”现场观众对于南北两个剧种同台飙戏感到新鲜,更表达了对两个剧种的喜爱。
  从遥相呼应到联袂演出,南北两大剧种交织共融。冀粤两地青年艺术家演绎的戏曲文化融合大戏,为河北梆子、粤剧相互交流借鉴搭建了新平台。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各个剧种都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粤剧与河北梆子南北两大剧种,一个婉转优雅,一个高亢激越;一个细腻圆润,一个慷慨悲忍。这两个剧种同台联袂演出同一剧目,进行艺术交流,可以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对提高演员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水平,对促进剧种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赵涛说。
  两个剧种的《宝莲灯》在演绎风格上各有精彩。“艺术是相通的,兄弟剧种间有很多值得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从不乏戏曲剧种间的交流碰撞,甚至趋于融合。”李嘉宜说,河北梆子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声腔的设计和精彩的武打场面。此次两大剧种的相互交流合作很好地印证了戏曲生命力的旺盛,未来戏曲艺术发展有无限可能性。
  “北戏南下、南戏北传,对于点亮河北‘北方戏窝子’文化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郝士超说,通过同台演出,南方剧种和北方剧种能够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
  传统戏曲不断创新,“圈粉”年轻观众

5月29日,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与广州粤剧院联袂演出《宝莲灯》和《焚香记》两台戏曲经典折子戏。图为广州粤剧院上演的粤剧《宝莲灯》“洞天福地”一折。河北日报通讯员孙凤章摄

  当天的演出现场来了不少年轻面孔。来自河北师范大学的戏迷马蕊今年21岁,从小就热爱戏曲,她说:“前一阵子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举办,其中有两场戏是在我们学校演的,看完感觉很震撼。听说今天又有戏曲现场演出,我赶紧过来看。”
  戏曲正在“圈粉”年轻观众,这让郝士超特别高兴。他认为,此次南北戏曲同台演出,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对戏曲的关注,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近年来,我明显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日益强盛。戏曲不再是祖辈、父辈老一代专利,中青年一代也正在慢慢回归、自愿靠近传统戏曲文化。”李嘉宜说,舞台上的艺术需要一代代传承,舞台下的观众也需要一代代传承。当代年轻戏曲人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年轻观众。近年来,粤剧尝试了与不同艺术门类相结合的创新表现形式。当然,这些在传统戏剧文化传承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尝试能否被观众接受,还在观察当中。(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
  责任编辑:吴春蕾
  来源:河北新闻网

版权所有 © 河北演艺集团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